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西周,一個跟社團高度相似的國家

其實很多人對於西周初年建立的所謂800諸侯國概念是不清晰的,這些國到底有多大,按照井田制做個簡單的推算,一個井田是八戶,四個井田組成一個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四甸為一縣,四縣為一都,也就是一個國。也就是說,一國有4(縣)*4(甸)*4(邑)*8(戶)=512戶。按照一戶為五口之家,也就說一國有512戶*5口=2560口。也就說每個國大概有2千多不到3千人。這個數字是不是把你嚇到了,怎麼會這麼少,當我算出這個數字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但是我們把西周初年分封了800多個諸侯國套進去再看看,也就是說當時除了周王室華夏諸侯國共有2560*800=2048000人,也就是說華夏大概有200多萬人。周王室直轄的人口有多少呢?根據記載,周王室直轄的軍隊分成了西六師和成八師,師是當時的軍隊編制,人數大概在3000人左右,也就是說西周王室直轄的軍隊數量大概為14*3000=4。2萬人,考慮到當時的國人都是要作戰的,也就是同一時期,每戶有一個人服役,每戶為五口之家,周王室直轄的人口為4。2*5=21萬多一些,佔其他華夏諸侯的十分之一的人口。華夏的總人口大概為220多萬人,而考慮到當時華夏諸侯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這個數字是不是顯得就可信服了?畢竟西漢最巔峰時期,全國人口才五千多萬,在考慮當時西漢的生產力的差別、領土面積的差別,這個資料是非常可信的。我們來還原一下西周建國之出的時候,當時華夏境內的整個政權的結構相當於一個金字塔,塔頂是周王室,第二層是跟周王室非常親近的諸侯,他們的國君一般出任周國的卿,第三層是其他周王室分出去的諸侯國,主要是周王室的功臣和子孫。第四層是其他出身的華夏諸侯國。他們的敵人是其他的民族、部落,被統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周王室憑藉著強大的武力為華夏諸侯們提供保護和秩序,第二層負責協助周王室維護華夏體系的日常管理,相當於這個社團的高管,一般只有四五個諸侯,他們通常都是跟周王室血緣非常親近的宗室,傳個四五代人就會被血緣更近的其他諸侯代替。第三層的周王室分出去的諸侯大概有100個左右,這個是猜測,傳說文王百子應該就是西周初年分封出去的諸侯的數量,他們是周王室的親戚和功臣們,他們協助上兩層的王室和王室的卿一起監視下一層的其他諸侯國,防止異性諸侯的崛起和叛亂。異性諸侯們處在華夏諸侯的最底層。平時所有的諸侯國都需要給周王室上繳保護費,周王室為他們提供兩個服務,第一個是當他們被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些被排除在華夏體系之外的異族人入侵他們的時候,周王室通常會帶著王室直轄的軍隊和華夏諸侯的聯軍保護他們。第二,當華夏體系內的諸侯們之間有矛盾的時候,王室需要向他們提供仲裁。當然周王室出去砍人搶地盤的時候,小弟們由於作戰勇猛,流血流汗,王室也會對他們進行獎勵。這就是西周的封建體制的本質。所以我們看到,在西周建立之後,歷代的周天子,沒有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國度,享受臣民的朝拜和供養,而是成天的帶著西六師、或者是成八師、或者是西六師和成八師到處砍人,不是在平叛,就是在抵禦蠻族入侵,要麼就是在出兵搶地盤。因為這就是周天子對等的權利和義務,並且形成了正迴圈,周天子掌握了當時東亞肥沃的兩塊土地,關中平原和洛陽平原,所以他能供養兩隻數量龐大的常備軍,常備軍的好處是可以全年作戰而不耽誤國內的經濟生產。由於周天子的武力強大,就能給諸侯提供強大的保護,諸侯們就能安心的搞生產、造小人,於是他們就可以給周天子交更多的保護費,周天子有了閒錢,就可以養更多的兵,除了提供基本的保護之外就有餘力到鄰居家搶地盤,搶了地盤就可以分封出更多的小弟,這些小弟就可以給他交更多的保護費,在這樣正迴圈的影響下,華夏這個大社團和周王室就越來越強。但是這個體系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周王室的實力過於強大,成了這個體系唯一的發動機。但是這種發展勢頭在周昭王的時候被打破了。周昭王為了展示他社團老大的權威,一即位就扛著他40米的大刀出去搶地盤,跑到今天山東、安徽、江蘇交界的地方,對著生活在那裡的徐夷、淮夷就是一頓爆錘,打的當地夷人是哭爹喊娘,先後有二十六個夷人部落乖乖的向周王室獻上了他們的膝蓋和保護費。周昭王對於自己的出陣還是很滿意的,但是社團要發展就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發呆,這個時候有一個八卦傳到了周昭王耳朵裡,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南蠻人發現了一座銅礦,並很嘚瑟的取名“銅綠山”(今天湖北大冶)。