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項羽對人恭敬慈愛,親手給部下端飯,為什麼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裡!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的橫徵暴斂和殘暴不仁,毀掉了他父親打下的錦繡江山,啼飢號寒的天下百姓,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揭竿而起,斬木為旗,掀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大幕。遺憾的是,陳勝吳廣雖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沒能笑到最後,天下最終成為劉邦的囊中之物。

劉邦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的陣營中儲備了無與倫比的人才厚度。張良和陳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和曹參治理民政、保障後勤供應,韓信、樊噲、彭越、英布等人“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有這樣一大批卓越的人才死心塌地為他效力,雖不欲得天下,豈可得哉。

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劉邦對待人才的態度,卻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眾所周知,大凡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都是自尊感極強的人,要想讓他們乖乖為自己效力,必須拿出足夠誠意,禮賢下士,以禮相待。周文王曾經給姜子牙拉車,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都是典型例證。

但劉邦卻與眾不同。劉邦出身貧苦人家,沒受過什麼像樣的教育,從小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為人行事養成了濃重的粗魯無禮作風。《史記》記載,劉邦對人“慢而侮人”,態度傲慢而不敬,有的儒生前來投奔他,他居然“輒解其冠,溲溺其中”,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小便。平常對待部下更是粗野蠻橫,“與人言,常大罵”,動不動就破口大罵。

人們印象中暴躁兇橫的項羽,在敬重人才方面卻完勝劉邦。別看項羽上了戰場凶神惡煞一般,但他日常生活中卻判若兩人。項羽出身楚國貴族,是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知書達理,待人接物謙恭友愛。

《史記》不止一次提到,項羽“恭敬愛人”,“仁而愛人”,“恭敬慈愛”。韓信曾經回憶過他在項羽手下時,如果部下將士有人生病,項羽會“言語嘔嘔,涕泣分食飲”,言語溫存,親手端茶送飯,令人感動不已。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劉邦待人粗野無禮,項羽待人恭敬慈愛,然而天下人才卻紛紛跑到劉邦那裡,項羽卻眾叛親離,兵敗身死。愛敬人才的項羽,為什麼反而被人才們拋棄?

,原來,其中有個緣故。項羽雖然看起來禮賢下士,對人才彬彬有禮,但這僅是小恩小惠的表面現象。將士們浴血奮戰立下戰功後,他卻露出真面目,“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捨不得拿出真金白銀和高官厚祿來犒賞部下。

如同韓信所說,項羽在封賞功臣時,會把印璽攥在手心裡揉搓半天猶豫不決,還是不肯出手,最後不了了之,以至於印璽都被磨沒了稜角。將士們拿性命廝殺換來的戰功,卻得不到應有的爵位和賞賜,作戰積極性越來越低,人才流失嚴重。

但劉邦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表面上對人粗魯無禮,但內心深處卻真正尊重人才,他深切洞察人才心理,“其相從甘冒白刃、捨死忘生之徒,無不日夜望咫尺之封,自不能不懸殊爵以勵功臣”,對待賢才之士和有功之臣,他總是毫不吝惜予以封侯或重賞。

《史記》記載,劉邦“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也”,非常大方地與部下分享勝利果實,人才在他手下能發自內心地感到受重視和賞識,自然會得到“眾士慕仰,如水之歸海”的效果,天下人才紛紛來投奔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代社會依然存在劉邦和項羽兩種風格的老闆,劉邦型老闆不拘小節,但卻十分重視提高人才待遇,就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為己所用。項羽型老闆則只會畫大餅開空頭支票,滿口甜言蜜語卻一毛不拔,很難留住真正的人才,應該引以為戒。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