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7年前患胃癌面臨腹膜轉移,如今年逾古稀,他成了廣場上的“領舞達人”

2022年1月31日,正值辛丑年的年終歲尾。家住內蒙通遼科爾沁區清河鎮的陳鳳才先生,又一次準時地把拜年祝福發到了李雁教授的手機上。從2015年6月19日手術至今,整整7個年度,每一年春節前夕,陳先生都會給李雁教授發一條文字或影片資訊,一是彙報一下一年來身體的恢復情況,二是表達自己和全家對李雁教授的祝福和感激。

今年的祝福是一條約50秒的影片(圖1)。陳先生儘管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鑠、體格硬朗、聲音洪亮、思路清晰,影片中的陳先生無需家人攙扶、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錄製。他說:“李雁主任您好,7年前在您精湛技藝和優秀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給予了我第二次生命!目前我的身體狀況良好,生活起居狀態正常,而且每天能去廣場跳1個小時的廣場舞。生命的延續、福音的到來,非常感謝李主任!我一旦去北京,一定會看您,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再見!”。沒有什麼比病患的康復和高品質的生活,更能讓醫生開心的事兒了,看著陳先生那容光煥發的精神頭兒,那熱愛生活的勁頭兒,李雁主任非常欣慰,總是回以鼓勵和祝福!

圖1 向李雁教授拜年祝福的陳鳳才先生(拍攝於2022年1月)

陳鳳才先生是內蒙通遼人。儘管出身於農家,中學期間又趕上“文革”的動盪歲月,可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陳先生自學了財會知識,並經過層層選撥,最終入職到通遼市威士大酒店從事財務管理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長年累月的財務管理工作使陳先生養成了嚴謹、細緻、投入的工作作風。只要是進入工作狀態,陳先生便經常忘了按點吃飯。尤其是到了月底年終賬目核算、彙總的時候,工作量繁重,甚至有時會通宵達旦。久而久之陳先生落下了老胃病。退休之後的陳先生本該享受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可退下來沒多久,朋友新開的建築工程公司急需有經驗的財務管理人員,不辭辛勞的陳先生又披甲上陣、奔赴一線,仍舊整日地奔波忙碌。

2015年5月底的一天,想著月底賬目需要儘快核算的陳先生早上起來匆匆地扒了一碗剩飯剩菜,就想趕到單位去。可就在出門時,肚子突然翻江倒海般的攪動起來,不僅把吃的飯菜都吐了出來,嘔吐物中還伴著血塊,緊跟著持續嘔吐鮮血,很快陳先生便出現了暈厥伴面色蒼白、全身大汗、四肢冰冷等症狀。嚇壞了的家人們趕緊撥打120救護車,把陳先生送到了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科。經過止血、輸血、補液等對症治療後,陳先生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可接下來完善的胃鏡結果又給了驚魂未定的全家人一個晴天霹靂,胃鏡檢查發現胃小彎處黏膜潰瘍伴明顯增厚,考慮胃癌,並建議轉院治療。陳先生的兒子陳輝說:“得知胃癌結果的那一晚,是我們一家度過的最漫長的一個夜晚,媽媽和姐姐都哭紅了眼睛,我和弟弟都默不做聲地一支接一支的抽著煙。沉默、壓抑的氛圍有一種快要讓人窒息的感覺。”正當全家慌亂無措時,聽聞訊息的七叔陳鳳玉也趕了過來。他安慰著說:“大家先別難過,我有一個初中同學,目前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的工作,我諮詢一下他啊!”經過與同學溝通後的第二天,陳先生便在弟弟、兒子、老伴的陪同下緊急乘車到達了北京,併入住了北京世紀壇醫院介入科。陳鳳玉的同學請來世紀壇醫院的病理科會診,明確了胃癌診斷。並針對可疑病變血管做了介入栓塞術防止再次出血。同時又請來腹膜腫瘤外科的李雁教授會診。“當時我們對胃癌診治還不是特別清楚,至於下一步治療,其實我們還想去腫瘤專科醫院看看,可是與李雁主任見過一次面後,我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弟弟陳鳳玉回憶起了當時與李雁主任首次會面的情形,“李雁主任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留著平頭,非常的年輕、幹練,額頭上還掛著微微的汗珠,一看就是急匆匆地趕來會診,李雁主任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汗珠,開門見山地說,‘我剛才到了病理科,又詳細地對病理結果進行了複閱,考慮胃印戒細胞癌。這種病理型別預後很差,需要儘快完善全身檢查,如果沒有全身遠處轉移的證據,要儘快手術,但是為預防潛在的腹腔種植轉移,需要做細胞水平的腫瘤減滅術,並要聯合術中的腹腔熱灌注化療,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腫瘤的復發或轉移。’他還透過一張張草圖詳細講解了手術的流程、技術難點與潛在的風險”。“講解的太清晰、太透徹了,我不是學醫的,可是看著這一張張草圖,我和嫂子竟然無師自通,不但弄懂了腫瘤外科根治的含義,也把李雁主任的建議聽到了心裡。我們都覺得儘管這種手術方式比較新穎,但對於真正控制癌症,的確值得去嘗試”。時至今日談到李雁教授的會診情形,弟弟陳鳳玉仍是如數家珍,語氣裡滿是欽佩與敬重。陳鳳才先生事後也動情的回憶道,“李雁主任真是一個嚴謹的人,告知、分析病情,要麼是具體的資料、要麼是直觀的圖表。我做財務,跟數字、圖表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實話說,我做不到也很少發現有人能像李雁主任那樣做事認真、細緻。雖然跟李雁主任剛見幾次面,但我從心底裡佩服他,對於他的建議,我認可也願意接受!”

