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考古學家打開了包拯的陵墓後發現,他並不是一個身材魁梧的黑麵人!

我們一直都認為包拯出身於河南開封,作為河南人,曾出現過像包拯這樣的清官而感到自豪。包公祠也建立在開封市,只要是節假日,全國各地來此參觀的人滔滔不絕。可是包拯的真的是河南開封人嗎?在早些年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包拯確實是開封人。在上世紀70年代,合肥為了經濟建設,試圖拆遷墓園,後來才發現原來包拯並不是河南人,而是安徽人,對於包拯的籍貫才算蓋棺論定。

在中國古代,無論身份地位如何,人死後都會重歸故土,否則就會被人唾罵,因為這是不孝的表現。既然如此,包拯肯定會被葬在自己的老家。由於要拆遷這些墓園,考古學家就在此發現了包拯的陵墓,這是一項重大發現,也就是包拯的家族陵墓。在確定這是包拯的陵墓後,考古學家開始焦慮了,因為在整個墓園裡,共有20多個相同的墓葬。把這些墓葬做一個比較之後會發現,其中有一個墓葬特別小。為了檢視這其中的秘密,考古學家先從最小的墓葬入手。開棺之後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在這個墓葬裡放了一口棺槨,並且是用金絲楠木所製成的。要知道一般用這種材料做的棺槨,大多都是皇室家族成員才會享有的待遇,這也說明了包拯在當時的地位是很高的。

根據初步推測,這一口棺槨很有可能就是包拯本人的。果然,打開了棺槨後,考古學家在裡面找到了墓銘,上面寫著“禮部尚書孝肅包公”的字樣。為了進一步證實,考古學家再後來又推斷出棺槨的男子大約40歲左右,另外在墓葬裡所存放的各種文物,最終確信這就是包拯本人。所以到了這裡,包拯的家鄉也就能夠更加證實了。但是會有人問,有些人在包公祠裡看過包拯的肖像,黑面板,身材魁梧,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

所謂包拯的形象都只是後人臆想出來的,真正歷史上的包拯身材嬌小,不僅面板不黑,而且還很白,就像一個文弱書生。由於他鐵面無私的形象,所以就會將他塑造成我們家喻戶曉的那個模樣了。當然,這並不會影響後人對包拯的尊重和敬仰。對於墓葬的爭議,總會有人提出包拯是一個好官,肯為民請命,所以死後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當然也有人會說,包拯這樣做無非也是想讓自己心裡好過些,對於自己死後葬在哪裡也不會太過計較。但無論怎樣,包拯始終是後人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