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朝的名人那麼多,為什麼金庸先生,只給袁崇煥寫了一篇人物評傳

公元1622年,明朝的兵部先後接到了兩個讓人比較吃驚的訊息。

第一個訊息,是曾揚言六萬人就可以把女真鐵騎幹趴下的王化貞,被女真人痛打一番之後,趕出了遼西。

第二個訊息,是剛來兵部不久的一個小主事,突然人間蒸發了。

女真自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到“滿萬不可敵”的女真軍隊佔據遼西,前面其實已經經歷過了兩次打仗。

公元1619年,距努爾哈赤正式和大明叫板已經過去了兩年,大明的撫順已經在留下上萬人的明軍屍體後,成了努爾哈赤南侵的跳板。眼瞅著努爾哈赤還要“得寸進尺”,大明在“百忙之中”抽調了一支多國部隊,開始正式北伐女真。

這支部隊有大明自己的十八萬人,努爾哈赤的世仇葉赫部出兵二萬,當時還是大明屬國的朝鮮也派了二萬人,當時努爾哈赤的手裡大概總共有六萬能戰之人。從紙面實力看,大明怎麼也不可能輸。

但是,努爾哈赤成天抱著《三國演義》看,那裡面以弱勝強的戰例可不少,而且核心的戰法也很簡單,不過就是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在區域性戰場上,以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當時的大明兵分四路,努爾哈赤只逮著西路打,結果未戰已定。

大明和女真的第二次交鋒,是瀋陽、遼陽之戰。當時經略遼東的本是熊廷弼,他在遼東時,勉強把那個爛攤子剛拾掇好,他就因為一些文官的“饒舌”而被迫離開,接替他的是擅長水利的東林黨人袁應泰。

袁應泰是個好人,在水利上也很建樹,但是他對於軍事遠不如熊廷弼,他本計劃主動出擊,然後收復撫順,結果他還沒出門,就被女真拿下了瀋陽,又把他給堵到了遼陽。面對兵臨城下的女真人,袁應泰很有氣節地選擇了自焚。

等到熊廷弼再次被啟用時,東林黨又派出了他們的嫡系王化貞,前去“配合”熊廷弼。當時熊廷弼建議朝廷謹慎用兵,但是王化貞卻口出狂言,結果大敗而回。

有人在梳理這三場大戰時發現,這三場大戰的負責人,全部都是進士出身,也就是說他們都不算是“正經”的武官。而且有心人還發現,這三場大戰之所以失敗,除了他們本人不爭氣之外,和大明整體不給力有一定關係。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明朝自萬曆以後,皇帝們要麼比較短壽,要麼不夠勤勉,總之一句話,大明的當家人根本就沒有當家人的樣子。皇帝都對自己的家業不在乎,光顧著自己享受,那麼“打工”的大臣又能有幾人用心做事呢?

大臣一旦鬆懈了,那麼基層就更不用想了,據熊廷弼給皇帝的奏章說:

當時邊鎮的守兵,因為後勤補給跟不上,導致他們一個個穿得都像是乞丐,手裡的武器也是殘缺不全,以至於他們根本就沒什麼鬥志。一些騎兵甚至為了能不上戰場,竟然把自己的馬給弄得半死不活,以他們現在的狀態,就是孫武再生也很難奏效。

那麼大明的敵人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比較籠統的說法是“滿萬不可敵”,詳細一點說呢,就是人家的部隊大部分是騎兵,而且他們身上的裝備,已經都是制式武器,而且人家當時的軍備生產已經產業化。女真的當家人努爾哈赤,曾經在明朝守邊大將李成梁手底下帶過,自己有非常善於總結,當時的女真可以說是要士氣有士氣,要實力有實力,要經驗有經驗。

以大明的體量,如果從上到下開始奮發圖強,各級領導幹部團結一心,那麼大明也不是沒有希望,但是當時的大明皇帝都出自深宮,他們沒經歷過大場面,比較近的祖輩又都不怎麼爭氣,所以偶爾有一個好苗子,也未必能起多大作用。

而此時的大明官場中,不光談不到團結一心,還紛爭不斷,誰也見不到別人好,尤其是立有軍功的人更容易遭到同僚的“仇視”,就是皇帝也不會對在外領兵的大臣完全放心。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個兵部的小主事“消失”了,他不是怕回家躲太平去了,而是單身匹馬地跑去了邊關一線,他跑去看了一圈之後,並沒有被邊關的現實情況嚇到,反而對上級信心滿滿的說,自己出馬一定可以守住邊關,當時沒人願意攬這活,於是大家就把這個出力未必討好的活給了他。

這個小主事的名字叫袁崇煥。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沒有人真的相信袁崇煥能守住邊鎮,更不會對這個進士出身的文人有什麼期待。但是,他經營遼東之後,勢不可擋的女真鐵騎開始止步不前了,然後朝廷接連又收到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的喜報,就連神一般存在的努爾哈赤,也間接的死在了他的手裡。

以他的蓋世功勳,朝廷怎麼封他都不為過,但是因為有人從中作梗,他不得不帶著憤恨辭官回家。等到朝廷在立了他又陷入危機之後,他再次被徵調,他沒有反對,而是毅然決然地趕去了一線……然後悲劇上演,他被人誣陷,自己身首異處,家人也受到了牽連……

金庸先生在寫完《書劍恩仇錄》以後,想到了這個含冤而死的民族英雄,於是寫出了自己的第二本小說《吸血劍》,金庸先生雖然書裡沒有詳細寫袁崇煥,心裡卻一直都把他當作主角。

書成之後,金庸先生感覺自己對袁崇煥的感情過於含蓄,於是寫了一份《袁崇煥評傳》附在了書的後面。金庸先生對袁崇煥如此推崇,並不僅僅是袁崇煥的赫赫戰功,而是他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之下,所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

因此金庸先生在《碧血劍》中說:時代不斷在變遷,道德觀念、歷史觀念、功過的評價也不斷改變,然而從高貴的人性中閃耀出來的瑰麗光彩,那些大大小小的火花,即使在最黑暗的時期之中,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