之後陳鳳才先生於2015年6月8日轉至北京世紀壇醫院腹膜腫瘤外科(圖2),完善相關檢查後,並於2015年6月19日做了胃癌根治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

圖2 轉至腹膜腫瘤外科的陳鳳才先生和老伴(拍攝於2015年6月)

手術非常順利,也非常成功。術後的一個細節,至今仍令陳先生的兒子陳輝記憶猶新。當李雁教授按照自己嚴謹的習慣,向他們展示完整切除的胃大部臟器連同累及的十二指腸、各種網膜和腹膜、清掃的各組淋巴結等標本時,著實把陳輝嚇了一跳,“那滿滿的一盆啊,大概有5-6斤吧,不過看著這完整切除的腫瘤,心裡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術後重生的陳鳳才先生也用略帶喜感的話語表達了對李雁教授的感激,“李雁主任不僅治好了我的病,還把我變得更苗條了啊!”術後組織病理證實為胃印戒細胞癌,腫瘤侵透胃壁全層達漿膜外脂肪組織,且累及幽門及十二指腸,胃大彎、胃小彎、幽門上、幽門下淋巴結均發現了轉移癌。因病理分化差,且多發淋巴結轉移,為防止術後復發,術後1月陳鳳才先生又接受了6週期術後全身輔助化療和2週期的腹腔灌注化療。此後定期隨訪複查均未見腫瘤復發或轉移的徵象。經歷父親整個診療過程的陳輝事後深有感觸地說:“父親操勞了大半生,晚年患癌,很不幸,但我們又是幸運的,我們的診療之路並沒有經歷太多的波折,主要的是我們有幸及早遇到了李雁主任。說心裡話,從剛開始得病時的茫然無助,手術時的忐忑不安,化療期間的糾結彷徨,到現在的欣慰感激。這一路走來,看著周圍有那麼多患癌朋友要麼術後復發、要麼進展甚至離世,作為子女,心中始終有一種隱憂和擔心,可隨著父親慢慢的恢復,逐漸迴歸到正常生活,我們是越發地感到當初的選擇是多麼正確!如果沒有李雁主任,恐怕父親早已經不在了!”陳鳳才先生也深情地回憶了這7年來的不凡旅程,他說:“我要感謝李雁主任,給了我第2次生命,不過,我更高興的是認識了一個值得信任與託付的杏林朋友!我幾乎每年都會跟李雁主任聯絡,只要一聽到他的鼓勵,我生活的信心和勁頭兒就特別足!我今年已經75歲了,可我沒覺得自己有多老,我還希望繼續努力地活下去,我覺得我活著就是對李雁主任最好的報答!”

