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夫子寶貝: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歷來冬至大如年,

揚湯止沸水三千。”

冬至,是家的節日,是異鄉迴歸的節日。

冬至分三候:

蚯蚓結,麇角解,水泉動。

冬至時節為陰氣至極之時,

古人稱為“六陰寒極”,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此時蚯蚓不只潛伏在地底下,

甚至還“交相結而如繩”,

以彰顯這時節的天寒地凍之象。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

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

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冬至第六日起麋角開始退落,

冬至時陰極陽生,糜感到陽氣,頭角也自動脫落。

冬至最後一候為水泉動,

意指這時節陽氣初生,山上的冰雪漸溶化,

並且成水流動下山,成為明春灌溉的水。

九九消寒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

即從冬至這-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

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

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

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

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

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其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

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

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冬至的習俗,

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看到老百姓飢寒交迫,

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

便讓弟子在南陽東關建起醫棚,

在冬至那天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

放在鍋裡用水煮,

然後切碎用麵包成像耳朵似的“嬌耳”。

煮熟後,

分給來問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

全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被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形狀,

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便被沿襲下來。

冬至,

數九寒冬的第一天,

是寒冷的標誌更是團圓的象徵。

在這個白晝最短的日子裡,

望你可以享受到漫漫長夜中團圓的燭火,

吃上一碗鮮香的餃子。

即使寒風襲襲,棉衣加身,

你的心裡依舊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