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三國小人物誌0077: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霍峻,字仲邈,是三國時期蜀漢陣營中的一員武將。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他於第六十二回中出場,由蜀中名將孟達,大力舉薦到劉備面前,二人一同去鎮守北面的軍事要地——葭萌關。

(第62回《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達曰:“某保一人與某同去守關,萬無一失。”玄德問何人。達曰:“此人曾在荊州劉表部下為中郎將,乃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玄德大喜,即時遣孟達、霍峻守葭萌關去了)

不過,霍峻和孟達二人在葭萌關,卻頂不住曹魏張郃大軍的進攻。在引軍下關與張郃交鋒並大敗一場過後,霍峻也只好緊急傳信成都,向劉備求援……而劉備此番派來的援軍,主副將是有名的“白髮雙煞”——黃忠和嚴顏兩位老將。這不免令霍峻孟達感到十分失望,均覺得主公此番排程安排欠妥……

(第70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卻說黃忠、嚴顏到關上,孟達、霍峻見了,心中亦笑孔明欠排程:“是這般緊要去處,如何只教兩個老的來!”)

此後,霍峻這個人物,便在羅貫中筆下完全消失,既沒有寫到他在戰場上有過什麼戰績,也沒有提到他何時官居何職,又在何時因何故而身故……

應該說,如果僅僅只看演義小說上的描述,那霍峻完全就是蜀漢陣營中的“邊緣角色”。雖然一開始被孟達所讚譽,評價也很高;但實際上卻沒有太大的本事,也談不上在戰場上立過什麼功勞。

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其實,在史書的記載上,霍峻也絕對算得上是蜀漢陣營中,相當有能耐的將軍之一。他戰場觀察力敏銳,而且非常擅長御城守關,是劉備麾下能夠獨當一面,且很令人放心的人物。更難得的是,他對劉備和蜀漢陣營,可謂是忠心耿耿。後來在他英年早逝的時候,連劉備都忍不住為他而哭泣……

是的,我們還是翻開史書上的記載,來好好探尋一下霍峻這個人物。看看他在蜀漢陣營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他所謂的“骨灰級”防守能力,到底體現在哪裡。

首先,陳壽所著《三國志》中,有霍峻的單獨傳記,位於《蜀書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中。試想能夠在整個《三國志-蜀書》正傳僅記錄的六十多個人物中,能夠得到一席之地,也足以說明他在蜀漢的重要性,以及在陳壽筆下的地位。

不過,霍峻的整個傳記,只有700來字的篇幅。而且其中大半的筆墨,還是在述說他兒子霍弋的故事……也就是說,真正能落到霍峻本人身上的傳記字數,僅有區區300字不到。這似乎也能說明,霍峻在蜀漢陣營中戲份不多,而且去世較早,所以事蹟也並不算豐富。

那麼關於霍峻在《三國志-蜀書》中這段200多字的記載,具體又寫到了哪些東西呢?

一開始還是記錄了霍峻的名諱和表字,以及出生和籍貫。他是荊州地界南郡枝江人(今(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縣級枝江市),在年少的時候,就加入了兄長霍篤所組織的“鄉軍”。而且在霍篤去世以後,霍峻還在劉表的命令下,繼續率領這支規模不大的軍隊作戰。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篤,於鄉里合部曲數百人。篤卒,荊州牧劉表令峻攝其眾。)

這個“鄉軍”,又是什麼樣一種性質的軍隊呢?根據歷史資料推斷,應該是類似於“地方鄉勇團練”的性質。具體就是在亂世賊寇四起的時候,各地郡縣百姓為了自保,所自發組織,並得以當地官員支援的一種非正規軍事組織。

是的,在東漢末年,受黃巾起義和藩鎮割據的影響,天下就幾乎沒有什麼完全太平的地方。很多州郡雖有正規的官軍編制,卻也無法照顧到領地的各個角落。尤其是一些相對偏遠的山區,時刻都處於賊人不斷侵擾,官兵救援不及的困境中。

