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楚國一直被秦國吊打?不存在的,這一戰,秦國差點為楚國所滅

對於一個歷史愛好者來說,研究史料,經常能發現史書裡的一些疑點,特別是久遠一點的歷史。拿太史公的《史記》來說,連楚霸王項羽的死亡地點就有兩處,在《項羽本紀》中記載為烏江自刎,而在灌嬰的傳中,又說被殺於東城。

其實司馬遷自己也很無奈,很多都是他故意為之,因為等他寫史記的時候,可參考的史料著實太少,都被秦始皇一把大火給燒沒了,包括春秋戰國各個國家編撰的史書。因此,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裡說:獨有,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

今天再次給大家分享一個史書中的疑點。大家都知道屈原和楚懷王的故事。說的是楚懷王這個昏君,先被張儀所騙,承諾說只要楚國斷絕與齊國的聯盟,就送給楚國六百里地,結果最後兌現了六里。楚懷王氣不過,與秦國打了一仗,結果被秦國吊打,損失了8萬兵馬。楚懷王還是不服氣,又發全國之兵進攻秦國,仍然還是被吊打,損失更大,連韓、魏兩國也來趁機欺負了把楚國。最後,楚懷王被秦昭襄王用會盟的名義騙至武關,遭扣押,最終客死他鄉。

楚國真的就這麼弱雞嗎?一直被秦國吊打?要知道春秋時,楚國可是五霸之一。戰國時,楚國也是滅國無數,土地面積幾乎相當於其他六國的總和。蘇秦曾說: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這說的是合縱連橫的時候,朝秦暮楚的成語也是這麼來的。

我們先來看看《史記》中對前面提到的楚懷王與秦國打的這兩場仗是怎麼說的。《秦本紀》記載:十三年,庶長章擊楚于丹陽,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這說的是第一次楚懷王上當後發兵與秦國打了一仗,敗了,被斬首八萬,丟了漢中六百里地。戰役地點在丹陽,就是現在湖北的丹江口一帶。這是第一仗。

我們再來看接下來的一仗《史記》是怎麼說的。《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這是說的第二仗,粗看之下,沒什麼問題,還是楚軍大敗,還被韓魏欺負了一把。

可是,只要我們推敲一下,就會發現這裡面的問題。第一仗,雙方戰于丹江口,然後秦國取得了漢中(大致就是現在陝西漢中市)。但是大家仔細看,第二仗發生的地點——藍田,就是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這個地方離秦國首都咸陽只有三、四十里的距離,可以說相當之近。看到這裡我相信有些看官已經發現了有點問題。

我們再來分析第二個問題。楚國要進攻秦國,必須要經過一個地方,就是武關。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國,西邊有大散關,東邊有函谷關,北邊有蕭關,南邊有武關。函谷關主要是防備三晉,武關就是防備楚國的。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武關就只被攻破過一次,就是公元前207年,劉邦攻破武關,還是用的收買守關武將的方式。然後逼近咸陽,親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楚國已經打到藍田,就說明武關已經被攻破了。這事就比較嚴重了。

接下來是第三個問題。韓、魏來欺負楚國,到了鄧,就是現在河南鄧州這個地方。這時按照史記中說的,楚國已經大敗,韓魏應該是來趁火打劫的,但這裡用的是“襲”這個字,就是偷襲,既沒有攻城略地,也沒有搶劫財寶,一無所獲。而且,鄧,這個地方是楚國進攻秦國必經之道武關道重要的一個關口。

還有第四個問題。楚聞,乃引兵歸。這幾個字資訊量很大。楚國知道了韓魏來襲擊,於是就領兵回去了。可是你前面都說了,楚國已經大敗了。怎麼還能這麼從容的回去了,感覺像是有條不紊的撤退回去的。而且,第一次丹陽之戰,楚軍敗,說了斬首八萬,得了漢中。這一次,楚國發全國之兵來進攻秦國,又大敗,按規模來說,秦國的斬首、獲得的地盤應該比丹陽之戰大吧,可是就是這麼奇怪,史書裡隻字未提。

我們再來看看,戰後發生了哪些事情。懷王十八年,藍田之戰發生的第二年,秦國與楚國和親,並分了漢中的一半給楚國,雙方締結和約。這不應該是連續取得了兩場大勝的秦國應該有的外交姿態。不久,楚國又圍攻了韓國的雍氏,秦國派庶長疾救援了韓國。五年之後,楚國發大軍滅亡了越國,殺了越王無疆,盡得吳越之地。要知道越國吞併吳國後,完全成為了春秋末期的一個小霸,實力不容小覷,滅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是在五年前剛打了兩次大敗仗的楚國。

看到這裡,我想諸君已經有一些想法了。本人就著這些資料大膽的來分析一下這兩次戰爭可能的一個真實情況,當然這只是推理,不一定全對,不對之處,還望海涵。

秦惠文王派張儀騙了楚懷王,楚懷王大怒跟秦國打了一架,敗了,丟了漢中。楚懷王不甘心,於是徵調楚國全國大軍再次進攻秦國,楚軍勢如破竹,攻破了武關,一直打到秦都咸陽附近的藍田。藍田有武關道上最後的一道關口——嶢關,這個地方再被楚軍攻破,那秦國再也無險可守,楚國大軍就可直指咸陽城下,形式岌岌可危。這時秦國採取了圍魏救趙的計策,遊說韓魏兩國出兵救秦。韓魏兩國怕秦國被滅,楚國太過強大,自己無法應對,於是答應救秦,出兵襲擊楚軍回師途中的一個重要關口,武關道上的鄧。武關道是一條極其狹窄和兇險的路,一旦歸路被斷,極其兇險,加上已經打到咸陽附近,報了一箭之仇,所以選擇退兵。

楚國退兵之後,秦國為了安撫楚國,又遣使與楚國和親,並分漢中一半給楚國。楚國被韓國偷襲,於是為了報復又派兵圍攻了韓國的庸氏,以解心頭之恨。

這也許就是藍田之戰的真相,所有推理均以史料為基礎。如有不合理的地方,望諸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