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假專家”嚇走“真盜賊”,出土10件文物後佔為己有,賣了150萬

“假專家”嚇走“真盜賊”,出土10件文物後佔為己有,賣了150萬

文物的意義絕不僅在於它的售價,對於正規專家們來說,他們對一件珍品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反映出來的時代背景,顯得更加關注。雖然國家在明面上嚴厲打擊盜墓,但畢竟警力有限,非法盜掘、買賣的情況屢有發生。“地下君子”們明知道是犯法,但總是會為鉅額的利潤所驅使。他們“保護”文物僅在於為了賣出高價,甚至可能會為了躲避抓捕而故意損毀文物,犯下令學者們心痛的事。

2017年,整個西北的文物圈子都流傳著一件震動人心的訊息——被譽為西北盜墓界的“一號人物”的“孟老大”和他的團隊被抓獲。順著這條線索,甚至還牽扯出兩個省級幹部,以及其他不少在明面上頗有身份的人物。

孟某曾經是一家工廠的職工,後來愛上了文物,又夥同一些盜墓賊“做生意”,從倒賣古幣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很多在先前被抓的盜墓賊都交代,孟某在西北這一帶的威望高得出奇,任何一件文物,他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出自哪個朝代,不光能判斷真假,文物是否有塗抹或者修補的痕跡,他也能輕易指出來,是民間響噹噹的“權威”。

孟某的威信不完全來自他的眼力,更在於他的強硬作風,他甚至一手遮天,完全掌握住西北地區地下文物交易的價格,沒有人敢挑釁他的權威。要知道,盜墓賊們拿到寶物後,他們急需銷贓,而所有渠道都掌握在孟某手裡。盜墓賊們供稱,孟某總是惡意打壓收購價,而且還不乏“黑吃黑”,強行拿下他們的“成果”。

在熟悉的人眼裡,地下文物界非常狹小,可以用“不藏人”“不藏物”兩句話來形容。前者的意思是在這裡很容易找到目標人物,無論是中意的買家還是賣家;而後者則意味著,沒有人能隱藏住交易,只要一件文物出手,很快所有人都會知道。盜墓圈雖然行事鬼鬼祟祟,但非常講究規矩和信任,只要孟老大定下了價格,沒有人敢違背。

即便是經常打交道的“老友”,孟某也絕不留情,把價格打壓的非常低。有個同夥曾盜掘出5件文物,他個人判斷至少值50萬,但孟某隻願意給20萬。他不服氣,取走貨後自己去找買家,結果所有買家都堅持20萬,還說這是“孟老大”定下的價格。無奈之下,他只能以稍高一點的價格出手給孟某,而孟某再出手就是80多萬,輕輕鬆鬆就牟取暴利。

孟某是個狡猾謹慎的人,雖然名氣大,也有能耐,但一向不親自出手,總是在現場外指揮,用金錢僱傭別人去做這種充滿風險的掘墓行動,然後作為盜墓賊和買家之間的聯絡線,兩頭通吃。“市場”傳言,孟某手腕通天,買家想要什麼型別的古董,他總能找出來,找不到就派人去挖,從不令買家“失望”。

2014年,文物界流傳,在西安的狄寨原附近,出土了一批編鐘。要知道,編鐘在所有文物中也以珍貴和罕見著稱,孟某當然不會放過。他將所有手下找來,確認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人挖出的後,又輾轉打聽到具體的出土點。盜墓是非常危險的事,稍有不慎就會被村民看到,舉報到公安局,因此盜墓賊們的動作總是非常小心。因此,孟某判斷,墓裡的東西還沒有被搬完,他還有機會。

於是,他命令手下偽裝成考古隊的樣子,深夜驅車前往,用強光手電筒震懾住盜墓賊後,謊稱自己是文物局的人,而且已經報了警。當對手嚇得倉皇逃竄後,他們就大搖大擺地挖掘。白天村民看到後,也不以為意,還以為是官方組織的挖掘行動。這一次,孟某的團隊共挖出10件青銅器,不乏國家2、3級保護文物。孟某不客氣地佔為己有,之後以150萬的價格出手,而“辛辛苦苦”的“假專家”們只拿到80萬的報酬。

16年,孟某再次出手,直接盜掘了著名的“鉤弋夫人”墓——雲陵,這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視。經過小心排查和突然行動,一舉打掉了這個涉案多次、性質極其惡劣的團隊。

孟某被抓獲時,可能是早有心理準備,顯得很配合。他的家中找出了70多件還沒有出手的文物,幾乎全是精品,其中就藏有一件玉龍,份屬國家一級文物。民警還找到一根琉璃材質的髮簪,據後來專家辨認,這東西是西漢時西域國家的貢品,極其罕見,這根是現存唯一完好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