無奈,當地不管是富戶豪門,還是普通百姓,為了保障自己和親族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只能是自發組織起來,人人習武練拳,以抵禦來襲的賊人……由此,也誕生了不少出身於“地方團練”的英雄人物(比如說曹操的首席保鏢許褚)。

當然我們也知道,團練鄉軍都不是精銳的職業化軍隊(半農半軍),也不可能有太精良的武器(基本上都是農具簡陋改裝的)。而且在戰略和戰術上,他們往往都處於被動的守勢,所以在面對盜賊和亂軍進攻的時候,經常會處於以寡敵眾的窘境……

這一切,就要求作為團練鄉軍的首領,要具備相當的“就地防守能力”,平日裡就要儘可能利用現有的條件,在關鍵位置修建起比較堅固的堡壘。而且要擅於靈活指揮,在嚴防死守的同時,也要學會適當反撲和回擊。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延長防守的時間,等待官軍的救援。

而霍峻,就是出身於這類團練統領的身份,這自然是為他後來加入蜀漢陣營過後,在戰場上的各種表現,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那麼,霍峻又是什麼時候投奔到劉備麾下的呢?難道如同《三國演義》上所說,是在劉備入蜀作戰的時候,由孟達推薦上任的?

當然不是。據《三國志》記載,霍峻率領他的人馬投效到劉備麾下,是在荊州牧劉表去世的時候。但是我們根據史料綜合分析,以及根據劉備“挖牆腳”的一貫作風,他與劉備相識的時間很可能更早,而且中間還有著諸葛亮的搭橋和穿針引線……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表卒,峻率眾歸先主,先主以峻為中郎將。)

我們知道,諸葛亮其實早就處心積慮,想要跟隨在劉備這樣一位“落魄英主”的身邊,以發揮出自己的最大作用,成就一番大事業。不過,他不敢公然在劉表在世的時候,就與劉備正大光明地待在一起,而是與後者心照不宣地玩了一出“多顧茅廬”的戲,以避開劉表的眼線。

而劉備在與諸葛亮相識,並定下“隆中對”的三分天下大計之後,便處心積慮開始了對荊州的謀取。當然,此時劉表還在世,荊州的幾大本土豪門(蔡、張、蒯三家)也風頭正盛,肯定是不可能明目張膽地挖他們的牆腳。於是他們只能將計劃轉入地下,一切都秘密地進行著……

具體做法是怎樣呢?一方面,諸葛亮利用自己家族在荊州地界的影響力,幫劉備拉攏荊州本土的各級官員,以及除了蔡、張、蒯三大家族之外的其它二三流家族。另一方面,諸葛亮又將自己的家,作為劉備的秘密聯絡基地,以“家庭聚會”為名義,讓劉備不斷認識這些想拉攏的人。

而霍峻所在的霍家,自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和劉備相識,並暗中投效到後者麾下。所以在劉表去世,蔡瑁張允等人主持向曹操投降的時候,霍峻也就帶著他的人馬,在第一時間站在了劉備那邊……

之後,由於曹操大軍在赤壁的慘敗,劉備也趁著曹孫兩家激烈拼殺的間隙,利用他之前在荊州7、8年時間的經營基礎,迅速佔領了南郡等核心城池。而隨著蔡、張、蒯三家垮臺,荊州原有家族體系被打破。像霍家這類原本的二線家族,從此也走上了荊州政治舞臺的中心。

所以,我們也可以大致推斷,霍峻所在霍家,在劉備佔據荊州,且收服民心這件事情上,也同樣出了不少的力。和諸葛亮所在的諸葛家,馬良馬謖所在的馬家,廖化所在的廖家一樣,他們都成為了劉備在荊州最堅定的拱衛者,可謂是功不可沒。