銅礦在當時既是貨幣也是武器、奢侈品的主要原材料,在當時這妥妥的是硬通貨,比今天的金礦都搶手,看看大英帝國為了金礦和鑽石卡對布林人做的那些喪心病狂的事就能理解周昭王當時的心情。本著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原則,周昭王帶著自己的直屬部隊和集結的一大批小弟,在公元前985年,從洛陽浩浩蕩蕩的一路南下,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渣渣,周國的聯軍沿著漢江一路平推到長江邊上,很順利的就佔領了銅綠山,周昭王留下幾個小弟守著銅綠山挖礦,並把沿著漢江打下來的土地封了一堆小弟,並讓他們以後每年把開採出來的礦沿著這條大道一路送到洛陽。安排好一切後,周昭王就把銅綠山開採出來的存貨和一路燒殺搶掠來的財寶和奴隸統統打包裝車,吃著火鍋唱著歌就回老家洛陽過年去了。沒想到這樣的好日子才過兩年,銅綠山讓楊越人搶了。這還了得,動人錢財如殺入父母,於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大概是公元前982年,發動了第二次南征。這一次周昭王帶著大臣祭公和辛伯一起,率領周軍主力六師再次南下,大軍先到達唐國,再經厲國和曾國向南進發,同時分出一隻小分隊到長江中游去掃蕩揚越人的部落。戰爭過程乏善可陳,周昭王主力一路平推奪回銅綠山,同時掃蕩小分隊一路上也是摧枯拉朽一路搶到夔國(今湖北秭歸),再往西就都是大山不好走了,於是帶著搶來的財寶和眾多的奴隸滿載而歸。周昭王對這次出兵的收穫非常滿意,跟掃蕩小分隊匯合之後,準備搭船渡過漢江回家。沒想到發生了地震,地震引發了山洪,周朝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洪水沖走了,這次搶來的財寶和奴隸也被洪水衝的一點沒剩,索性周昭王本人躲過一劫。灰頭土臉的周昭王非常不甘心,決定一血前恥,重新組建了六師,再次發動南征,但是這次更慘,過漢江的時候,周昭王和他的部下全都翻船淹死了。翻船的原因至今是個迷,周王室自己都諱莫如深,到底是造船的技術不過關、還是渡江的時候遇到大風把船吹翻了、還是受到攻擊導致翻船不得而知。周昭王和周王室的常備軍六師全軍覆沒,這次損失動搖的周王室的國本。當時的生產力不但低下,醫療更是低下,人的平均年齡非常低,周王室的常備軍連續兩次全軍覆沒,讓周王室治下最能打、最會打的一代人死光。周王室當時陷入最危險的境地,堂堂天子歸天,都沒有向諸侯釋出訃告,沒有要求諸侯前來弔唁。經過多年休養生息,繼任的周穆王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討伐不跟諸侯接壤的西戎,這樣既可以維持周王室能打的形象,也避免了被諸侯發現周王室的虛實。但是周王室虛了的事實光靠這種掩藏是掩藏不住的。周穆王死後,周王室幾乎再也無力發動對外戰爭。這就尷尬了。我們前文說過,雖然整個華夏實力很強,但是華夏諸侯們卻虛的一批。當蠻族再次入侵的時候,周王室不能提供保護,諸侯們只能自求多福孤軍奮戰,絕大部分的華夏諸侯國就在這個時候滅亡了,活下來的諸侯國開始把更多資源用來武裝自己,給老大交保護費交的保護費越來越少,沒了諸侯國的輸血,周王室就更虛了,發展到最後,諸侯給周王室繳納的保護費慢慢就變成了過年給老大的一點紅包而已,就是意思意思。周天子最後一塊遮羞布是被鄭莊公扯下來的,周王室這個社團老大竟然連手下小弟都打不贏了。從此以後,小弟們來過年紅包的那點意思都不意思了,周天子這個名義老大徹底淪為擺設,沒人問了。此時的中原大地也不再僅僅是華夏民族的領土,眾多的蠻族政權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大部分的華夏諸侯國都在生死邊緣掙扎。整天你砍我我砍你,要麼是跟跑過搶地盤的異族社團死磕,要麼是跟同是華夏陣營的其他堂口火拼。這種以死亡為代價的火拼中,大部分的華夏諸侯都滅亡了,西周分封的800多個諸侯國只剩下100多個。就在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自然選擇中,優勝劣汰,有三個諸侯率先發展為大諸侯,成了千乘之國。他們分別是北方的晉國、南方的楚國和東方的齊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被周天子認證過的華夏苗裔,但是在大火拼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死抱著華夏的文化、血統不放,而是主動的跟周邊的異族進行融合,基因的多樣性,讓他們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取得優勢。齊國是跟東夷人深度融合,晉國是跟北狄人深度融合,楚國乾脆就自稱了南蠻人。這種大亂鬥一直持續到齊桓公小白和管仲這對CP登上中國歷史舞臺才再次恢復秩序。本人將在下篇文章中介紹管仲和小白這對CP是如何重建華夏文明新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