術後恢復的陳鳳才先生,除了定期複查與隨訪,在生活方式上也謹記李雁教授的建議。吃隔夜飯的習慣杜絕了,並嚴格低鹽、低油、低糖飲食。為了保持合理的體重並積極融入社群生活,陳先生走出家門,練起了廣場舞,現在已然成了當地一名小有名氣的領舞達人!與此同時,在陳先生的影響和帶動下,家人們也逐漸摒棄了既往偏重口味的燒烤、醃菜和油膩飲食,有意識的多吃些新鮮蔬菜和瓜果,併合理控制體重。陳輝說:“父親在飲食和防癌宣傳上給全家做了表率,激勵著我們也能夠像父親一樣帶動周圍更多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絕對是預防癌症的關鍵一環啊!”

當我把陳鳳才先生和家人的感觸轉述給李雁教授,李雁教授聽完後很欣慰地說:“陳鳳才老人是我們團隊到北京後救治的第一個胃癌患者,他的效果不錯,也是對我們團隊努力開創胃癌腹膜轉移治療新策略的一種肯定和鼓舞。作為醫務工作者,幫助癌症患者擺脫病魔,重返社會,是我們最基本的心願。但他的故事使我更欣慰的是,陳鳳才老人能夠結合自身抗癌經歷,現身說法,幫助更多的癌症患者重樹信心,對於普通的社會大眾也是一次很好的防癌科普宣傳。”“我們要知道,我國的胃癌發病率仍較高,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統計,2015年中國新發胃癌患者人數約為679,100人,佔世界總髮病率的40%以上,其中90%的胃癌患者初診時即為進展期胃癌。約14%的患者在胃癌確診時已發現了腹膜轉移,其餘76%的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術後,又有約43%的患者會以腹膜轉移為主要復發形式。所以我們的胃癌整體治療效果相較於近鄰日本仍有較大差距。惡性腫瘤從生物醫學角度上看是一種病理性疾病,需要我們從科研和臨床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努力提高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但從惡性腫瘤持續高發、患癌家庭不斷增多等社會學角度看,癌症的防控是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才能有所進步。所以我們一直在踐行和推廣社會腫瘤學的理念,以期能夠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來認識癌症、瞭解癌症,並自覺自願地加入防癌、抗癌的宣傳隊伍!”聽完老師的一席話,我似乎對每一個抗癌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治病救人、驅疾除患固然是作為醫者的職責所繫和道義相托,但見微知著,從微觀的基因、分子病理研究進而引申至宏觀的家庭、社會學範疇,不能不說是一次腫瘤多學科研究的跨越和開拓。社會腫瘤學是廣大的腫瘤專家團隊根據我國近30多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現實,察微知遠、省身引義,針對國家整體防癌策略而進行的一種學術探索,更反映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內優秀的腫瘤專家團隊甘於根植現實、勇於攻堅克難、善於引領開創的使命和擔當。

採訪的最後,陳鳳才先生的兒子陳輝又給我發了一段陳先生悠然起舞的影片(圖3),舞蹈中的配樂為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典曲目《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影片中的陳先生,笑容滿面,神態怡然,看著他從容有力的舞蹈動作,與周圍舞者其樂融融、歡歌笑語的場面,很難看得出眼前這位“領舞達人”曾是一位中晚期癌症患者。

圖3 陳鳳才先生怡然自得地與舞伴們踏歌起舞(拍攝於2022年3月)

聽著“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的催人奮進的樂曲,感受著那洋溢在陳先生身上愜意、蓬勃的快樂勁兒,使我想起了晚唐詩僧齊已的“不死任還蓬島客、七十能饒百歲期”的詩句。“長命百歲”是我們中國人自呱呱墜地的孩童時期就已經被寄託的最純真和最美好的祝願。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年過古稀的陳先生,踏著歡快的步伐,像歌中唱得那樣“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能夠椿萱並茂、壽登期頤!繼續譜寫“家庭美滿”(圖4)和“抗癌模範”的新篇章。

圖4 陳鳳才先生和諧美滿的一家(拍攝於2022年1月);A:陳先生與老伴;B:陳先生與弟弟、妹妹一起

陳鳳才先生簡要治療經過(圖5):

1。2015年5月27日,進食隔夜早飯後出現嘔血,就診於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完善胃鏡提示胃小彎處黏膜潰瘍伴明顯增厚,考慮胃癌。