之後,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下一步就是在坐鎮荊州的同時,儘快謀取益州之地,將兩州之地聯合起來作為根據地,以成就天下之霸業。正好,這時候的益州之主劉璋,由於無法平定內部“西川派”和“東州派”的矛盾,和抵禦北方張魯的南下襲擾,派人來請劉備入蜀幫忙……這無疑是正中劉備下懷,得到了謀取益州的絕佳機會。

不過即便有了如此良機,但劉備想要直接拿下益州,也不是件容易事。劉璋雖然闇弱無能,但好歹父子二人已經在蜀中經營了數十年,根基穩固。而張魯佔據著益州北部的屏障——漢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敵人。

不僅如此,曹操自赤壁失敗以後,知道暫時啃不動東吳的強大水軍,便開始將戰略目光投向了西面的涼州和益州等地方……換句話說,劉備在益州所面臨的敵人其實很多,除了隨時都可能反目成仇的劉璋之外,還有北面的張魯和曹操。即便是張魯的實力並不強,但曹操卻絕對是劉備現階段條件下,無論如何也無法正面抗衡的對手……

試問在這種並不算有利的態勢下,劉備應該如何實施自己的計劃,並想辦法佔領益州呢?辦法自然是遊走於各個對手之間,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這樣才能給自己創造戰略上的斡旋空間,以實現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的戰略目的。

於是,在這樣的戰略思維指導下,劉備又使起了自己的手段。他打著為劉璋幫忙,平定北方張魯的旗號,實際上卻暗中與張魯勾搭上,二人定下了“互不侵犯”的協議,並約定在謀取益州過後,雙方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曹操……

接著,就是劉備以各種無恥的手段(不斷找劉璋要錢要糧,洩露張松臥底內奸等),來逼著劉璋先動手翻臉。接著,他就率兵從葭萌關出發進軍,目標直指劉璋的老巢——益州首府成都。而被劉備留在葭萌關,負責守衛的人,就正是霍峻。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

我們知道,劉備入蜀的人馬其實並不多,而且糧草後勤方面,之前也一直靠著劉璋在給他提供補給。所以,當劉備南下進攻劉璋,並帶走大部分軍隊的時候,能留給霍峻守後方的兵馬,肯定也非常有限……試想以這麼點微不足道的人馬,既要守住葭萌關這塊唯一的蜀中根據地,又要同時應對張魯和劉璋的進攻,霍峻身上的壓力,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但事實證明,劉備的看人眼光和用人水平,都是非常的準。霍峻在葭萌關的守衛工作,完成得也十分出色。在面對“盟友”張魯提出的“共同守城”建議時,霍峻就一眼看出了其目的不純,嚴辭拒絕了後者。使得張魯派來的將軍楊帛,也只能率軍悻悻離去……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

然而,雖然勸退了楊帛的人馬,但對於霍峻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因為張魯畢竟和劉備在名義上還算盟友,並不敢直接撕破臉皮打仗。但是隨後要面對劉璋軍隊的進攻,霍峻就沒有任何斡旋餘地可言。畢竟,二劉之間已經徹底翻臉,除了在戰場上拿兵器說話之外,雙方再無調停的可能。

是的,這一戰可謂是實力懸殊。劉璋派大將扶禁、向存等人,兵力有上萬人,把葭萌圍了個水洩不通。而此時霍峻手中,能用的軍隊不過數百,就算加上在當地臨時徵召的一些民兵,雙方人數也是10:1的懸殊比例。如此實力差距下,就算霍峻的人馬再精銳,再意志堅定,似乎也是很難守住城池,保住葭萌這個戰略要地……

然而,此戰的過程和結局,卻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只見霍峻面對強敵並不慌亂,反而是鎮定自若安定軍心,並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在他所組織的嚴密防守下,劉璋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圍城進攻了整整一年,卻還是啃不動霍峻的防守,反而是消耗了自身的實力和士氣。

