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扯淡”“不再來了”:刻有這些字的這塊石碑,是穿越者造的嗎?

自古以來,我國都有刻石立碑的文化傳統。在古代,當有一些意義重大、需要隆重紀念的事情發生時,人們都喜歡立一塊碑,將相關事件詳情記錄在石碑之上,讓它萬古流芳、永傳後世。

然而,碑文上的石刻,也並非都是“正經”的語言,“不正經”的內容也時常有之。在河南淇縣,就有這麼一塊石碑,它位於紀念商朝大忠臣比干所建的“摘心臺”下,高不過2米,寬不夠1米,因為赫然刻著“扯淡”一詞,而被網友們稱為“扯淡碑”。

“扯淡碑”

上面,除了有非常醒目的

“扯淡”

2字,上面還有一句非常現代化的語言:

“再不來了”

。而在“扯淡碑”的中間,則是6個大字:

“太極仙翁脫骨”

在碑身正面的最右側和最左側,則分別豎刻了一些小字,彷彿是對“扯淡碑”的一些註解,比如: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訪道雲夢山修真”

“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很顯然,整個石碑,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扯淡”和“再不來了”這幾個字,給人以“穿越者”所造的既視感。

這是因為,“扯淡”一詞,是現代許多人的口頭禪,而“再不來了”,很容易讓人腦補,這是否是一個穿越者,穿越到了古代以後,才發現古代的真實生活,遠不如“穿越劇”中演繹的那麼美好,感到萬般後悔,才寫下了大大的“扯淡”2字,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再不來了”刻於石上。

正因為這樣的猜想,才讓“扯淡碑”聞名遐邇,遊客絡繹不絕,紛紛猜測這塊石碑背後的神秘故事。

但是,據語言學家考證,我們經常用的“扯淡”一詞,並非一個現代詞彙,早在明代就有之,乃是一句市井俚語,意為“無聊”、“沒意思”。

後來,扯淡的意思也逐漸發生了演變。比如,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裡,就有一句“

無事消閒扯淡

”,就是沒事扯閒篇的意思。而到了現代,我們常說的“扯淡”,則基本上是形容某人閒著沒事、胡說八道用的詞語。

因此,可以說,“扯淡”二字,並不一定能跟懸乎的“穿越”結合起來。而結合石碑上其他文字,我們大約可以斷定,這塊碑不僅不是“穿越者”所立,甚至其真實身份也可以推測的八九不離十。

首先,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訪道雲夢山修真”

這句,交代了碑主人的身份,說他是北京一帶人士,“水木氏”,很可能表明他姓“沐”。而“明末甲申年”,正是1644年,碑主人來到了雲夢山,尋訪道士修仙,所以他自稱是

“太極仙翁”。

其次,

“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則又透露了碑主人當時的生存狀態,是一位只有“琴棋書畫”作伴的抱病老人。

那麼,這樣一位清新脫俗的修行之人,怎麼會發出“扯淡”和“再不來了”的怪異感嘆呢?

其實,結合1644年的歷史背景,我們大概可以琢磨出一些端倪:1644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大事呢?李闖王進北京,明朝滅亡。

而後,李自成在北京城,僅僅呆了40多天,就被清王朝迅速擊敗,李自成一路潰退,而大清則輕而易舉的接管了大明天下。

江山易主,社會動盪,作為當時來自燕京之地的文化人,碑主人顯然是心情複雜,一言難盡。對大明朝廷哀其不幸,對李自成怒其不爭,對未知的滿清統治者,他或許有種莫名的恐懼和不安。在這種亡國之恨中,頹唐的碑主人企圖透過修道來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因為胸中憂憤難平,他還是發出了“扯淡”和“不再來了”(不願再來到人間)的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