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軍入關時戰鬥力有多強明軍,農民軍接敵即一觸即潰望風而降

小編今天很開心,因為聽說關注小編的都是帥哥美女。

首先感謝您選中了我的文章,同時也希望您好好地閱讀

清軍八旗的戰鬥力確實很強,但是受限於人口,單純依靠滿洲八旗是完全不可能征服整個明朝的。

說到底,清軍能夠持續不斷地打打敗明軍以及農民軍,靠的還是政治手段。

首先,清軍入關之戰,也就是山海關之戰,這一戰是清軍能夠征服天下相當關鍵的一戰。

李自成代表新生的大順政權討伐說好要投降的二五仔吳三桂,而吳三桂為了自保打算驅狼吞虎引援清軍。這為清軍入關提供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契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清軍入關並非只能從山海關,也可以從其他地方入。1629年皇太極就破長城大安口和龍井關直入內地,1636年,阿濟格破居庸關入長城,直搗河北,1638年,多爾袞由青山關入關,嶽託由牆子嶺入關,在華北大抵縱橫掃蕩。

雖然入關了,但清軍卻無法攻略佔領內地一城一關,因為八旗軍力太少,而滿清作為異族沒有統治依據,根本沒辦法將攻佔的區域長久佔有,只能是劫掠一番然而回。

所以,這個時候,吳三桂的求助,就成為了清軍入關爭奪中原一個相當重要條件。清軍在政治上有了藉口,即打著替崇禎報仇的理由入關。

已經被李自成追贓助餉禍害得活不下去的北方士紳以及將領們,在看到吳三桂倒向清朝之後得到了極大的優待,以前的家產權力沒有絲毫被侵犯,而卻還略有增長,自然也會倒向清朝。

吳三桂降清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他使得清軍攻略中原在政治上有了切入點,為北方漢人選擇滿清提供了榜樣的力量,同時也為後來讓後來新生的南明政權使出了借虜驅寇的昏招。

清軍在山海關之戰的勝利,同樣意義重大。

首先,北方明軍基本報廢,完全打不過李自成,李自成看起來有席捲天下的力量,但山海關一戰,讓世人看到了清軍強大的戰鬥力,居然連把大明搗爛,把崇禎逼死的大順軍在它面前都不堪一擊。

這就更加加深了漢人對滿清軍事力量的畏懼感,打不過李自成,更打不過滿清,打不過自然只能加入,而加入當然只會選擇加入勝利者。

那麼,為何李自成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在山海關之戰後,一年都沒挺住呢?

這就與雙方之間的政策有關了。

李自成的大順是不納糧,不交稅的流寇集團,他們靠著追贓助餉作為主要經濟手段來保障軍事實力的強大,而其兵源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或者被裹挾的普通民眾。

這樣的軍事組織,是不能敗的,一敗大多數人就失去了戰鬥意志,畢竟他們是靠劫掠來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的。

同時,他們也沒有穩固的大後方根據地,沒有真正用心去經營人心歸附,有著穩定產出的區域。靠搶掠或許短期能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但遇到真正的對手且一旦重大失利後,他們就失去了之前對征服區域的威脅力。

如此一來,一敗只能繼續流竄,越跑越捱打,而曾經被他們劫掠的物件,也會倒向敵人,畢竟清軍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當不錯。

清軍為了打敗大順,征服明朝,對當時的前明軍閥作出巨大讓步,在其中形成了漢軍貴族。

它優待漢官,與李自成拷掠北京官員形成了鮮明對比,以高官厚祿、賞賜爭取漢官投向自己,在八旗之中設立漢軍八旗,作為其戰鬥力的重要補充,清初入關除了山海關,以及之外的幾場硬仗,其實靠的都是漢軍八旗以及吳三桂等這類先後投降的前明軍隊。

那為何明軍在投降之後又能夠那麼能打了?

說穿了,並不是他們變得能打,而完全是同行襯托得好。李自成死在九宮山之後,農民軍一盤散沙,要面對滿清,還要面對南明軍隊,而南明自身派系林立,黨爭不斷,互相扯後腿,根本無法整合力量對抗。

他們這些曾經在明朝混日子的帶路黨在找了新主子之後,自然要納投名狀,捨得出力氣,換取滿清的認可,以此才能保障榮華富貴乃至更進一步。

所以他們看起來變得能打了,而他們的對手們,還是以前體制下拉胯的樣子,擅長內鬥不說,在看到天下大亂的時候,又滋生出與實力不相符的野心,所以很容易被在具有八旗強大威懾力之下的滿清龐大漢人軍隊家帶路黨按著頭打。

說到底,一切戰爭都離不開政治,政治上的成功,才是一支軍隊戰鬥力旺盛下去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