眼看著敵人已經人困馬乏,軍心懈怠,霍峻卻抓住了機會反擊。他精選了麾下的精銳兵士,雖人數不過百,但人人鬥志昂揚且視死如歸,一次反擊便衝得對手潰不成軍。就連劉璋所任命的主將向存,也因為猝不及防而被偷襲得手,被霍峻砍去了首級……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

經此一戰,不但粉碎了劉璋試圖攻佔葭萌,並切斷劉備後路的計劃。還有效威懾了原本對葭萌關,也有著覬覦之心的張魯。試想,在劉備南下攻打雒城不利,被張任所阻的時候,要是再丟了葭萌關這個根據地,很快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到時候不要說是攻下成都拿下益州,就連全軍的安危,恐怕也無法保證。

而正因為有了霍峻在葭萌關的嚴防死守,才使得劉備在蜀中的這塊唯一的根據地,能得以保全。不僅如此,他出色的反擊表現,將敵方主將斬首,也算是在劉備雒城受阻,且主將(龐統)戰死的不利形勢下,為己方在戰場上扳回一局,振奮了士氣。

可以說,最後劉備能兵臨成都城下,威降劉璋,霍峻在這其中所立下的功勞,是絕對不小的。而他在葭萌關這一年多以來的鐵血防守,也贏得了劉備的極大稱讚和欣賞。在拿下益州之地,論功封官的時候,霍峻也被任命為梓潼太守、裨將軍。負責繼續鎮守蜀漢的北門,嚴防北方的張魯和曹操。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廣漢為梓潼郡,以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

從當時的地域劃分來看,梓潼郡幾乎包括了益州北部的所有重要關隘,如葭萌、白水、劍閣、江油、涪城等……在後來劉備兵出漢中,並攻下陽平關之前,梓潼郡這一代,就可謂是益州北門最為重要的防區。而霍峻能夠被劉備任命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也足以說明他的重要性,以及劉備對他的信任程度。

不僅如此,霍峻此時的地位,已經與擔任“巴西太守”的張飛基本齊平。二人幾乎是一左一右,共同承擔起了蜀漢北門的防守責任。而且與年過五旬的張飛相比,此時的霍峻,才年僅37歲,正值年富力壯的年齡。可以想象他之後在蜀漢帝國的前途,是何等可期?

然而,也許是天妒英才,也也許是蜀漢的國運所致……年輕有為的霍峻,在自己任上任職僅三年,便闔然辭世。他的具體死因,史書並無記錄。或者是因為感染了疾病;也可能是由於之前在戰場上受過傷,舊傷復發而不治?

總之,就是在霍峻前途大好,正準備兢兢業業為蜀漢帝國作出更多的貢獻的時候,便被上天匆匆地收去了性命……

儘管,站在平均壽命僅4、50年左右的古代視角,霍峻活到40這個歲數,似乎也不是什麼太令人驚歎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軍事人才本身就嚴重匱乏的蜀漢來說,霍峻的早逝,帶來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影響到了蜀漢帝國之後的國運走向……

是的,我們可以發揮想象,如果霍峻不死,劉備的陣營之中,至少能多出一位極度擅長防守的將領。在之後襄樊之戰的時候,他若能作為副將,替關羽鎮守後方,那麼至少不會像糜芳傅士仁一樣,直接在呂蒙的偷襲下獻城投降。最低程度,霍峻能守住南郡相當一段時間,等待關羽回援,不會令關羽突然間失了後方,導致士卒逃散,敗走麥城。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而且,霍峻又是荊州人士,是諸葛亮一派的人。到之後兵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時候,他必然也會得到諸葛亮最大程度的重用。可以想象如果在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守衛街亭的人不是紙上談兵的馬謖,而是這位“鑽石級防守大師”霍峻。那麼蜀軍擋住張郃的進攻,並守住街亭這個戰略要地,也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到時候諸葛亮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涼州戰略”,將疆域和國土擴大至西北諸郡,實力人口也都翻倍增長。那麼蜀漢帝國離“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的遙遠夢想,是不是也能夠接近一點呢?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當然,關於這一切,都只能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了。畢竟在三國時代,英年早逝的英才實在太多(周瑜、郭嘉、曹叡等……都是能影響歷史的人),我們又如何能指望霍峻多活幾年,就能改變歷史的程序呢?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為早逝,那霍峻肯定會在之後的蜀漢帝國中,有著更多的表現機會。到時候他在史書上的履歷,也不會像我們現在看起來那樣單薄。至少在成都武侯祠中,後人所立的“文臣武將廊”中,當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且排位不會太靠後……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寫到這裡,我們也算是基本上理清了,霍峻這個人物的生平,以及他在蜀漢帝國建立過程中,曾經所作出過的貢獻。應該說,相比於小說中裡那個被“邊緣化”,頂多只能算得上是二流的霍峻而言,真實歷史上的霍峻,其實要牛逼很多。

