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前有敵軍後有督戰隊,橫豎都是死,為何逃兵不敢攻擊人少的督戰隊

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正式看這篇文章前,小編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前方是幾十萬拿著槍、推著炮瞄準你的敵人,向前就是必死無疑;而你的後方是幾百或者幾千拿著槍的己方督戰隊,他們因為要管幾十萬人,不一定能瞄準你,那麼此時你應該往前衝,還是逃跑?

相信大家都會無比糾結,當逃兵也許能活下來,但這是最羞恥的事情;可面對死亡,又有幾個人能毫不畏懼呢?那麼問題來了,當年各國軍人們明知要死,卻仍然不敢攻擊督戰隊逃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督戰隊”,顧名思義,就是戰場上負責監督士兵作戰,防止他們逃跑的隊伍,一旦發現逃兵,督戰隊有權力直接擊斃逃兵,那麼為何會突然出現“督戰隊”呢?一切還要從一戰說起。

在一戰之前,各國作戰走的都是步兵衝擊的路線,然而一戰時,各國軍事科技迅速發展,機槍大炮成了作戰的主力軍,讓步兵們去衝擊無異於送死,可有些時候必須要有人去“送死”,為了防止士兵臨陣脫逃,保證任務成功完成,於是各國開始組建自己的“督戰隊”,來監督那些執行任務計程車兵,一句話,你上,可能會死;但你逃,一定會死。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只能硬著頭皮上。此乃士兵們不敢攻擊督戰隊逃跑的第1個原因。

第2個原因,督戰隊的成員基本都是部隊裡的精英,並且配有先進的武器。通常普通士兵們對督戰隊的人都是十分敬佩的,而且當前方出現什麼意外,督戰隊就會變成敢死隊,與敵人進行拼死一搏,這樣的人是值得大家尊敬的,誰也不會貿然殺死他們。

第3個原因,即使殺掉督戰隊,順利逃跑,以後也會被抓出來。這一點非常好理解,逃兵是所有軍人最看不起的存在,是整個隊伍的背叛者,就連他的家人都會受到牽連,遭受他人鄙視,誰會冒這個風險呢?

其實在中國也早就出現了督戰隊,不過叫法不一樣,我們稱其為“監軍”,而且隨著朝代的更替,“監軍”的角色也一直在發生改變,以明朝為例,當年明朝遭遇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部俘虜,瓦剌趁機進攻北京,拉開了北京保衛戰的序幕。

當年于謙臨危受命,率領22萬兵馬列陣於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眼看著兇猛的敵人一步步逼近,明朝士兵有了退縮的意思,于謙當即下令“有盔甲軍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斬”,於是在部署完畢後,直接關上城門,表示背水一戰的決心。

為了防止大家退縮,于謙再次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意思是上了戰場,哪個將領敢不顧士兵自己撤退,任何人都能當場斬了他;上了戰場,哪個士兵不顧同伴自己撤退,他身後計程車兵就能當場斬了他,即每一個人都是“監軍”,此令一出,當即震懾全軍。

再加上于謙身先士卒,以忠義諭三軍,大家十分感動,士氣大振,最後擊退了瓦剌軍隊。由此可見,“監軍”(督戰隊)威力之大。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