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代被封妃的兩個奴才:一個生下雍正最大敵人,一個生下未來皇帝

清代社會,等級森嚴,尤其體現在後宮制度中。

有資格參與後宮選秀的人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子弟。也有普通身份的嬪妃,例如乾隆後宮純惠皇貴妃蘇氏,很多種觀點說她來自民間,當然這種現象並不常見。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非常特殊,那就是“包衣”。

所謂包衣,可以淺顯理解為“家奴”,專門存在於八旗家族之中,為他們打理事物與財務。雖然聽上去等級比較低,但由於深受貴族看重,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甚至專門有紫荊城內務府管理,因而實際地位非常顯赫的也大有人在。

例如曹雪芹家族,乾隆的令妃家族,最早都是包衣。

可是即便如此,清朝初期還是沒有哪個皇帝后宮有“包衣”嬪妃。努爾哈赤、皇太極自不必多說,他們的婚姻用來政治聯姻還不夠,很少自由選擇;順治朝選秀制度初次完善,但是嬪妃的位置基本上也被皇親貴胄填滿;一直到康熙,才有了一些變化,不僅皇帝,皇子的福晉也不侷限在八旗之中。

玄燁後宮中,仔細算下來至少有7位包衣出身,從嬪到妃位不等。這裡面,最特殊的當屬兩位:良妃,德妃。

一,良妃

對於良妃衛氏的記載,古書一改嚴肅面貌,平添幾分戲劇色彩。

衛氏本是辛者庫的成員,職務就是管領宮中瑣事。按理說,這樣的身份,這樣的辦公場所,於碩大的紫荊城內幾乎沒有任何與皇帝交集的可能,可是偏偏她與玄燁相遇了。

古籍記載,良妃非常美貌,康熙有一度專寵於她。到了野史這裡,更是描繪衛氏“體帶異香”,這當然杜撰的成分很大,但也足以說明,良妃身上有很大話題性了。

而最大的話題,莫過於生下清史中最著名的皇子之一:八阿哥胤禩。

胤禩生於康熙二十年,康熙二十七年,就被封為貝勒,受封的兄弟裡面他年齡最小,這也可以看出皇帝對這個兒子的重視。

如果八阿哥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或許他的一生可以“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為結局,但他走錯了一步:參與九子奪嫡。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初次被廢,而大臣們一致推薦立“八賢王”為儲君。所謂的眾望所歸,看在玄燁眼中恰恰是結黨營私。於是,康熙說了一句使兒子幻滅的話:你就是辛者庫賤奴生的。

也不知道兒子犯錯,母親為什麼白白被侮辱。皇位是沒戲了,但因為“結黨”,胤禩成了胤禛眼中釘兼最大敵人。

二,德妃

德妃烏雅氏,也是康熙的后妃之一,正是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的生母。

她的出身亦不高貴:父親為滿洲正黃旗包衣護軍統領,專門掌管“宮禁”;祖父則是御膳房總管。

說來也很諷刺,康熙當初辱罵八阿哥說“你是辛者庫賤奴所生”,結果傳位的兒子,母親也是奴僕家族。可見,胤禩真正觸怒父皇的倒不見得全是因為“不自知”,恐怕還做了其他的事,例如對兄弟遭遇缺少同情,一心拉攏朝中大臣等等。

接著說烏雅氏,因為出身低微,一直到生下四阿哥還沒有被封嬪位,胤禛不得不被送去給其他妃子扶養,養母正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

這件事對雍正的影響還是巨大的,我們可以透過分析他的人生走向得出結論:

孝懿仁生性仁厚,對待每個皇子如同親生,對於胤禛來說,是恩情。但隨著四阿哥長大,他逐漸發現一件事:生母似乎不願意養育自己,即便後來升為妃位,也沒有把自己要回去,反而對其他子女愛若珍寶。

雍正成年以後性格中沉悶陰鬱的成分,登基以後狠辣的手腕,或多或少受到童年影響。

但也恰恰是這段“不幸”的經歷,給了他頗多機會:皇后親自扶養,見多識廣,也被父皇肯定,因為孝懿仁寬容仁厚,胤禛當然的被認為也很仁厚;皇后死後,沒留下一兒半女,胤禛倒成了玄燁寄託哀思的媒介;二十歲被封貝勒,地位僅僅次於大阿哥與三阿哥;三十一歲,被封雍親王,在劍拔弩張的九子奪嫡階段,他已經得到清代皇室最高爵位了。

康熙朝以後,皇帝們再不忌諱立包衣出身者為嬪妃:雍正朝的謙妃;康熙朝的令妃;甚至嘉慶皇后喜塔臘氏,祖上正是上三旗的辛者庫。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