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馬超投降劉備,是真心還是形勢迫使,為何後來不復當年之勇

說起馬超,很多人本能的反應出許多標籤,如“坑爹”、“英勇”、“不溫不火”,這些有些相反的標籤為什麼同時加在了馬超頭上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為何他選擇投降劉備而不投降曹操,為什麼很多人把投降劉備視為他人生從英勇到不溫不火的轉折點。

先來說為什麼會有“坑爹”的標籤安在他身上,在曹操想要籠絡他們父子及他們部下的那些將領時,他的父親作為西北的極有影響的人帶頭主動應允曹操的官職封賞,而他在聽到這一訊息時就大力反對而後更是以武力反抗。他的行為直接就導致曹操大怒並將其家人和三族夷滅,而後他更是各路投奔並高舉反曹大旗。

在和曹操的對抗中他也展現出了自己的“英勇”,可以說曹操作為謀略家和權術家在政治上的失利很少,但馬超在潼關和渭水對曹操的打擊讓曹操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武力和謀略都能算作極高水平。那麼為什麼在後來既有謀略又有軍事能力的馬超會選擇投降劉備呢?

馬超在起初招安的過程中就體現出極大的反抗,有對曹操的質疑恐怕也有想依靠自己力量稱王的心理,事實上質疑曹操只是為借封官而穩住他們父子最後再動殺機的想法十分敏銳,從三國發展來看也符合奸雄的作風,但馬超之後投降劉備的選擇則值得我們來深入探究。

從他前面的際遇來看,他擁有足夠的資源來稱王,這也正是除質疑曹操外堅決發對封官的重要原因,但在和曹操的對抗中,他帶出來的老部下們也因為年齡和實力的逐漸變弱而失去了曾經巔峰時的戰力。這就迫使他要尋求一個保障,在幾次碰壁後選擇了劉備。

後世的爭議也正是在此,從民間的流傳來看,劉備的身份正、名望足足以讓馬超真心降服,但不同的觀點認為劉備是他最後不得不去做的選擇,只有選擇曹操的堅決敵人自己才能有生機。這種觀點常常會將馬超後來“不溫不火”再無大功的例子搬出來。

小編認為,降劉是局勢下的主動選擇。劉備的人品魅力不可忽視但局勢的造就更是有力,馬超後期的不溫不火有家人皆亡帶來的身心疲憊,也有殺父仇敵死後的失去人生目標,這不能單純的視為是劉備的刻意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