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智囊》小故事世上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謊言同樣有好壞之分!

易醫文史當能品,詩詞歌賦可存心。茶壺煮酒君莫笑,壺裡糊塗論古今!――《易品文心》。人生之於世,宜易而從簡。浮沉遲數,興衰幾何,不過茶一盞,酒一壺。或花間獨酌,或邀一二老友,一席談笑間,世上已千年!歡迎來到我的世界,與你談天說地,一品乾坤!

中國古人用自己的智慧,透過對天地萬物的觀察,理解和實踐,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就是陰陽,五行,這個理論認為,世間萬物都囊括在這個體系。其中尤以陰陽二字最為玄妙,可以看作是這個理論體系的總綱,五行是陰陽的細分而已。

因此,不論一件事物具體歸屬於哪一行(金、木、水、火、土),但最基本的一定會有兩個方面,即陰和陽,可以是內與外,可以是冷與熱,可以是正面與反面,也可以是上面與下面……但無論怎樣來看,前提必須都是基於一個整體,它們必須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這些看法都是一件事物最基本的存在,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

就像謊言和欺騙,我們從小就學習狼來了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說謊,因為說謊則無信,而人無信則不立。可長大之後,我們也常聽到另一種說法,叫“善意的謊言”,這時候我們知道了有些時候“欺騙”,也可以是“善意的”。

而這種欺騙,應用最廣的領域應該就是謀略領域,《孫子兵法》更是直截了當地說:“兵者,詭道也”。當然,你“忽悠”明白了就是“上兵伐謀”,沒整明白就成了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宋朝時有一個人就用了欺騙這一招,成功制服叛將,將本該血流成河的平亂變成了擒賊擒王的“斬首行動”,兵不血刃地解決了問題。而令人稱奇的是,他的欺騙也可以說是膽大包天,竟然用一張黃紙來“假傳聖旨”。

宋朝時,叛將範瓊擁兵自重,佔據上流之地,朝廷召他,要麼不來,要麼來了就是身擁重兵,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喧擾不已。張忠獻(張浚,綿竹人,字德遠,卒諡忠獻)與劉子羽(字彥修)暗地計劃要殺掉範瓊,否則遲早為患。但想殺掉範瓊也不是易事,如何能儘可能地減少傷亡來辦成此事,實在讓人傷些腦筋。經過二人一番計議,定下來擒賊擒王之計,方法就用鴻門宴了。

有一天,張忠獻命張俊(成紀人,字伯英)帶一千人渡江,假裝要來緝捕其他盜賊,等張俊到來,張忠獻便藉機請範瓊、張俊及劉光世(字平叔)都到政事堂來商議政事,併為他們準備了飲食。大家吃喝完畢,一切正常,什麼都沒有發生。劉子羽坐在廊下,見此情景,怕時間一長範瓊發覺事情有異,於是決定立即行動,隨即取出一張黃紙,假作詔書走上前去對範瓊揮了一揮,對其說道:“跪下!皇上有命令,將軍可以到大理寺申辯。”

範瓊驚愕不已,一時間不知所措,劉子羽示意左右擁著範瓊上轎,用張俊的軍隊護將其送到監獄,另外再由劉光世出去安撫範瓊的官兵,劉光世大聲說道:“朝廷要誅殺的只是範瓊一人,你們依然是天子自己的軍隊。”於是眾兵丟下武器,大呼:“遵命”。之後這些官兵均被編入其他部隊,沒多久亂事便被平定了,範瓊伏誅。

這個故事不長,卻處處都是陰謀詭計,張俊帶兵實為範瓊而非剿賊,所謂的商量政事實則為鴻門宴,更不要說用黃紙假傳聖旨了,都是謊言,欺騙,甚至最後對士兵們說的只誅殺範瓊一人,我也認為這不過是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而編造的。然而這一切的謊言和欺騙卻不會讓人感到憤恨(當然,範瓊除外),反而會認為他們做得好,做的對,甚至於被後世人稱讚,還被馮夢龍納入《智囊》之中。

由此可見,事物都是有其兩面性,就像這謊言和欺騙一樣,只要你用的對,用的合理,那麼就無所謂對與錯,好與壞。

正如我前文所說,對與錯,好與壞根本就是一個整體,之所以被世人判定為對或者是錯,那是因為世人在用他們自己的標準來判定,而我們經常會被這個標準束縛或影響,導致我們的判斷也會隨波逐流。可誰又認真思考過,世人的標準都是正確的嗎?曾經的,現在的,過去的標準也一樣嗎?

好了,今天的《智囊》小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對本篇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易品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