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包拯60歲做壽,悲哀自己無兒無孫,兒媳婦你有一個才出生的孩子

引言

“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是出自於宋代《題包公遺像》一詩,描述包拯一生光明磊落,心中只有國家和社稷,永不向惡勢力低頭。直至如今,包拯仍舊是我們茶餘飯後所稱讚的物件,但是如此深得人心的包拯,卻有一個煩惱,他在自己六十大壽時,感嘆自己無後。可令人驚訝的是,包拯的兒媳突然跪在地上,告知包拯還有後人,具體如何?請看下文。01

包拯的六十大壽壽宴發生於公元1057年七月初十這天的開封城裡,正是包拯的甲子之年,常言道“不到甲子不慶壽”,包拯其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確值得慶賀一番。壽宴上的包拯也是熱情滿滿,

與眾多前來道喜的賓客有說有笑,場面十分熱鬧,但是當壽宴結束後,包拯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因為在自己如此重要的甲子壽宴,卻由於獨子的早早離世,而缺少子女行跪拜禮的環節,令包拯好生失落,不免有些悲嗆,牢騷了幾句,但就在此刻,包拯的兒媳做出了令他十分驚訝的舉動,直接跪在地上,

包拯正要詢問兒媳此舉為何意之時,兒媳卻告訴了包拯一個重大的喜訊,

原來包拯還有一個兒子存活於世,並且就在自己身邊。

這個訊息不免讓包拯,驚訝且欣喜,欣喜過後,包拯便馬上詢問兒媳整個事情的緣由,於是兒媳就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給包拯。由於以前實行一夫多妻制,所以儘管包拯有二妻一妾,原配為李氏,繼室為董氏,妾室為孫氏。

其中原配李氏由於命淺福薄,很早便因病去世。而包拯為了延續包家的香火,便迎娶了董氏為妻。

02

董氏的陪嫁丫鬟孫氏為妾。董氏對於包拯而言,實乃一個賢內助,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不但為包拯將家庭裡的瑣事治理得井井有條,還為包拯生下兒子包繶。自此以後,董氏這個家更是盡心盡責,讓包拯生活在家庭氣氛融洽愉悅的氛圍中。

包拯對他的兒子非常嚴格,兒子也不負眾望,在夫妻二人的教育下逐漸長大。

包繶在19歲時,就成了家裡的大人了。

已經擁有事業,還娶了美人崔氏為妻。但是好景不長,包拯的兒子在婚後兩年就不幸因病去世,禍不單行,包拯的孫子在5歲時也意外夭折。接連失去丈夫和兒子,令崔氏備受打擊,差點一命嗚呼。

自此以後,雖然包拯還想延續自家的香火,但是自己的妻妾卻毫無懷孕徵兆,對此包拯十分著急,

但卻也無可奈何。隨著時間的慢慢流去。

直到包拯59歲時,已經無力再承擔延續香火的大業,便將孫氏送回至孃家安享天年。包拯為了保證孫氏能夠一路無憂,害怕孫氏孤獨,為了排解寂寞,便特意安排兒媳崔氏對孫氏一路護送,照顧有加,但是就在此時,

崔氏卻發現孫氏已懷有身孕。可是由於孫氏身體十分虛弱,加之這一路舟車勞頓,精力消耗頗大。

03

所以崔氏為了讓孫氏不受太多的干擾,便決定先隱瞞公婆,等到孫氏順利產子後,再告知公婆這個好訊息。之後在崔氏的幫助下,孫氏順利產子,最後為了讓男嬰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崔氏便將這名男嬰抱回府中進行養育,

一直等待一個好時機告知公婆,而崔氏在公公六十壽誕這天聽到公公的悲嘆,覺得時機已成熟。

便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告知給公公。

待包拯在聽完整個過程後,即刻起身,跟隨崔氏來到自己幼子前,由於包拯老來得子,十分歡喜,

便給幼子取名為包綖。五年之後,包拯去世,但是當他去世時,靈前有5歲的兒子為其披麻戴孝,為其守靈,也算是給這位為國為民的清官大老爺的一個慰藉。 根據《宋史》的相關記載。

崔氏在包拯夫婦相繼去世之後,便主動承擔起撫養包綖的重任,最終經過崔氏的努力,將包綖培育成為一個奉公守法,

謙虛待人的青年,以告慰公公的在天之靈。崔氏一生重情重義,即使在她的丈夫去世後,

包拯夫婦勸說她改嫁,她仍舊選擇孝敬公婆,並且不離不棄,真是令人敬佩,可歌可泣。結語

崔氏的舉動讓我們為之讚歎,縱觀如今的社會,婆媳關係成為了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究其原因,還是由於雙方互不妥協,互不退讓,若是大家都能學習崔氏,對待長輩,保有尊敬的態度,或許很多矛盾都可以有效避免。牢記《論語?衛靈公》中所言:“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參考資料:

《題包公遺像》

《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