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朝名將投降匈奴後鎮守邊疆,子孫在當地建國,如今成中國的鄰國!

文/格瓦拉同志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間,在大力擴充帝國版圖的同時,也真正實現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抱負。當然,漢武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跟一大批名將的輔助密不可分,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雖然最終戰敗並投降匈奴,但他的英勇事蹟卻永垂青史。此人,便是曾以五千步卒對抗匈奴11萬鐵騎的驍將李陵。

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人,出身將門世家,祖父是長期擔任右北平太守、令匈奴人聞名喪膽、號稱“飛將軍”的名將李廣,父親是以耿直敢言著稱的郎官李當戶,叔父是曾隨霍去病遠征匈奴並屢建殊功的郎中令李敢。李陵自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很早便弓馬嫻熟、作戰勇猛,頗有祖父的遺風。

李陵(左一)驍勇善戰,有其祖父李廣遺風

漢武帝在位時,因為欣賞李陵的武勇,便任命他為騎都尉,率精兵五千駐屯在酒泉、張掖等地,教習將士們學習箭術,並防備匈奴的侵襲。天漢二年(前99年),大將李廣利奉命出征匈奴,李陵作為部將,奉命率五千步卒深入到匈奴境內勘察敵情,結果在回程中遭遇敵軍11萬鐵騎的圍堵。

面對著22倍於己的鐵騎,李陵且戰且退,一天之中竟射光五十萬支箭,殺敵萬餘,終因箭盡援絕、叛徒出賣被俘。此時,李陵距離擺脫敵兵追襲、進入漢朝邊境,僅有百餘里地。兵敗之前,李陵曾哀嘆道:“如果再給將士們每人數十支箭,我們就可以脫險了。如今我李陵力竭被俘,看來也是天意!”

李陵用五千步卒抵抗敵軍11萬鐵騎,雖敗猶榮

(李)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攻陵。。。單于遮其後,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見《漢書·卷五十四》。

李陵被俘後假意投降,並打算利用敵兵防備鬆懈之際逃回內地,同時將匈奴境內的虛實情況彙報給漢武帝,期望以此來免除刑罰。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漢武帝此時卻聽信謠言,誤以為李陵已真心投降匈奴並準備帶領他們進攻中原,便在震怒之餘誅滅其三族。訊息傳至漠北後,李陵痛不欲生,便真的投降了匈奴。

由於李陵的家人全部死於非命,且鞮侯單于可憐他的遭遇,便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並封他做右校王,成為鎮守西部邊陲的最高長官。等到匈奴征服西域古國堅昆後,又將李陵封於此地,並允許其世襲。李陵在匈奴20餘年,最終在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李陵死後,子孫世代統治堅昆,並在匈奴勢力衰落後,宣佈獨立建國。

失缽屈阿棧曾不遠千里到唐朝認親 ?

700多年後,當堅昆國君失缽屈阿棧擺脫突厥人的控制,並得知唐朝皇帝乃是李廣的苗裔後,便親自帶領隊伍,不遠數千裡來到中國,向唐太宗稱臣納貢,同時提出認親的請求。唐太宗得知失缽屈阿棧乃是李陵的子孫後,心中大為高興,不僅同意了對方的認親請求,還在堅昆設定都督府,以失缽屈阿棧為都督,時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此後百餘年間,堅昆一直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係,並在後突厥南侵中原及“安史之亂”期間,多次派兵援助唐朝。正因如此,唐中宗在接見堅昆使者時,不僅重申同宗之誼,還給予他特殊的優待,讓使者感動至極(“景龍中,獻方物,中宗引使者勞之曰:‘而國與我同宗,非它蕃比。’屬以酒,使者頓首。”見《舊唐書·卷二百一十七》)。

唐朝皇帝多次重申與黠戛斯的宗親之誼

等到堅昆擊破強大的回紇後,便在漠北建立起強大的汗國,並改名為黠戛斯。唐武宗在位期間,黠戛斯再次遣使來唐,重申宗親之誼並請求冊封。為此,唐武宗便任命太僕卿趙蕃為安撫黠戛斯使,並攜帶《賜黠戛斯可汗書》出使,這封國書重申兩國間的同宗之誼,其中提到:“聞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族,國家承北平太守之後,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

黠戛斯與唐朝維持了百餘年的友好關係,直到唐末戰亂迭興,河西吐蕃、回鶻肆虐,兩國間才再一次中斷聯絡。此後,黠戛斯人相繼被遼(契丹)、金、蒙元征服,其中大部分人被驅離故地,在今天的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遊牧。等到準噶爾部在明朝中後期崛起後,黠戛斯人再被驅趕至中亞費爾干納一帶,也即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

今日的吉爾吉斯人

如此看來,吉爾吉斯人的祖先是黠戛斯人,而追根溯源的話,始祖則是漢朝名將李陵。如今,吉爾吉斯人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其餘分佈在中國、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及阿富汗等國,其中在中國的分支被稱為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斯坦自獨立建國後,便與中國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堪稱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好朋友、好鄰居。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世界征服者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