據史料記載,在霍峻去世以後,劉備給予他的葬禮待遇,是也非常高的。不但親口讚揚霍峻為“國之佳士”,還親自率領群臣哀哭憑弔祭祀。之後,劉備還專門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可謂是給足了後者面子。

(《三國志-蜀書-霍峻傳》記載: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要知道,真實歷史上的劉備,可不是小說中那個動不動哭鼻子,以示自己“仁義”的懦弱君主。真正有史料記載的,劉備哭過的記錄,除了在劉表去世時,這類帶有“表演性質”的場合之外,就只有在法正、龐統這兩位大賢隕落的時候……

而霍峻,能在劉備眼裡得到賞識,並給予和龐統、法正二人都齊平的葬禮待遇,足以說明他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他為蜀漢帝國所作曾立下過的不滅功勳。

不僅如此,霍峻的後人在蜀漢帝國,也算得上是官運亨通。他的兒子霍弋(yì,不是戈gē),在其去世以後被劉備親自收養。並在蜀漢建國以後,被任命為“太子舍人”,長伴於王儲劉禪身邊……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而霍弋也真的是不負眾望,一方面繼承了他父親的才能和品格,一方面又對蜀漢忠心耿耿。先後擔任黃門侍郎、永昌太守等職務,並統管南方政事,為蜀漢安定後方。

最終在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開城投降的時候。官至安南將軍的霍弋,原本在南中平叛鎮守,也請求帶兵協守成都,誓要為蜀漢最後盡忠……只是無奈後主劉禪已經決定棄國,東遷曹魏洛陽。霍弋這才決定放棄抵抗,並命令手下人一齊穿上素服,哀痛號哭,作為對“故國”的最後哀悼。

看起來,“滿門忠烈”這個形容詞,用在霍峻和他的霍家身上,也是完全不過分的……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PS:最後一個疑問,為什麼羅貫中要在自己的筆下,將霍峻的事蹟遮遮掩掩,將其弱化成二流武將的同時,也將他後人(霍弋)的事蹟也基本抹除?

從演義小說的劇情架構分析,這裡應該是為了襯托,黃忠和嚴顏二人的勇猛。為了打造這兩位“白髮將軍”年老不服,且老當益壯的形象。故老羅不惜移花接木,將這一段所有的戲份,都刷到了黃嚴二人身上。

而霍峻,則跟孟達一起甘當綠葉。作為兩個旁觀者,共同見證了黃忠和嚴顏二人,所成就的“老將組合”威名。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受此影響,後來所有三國相關的電玩遊戲作品的設定裡,霍峻的定位也一般都比較平庸。

在國產著名策略類遊戲《三國群英傳2》中,中期才登場的霍峻,武力被設計為只有77,、智力也僅有65。還好其武將技並不算弱,清兵打將回血一應俱全,在武力智力總和僅142的屬性基礎上,已經算是做到了極致。

他沒有早死就會是劉備麾下重要名將:三國英年早逝的鐵血守將霍峻

至少,人才數量稍顯不足的劉備陣營裡,霍峻也算是基本能用,並出場率較高的常用武將之一……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