2。2015年6月,北京世紀壇醫院,腹部增強CT提示胃竇部佔位,胃竇壁增厚,後壁為著,最大截面約3。6 cm × 2。4 cm,病變周圍脂肪間隙模糊;胃鏡提示自胃角、胃竇起始處可見大小4。0 cm × 5。0 cm的不規則潰瘍,表面凹凸不平,邊界尚清楚,邊緣不規則,組織硬脆易出血,胃竇變形,胃小彎縮短,胃壁僵硬,考慮胃癌。胃鏡活檢病理為胃印戒細胞癌。

3。2015年6月19日,北京世紀壇醫院,行胃癌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

4。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世紀壇醫院,術後行全身化療FOLFOX方案1週期+SOX方案5週期,期間行紫杉醇聯合卡鉑方案腹腔灌注化療2週期。

5。2015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世紀壇醫院,規律複查顯示無腫瘤復發。

6。2015年6月至今,總生存期近7年,家庭和諧,抗癌義務宣傳員。

圖5 陳鳳才先生診療過程流程圖

李雁教授點評:

【病例特點】

1。老年男性,主訴“嘔血10余天”,隱匿病程,起病急驟。

2。個人飲食不規範,有長期偏嗜隔夜飯、嗜鹹飲食史,否認家族遺傳性病史。

3。體格檢查腹軟,未見明確陽性體徵。腹部CT提示胃竇部佔位,胃竇壁增厚,後壁為著,最大截面約3。6 cm × 2。4 cm;胃鏡提示自胃角、胃竇起始處可見大小4。0 cm × 5。0 cm的不規則潰瘍,胃壁僵硬,考慮胃癌。胃鏡活檢病理為胃印戒細胞癌。

4。開腹探查發現胃小彎側胃角部可觸及質硬腫瘤,肉眼可見突破漿膜侵犯小網膜,胃周可觸及多個淋巴結。行根治性胃遠端大部切除術+D2期淋巴結清掃術+腹腔熱灌注化療,完整切除部分十二指腸和近端距腫瘤5。0 cm的3/4胃。

【診治經驗】

1。我國的胃癌發病率佔世界總髮病率的40%以上,而且90%的胃癌患者初診時即為進展期胃癌。因此,我國胃癌整體預後差,5年生存率為35。9%。進展期胃癌中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最高,治療效果最差,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胃印戒細胞癌發病有上升趨勢,佔全部胃癌的16% ~ 20%,國內的報道低於國外。在初治的胃癌患者中,大約10% ~ 20%的患者伴有腹膜轉移,即使在胃癌根治術後,仍有將近50% ~ 60%的患者以腹膜轉移的形式復發,而胃印戒細胞癌有20%的腹膜轉移率。胃印戒細胞癌、淋巴結轉移、T分期為T3 ~ T4、浸潤型胃癌、發病年齡小於60歲均為胃癌腹膜轉移的高危因素。

2。胃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胃鏡、活檢病理、腹部CT等檢查,活檢病理為胃印戒細胞癌診斷金標準,病理具有典型的印戒細胞表現。

3。胃印戒細胞癌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圍手術期綜合治療,但效果不明顯,中位生存期15。9 ~ 20。8個月。單純擴大手術範圍並不能改善胃印戒細胞癌的預後,需要探索新的治療策略。

4。本例患者胃印戒細胞癌診斷明確,且侵透漿膜層,具有腹膜轉移的高風險。應按照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的治療策略,手術務必切除乾淨,而且要透過熱灌注化療技術消滅手術中可能脫落種植的腫瘤細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腫瘤復發。

5。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的綜合治療策略,目前是胃癌腹膜轉移等繼發性腹膜腫瘤的最有效策略,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明顯改善了長期生活質量。該技術體系的優勢在於綜合運用手術切除、區域化療、熱療和大容量液體灌洗等技術方法。透過腫瘤細胞減滅術清除腹膜及腹腔內所有肉眼可見的病灶,再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即充分利用熱療和化療的協同作用,從而清除腹腔內微癌灶和腹腔遊離癌細胞,達到細胞學水平的根治。

6。李雁教授團隊在我國較早開展了規範化的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策略的探索。在原發性或繼發性腹膜腫瘤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臨床經驗。陳先生的治療效果表明經過規範性綜合治療,長期隨訪未見腫瘤復發或轉移,獲得了長期無病生存。需要進一步推廣規範化的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胃癌腹膜轉移的綜合治療策略。

(陳鳳才、陳鳳玉、陳輝 口述,徐大釗 圖文終稿,李雁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