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歷史淵源來看,為何英格蘭與蘇格蘭同屬英國,卻爭端不斷

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個區域關係相當複雜,要理清楚它們之間關係,我們要從兩個地區的不同王朝開始談起。

法國國王冊封的諾曼底地區的公爵威廉,這個人一直非常有野心,在1066年,征服了英格蘭地區,因為威廉是法國國王冊封的諾曼底地區公爵,所以他建立的這個英格蘭地區的王朝,就被命名為諾曼王朝。

而幾乎與此同時,蘇格蘭地區也出現了一位雄心勃勃國王,與英格蘭地區的國王相比,這個國王出生蘇格蘭當地,並不是法國的什麼公爵,這個國王就是蘇格蘭著名的坎莫爾王朝的馬爾科姆。

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所謂英格蘭和蘇格蘭,他們正式的第一代國王其實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這兩位,也就是我開頭所提出來的,他們本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和國家。

並且透過我介紹的這一段,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會有英法百年戰爭一主要原因,因為英國的國王本身就是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的公爵,他當然要與法國發動戰爭——畢竟諾曼王朝在法國還有大片的土地呢,而法國當然也不允許一個諾曼底地區公爵在英格蘭地區建國之後,居然還擁有法國大量的地區這種現象的存在,於是,雙方圍繞這一大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戰爭。

有人會說英法戰爭的事,和本文有什麼聯絡?又關蘇格蘭什麼事?其實還是有關聯的。這個蘇格蘭在英法百年戰爭時期,作為一個有志於將土地擴充套件到英格蘭地區的王朝,它積極與當時的法國進行聯絡,這頗有點我們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遠交近攻策略的風範。

有人也許要問了,那為什麼英格蘭的國王那個時候沒有早點打蘇格蘭呢,畢竟在後方有個一直搗亂的傢伙,不早點解決掉,難道不擔心直接影響英法戰爭格局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和打法國一比較來看,當時打蘇格蘭沒有絲毫意義。英格蘭的國王對法國更感興趣,而對蘇格蘭實在提不起什麼精力,因為蘇格蘭那裡實在是太過於貧窮了,先勞民傷財的去打根本沒有任何效益可言。而當時的法國廣袤的領土才是英格蘭國王比較看重的東西,這其實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英法百年戰爭會持續時間打到將近百年的時間。當時先打完了資源豐富、領土廣袤的法國,再對付這個“野人”蘇格蘭才是英格蘭國王所認可的正確戰略。

但有趣的是,英格蘭對貧瘠的蘇格蘭不感興趣,蘇格蘭卻對英格蘭那肥沃的土地很眼饞,所以從來沒有停止向南擴張的腳步。因此,蘇格蘭的窺伺行為一直讓英格蘭王朝感到不安。在早期,英格蘭對於蘇格蘭主要想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於是在1237年雙方締結了一個《約克條約》,該條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約定兩國的邊界。

不過在了後來,英格蘭在百年戰爭中喪失了在法國所有的土地,在法國方面沒有發展前途了,於是被迫重新重視這位北方的對手,這個時候的英格蘭沒啥挑剔的了,蒼蠅再小也是有肉的。於是英格蘭開始尋求機會對蘇格蘭下手,在後來機會終於出現了,還記得我上文說到的蘇格蘭坎莫爾王朝嘛,當時這個王朝的王室發生了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那就是絕嗣了。

英格蘭國王發現這個機會後,果斷做出了決定,趁著蘇格蘭的權力交接動盪不安的過程中,立刻揮兵北上。而蘇格蘭當時正處於權力真空期,蘇格蘭軍隊壓根無力抵抗氣勢洶洶的英格蘭軍隊,於是,英格蘭軍隊沒費多大力氣就佔領了蘇格蘭。

就在英格蘭國王認為局面已經穩定下來之後,關鍵時刻蘇格蘭著名的領袖威廉·華萊士站了出來,率領蘇格蘭人民奮起反擊,狠狠地打擊了英格蘭軍隊,在華萊士死後,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繼續反抗,經過不懈努力和鬥爭,終於在14世紀的時候,成功的迫使英格蘭王國退出蘇格蘭的地區,同時承認了蘇格蘭的獨立。

再後來,由於宗教改革的因素,英格蘭王國採用新教,所以新教就是簡化宗教儀式,認為信仰即可得救,這引起了英格蘭地區很多天主教徒的不滿,而當時,蘇格蘭地區依舊盛行的是天主教會,所以在這一時期,很多英格蘭地區的人民就願意與蘇格蘭進行交流,這種情況下的宗教對立,再加上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曾經有過激烈的鬥爭,這兩個王國之間的矛盾從而越來越尖銳。

然而,這個世界有的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蘇格蘭王族絕嗣,這次又輪到了英格蘭絕嗣。從亨利八世,到血腥瑪麗,再到伊麗莎白一世,因為伊麗莎白一世無子,所以絕嗣了。

於是伊麗莎白一世決定把英格蘭王位傳給蘇格蘭國王。作為條件,只需要蘇格蘭天主教改奉英國國教。世界上居然有這種好事,蘇格蘭的國王詹姆斯一世沒有理由不答應。

就這樣,英格蘭地區和蘇格蘭地區就這樣以一種非常戲劇化的劇情統一了,咱們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就因為一個小小的宗教問題就能夠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治層面。但其實,在當時這個條非常致命,蘇格蘭的天主教會的實力實在是太過於根深蒂固了,這引起已經被統一的日益強大的英格蘭教會的擔憂。

就因為這種非常深厚的矛盾,後來歷史上著名的英格蘭護國公克倫威爾直接將蘇格蘭和英格蘭國王砍了,蘇格蘭也被克倫威爾率領軍隊踏平。再後來,這位倒黴的理論上統一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國王的兒子詹姆斯二世雖然成功復辟,甚至把護國公克倫威爾的屍體進行殘酷鞭撻,不過還是由於宗教問題在光榮革命爆發後,黯然下臺。

之後,蘇格蘭雖然依舊想要掀起獨立的浪潮,但總是打不過英格蘭軍隊,而且,由於英國經濟迅速發展,而蘇格蘭陷入停滯,負債累累。在這樣的大潮下,蘇格蘭開始在經濟上依附於英格蘭。另一方面,議會權力加強,取代封建王室,成為英國的權力核心。蘇格蘭的意志可以透過議會議員表達,矛盾也相當程度的緩和。於是根據18世紀的合併法案,英格蘭和蘇格蘭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所以啊,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本來就屬於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和民族啊,雙方打打鬧鬧了這麼多年,哪是那麼容易成為一家人的啊。

雖說在18世紀,兩方曾走在一起,但也是由於蘇格蘭國王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等一系列巧合原因所造就的,但由於歷史因素,在實質上它們兩是倆似乎是完全不同的國家,這也使得在如今依舊矛盾不斷。但是無論如何,目前來說兩者依舊在一起,畢竟如今英國全名還是“聯合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