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穿越回曹魏當王爺?別想了,還是洗洗睡吧。曹魏的諸侯王很慘的!

浩然文史創辦到現在有兩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注我們,之前沉澱的很多優質內容可能大家並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注的朋友。

《新洛神》曹植劇照

近年來,穿越題材的小說、影視頗為盛行。現代人穿越回古代,或為帝王,或為將相,睥睨天下,建功立業,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可謂風光顯赫。但有一點奉告諸君:若您能控制時光穿梭機,那就不要讓它把你送回曹魏作王爺;若您無法控制時光穿梭機,那就祈禱,千萬不要讓它把你送回曹魏作王爺。因為,曹魏的諸侯王們,其實“混”得很慘的。

魏晉之際人陳壽、袁準,對曹魏諸侯王們的遭遇,皆有大致相同的論述。如陳壽說:“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袁準說:“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無其實。王國使有老兵百餘人,以衛其國。雖有王侯之號,而乃儕為匹夫。……諸侯遊獵不得過三十里,又為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為布衣而不能得。”那麼。曹魏時期的諸侯王們,都遭到哪些“非人”的待遇呢?

一、曹魏諸王隨時有性命之虞

若資質平庸,無奪儲或奪位能力的皇子,一般可保性命無虞。但若才華出眾,有奪儲或奪位能力的皇子,引起儲君或皇帝的猜忌,則性命堪虞。在這方面,陳王曹植的遭遇,堪稱典型。

曹植才華出眾,出口成章,頗受父親曹操賞識,更為時人欽仰,是儲君之位的“熱門”人選。反觀其兄曹丕,雖也才華不菲,可圈可點。但若與弟弟曹植相比,譬如螢蟲比皓月,燕雀比鳳凰!對曹丕而言,在眾多兄弟中,唯有曹植是自己競爭儲位的最強對手。兄弟二人各自結黨,勢同水火,攻訐不已。

曹操最終還是傾向於擅長治國的曹丕,立其為儲。曹丕即位後,清算“舊賬”,必欲置曹植於死地。著名的“七步詩”,即發生於此時。

此外,當時坊間津津樂道的曹植與嫂子甄氏有染的傳聞,日囂塵上,擱今天,絕對妥妥地霸佔熱搜頭條!

偏偏不知好歹的曹植,此時還不知收斂,竟賣弄文采,洋洋灑灑地撰寫了傳誦千古的《洛神賦》,將那樁或許是子虛烏有的“姦情”,徹底給“實錘”了。

爭寵、爭儲、爭妻,曹植如此做派,對曹丕而言,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對曹植、甄氏痛下殺手,也算是正常男人的正常反應了。由此可見,皇帝的弟弟,曹魏諸侯王,這些顯赫的身份,在特殊情況下,毫無作用。曹魏諸王性命之輕如鴻毛,由此可見一斑。以至曹操子中山王曹袞,勤奮好學,其左右侍從,多曹丕派遣伺察之輩。因感曹袞精誠好學,向曹袞明言“受詔察公舉錯,有過當奏,及有善,亦宜以聞,不可匿其美也。”於是上奏曹丕,稱頌其美;曹袞得知後,竟嚇得面無人色,告誡諸人說:“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大概就是說,千萬不要捧殺我啊!

二、曹魏諸王徒有虛名—“虛封”

當然,作為王爺,如果能有很高的政治經濟收益,那風險高點還能忍,但曹魏的諸侯王連這個也沒有!因為曹魏的諸侯王都是“虛封”的。所謂“虛封”,是指曹魏諸侯王雖有爵位名號,但在其封國內,實際上並無 領兵、治民、徵賦等軍政、財政權力。因此,曹魏諸侯王,大多生活困窘。如曹植在《遷都賦序》中抱怨“連遇瘠土,衣食不繼”。在《社頌序》中又抱怨道:“餘前封鄄城侯,轉雍丘,皆遇荒土。……經離十載,塊然守空,飢寒備嘗。”在《轉封東阿王謝表》中又抱怨說:“桑田無業,左右貧窮,食裁餬口,形有裸露。”

曹植劇照

各王國雖設定軍隊,但大多是附會典制、裝飾門面所用,且幾乎都是老弱病殘,無戰鬥力可言。即便如此,朝廷還經常將其中少得可憐的丁壯調遣、徵用殆盡。曹植在給魏明帝上奏的《諫取諸國士息表》中抱怨道:

所得兵百五十人。皆年在耳順,或不逾距(《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國有士子合不過五百人。

《三國志·曹植傳》也記載:“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僚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其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

三、曹魏諸王封國遷徙頻繁

曹魏文帝、明帝為防止諸侯長期居住一地,與地方勢力交結,而頻繁遷徙其封土,這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恐怕都罕有其比。如曹操子曹彰在黃初三年(222年)“立為任城王”。四年,薨。子曹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縣”。太和六年(232年),“復改封任城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

曹彰劇照

曹植於黃初二年貶爵安鄉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黃初三年,封鄄城王。黃初四年,徙封雍丘王。明帝太和元年,徙封浚儀。太和二年, 復還雍丘。太和三年,徙封東阿。太和六年,“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頻繁的遷徙封地,給諸侯王們的精神、健康,也帶來極大的傷害。《三國志·曹植傳》:“十一年而三徙都,常汲汲不歡,遂發疾薨。”

四、嚴禁諸侯王往來及與他人交往

曹丕即位伊始,就匆忙禁止宗室諸王留居京師,而把他們都驅趕到封地居住,目的就在於讓他們遠離權力中心。為防範諸王勾結,他甚至違背古禮,不允許諸王定期朝會。《晉書·禮志下》:“魏制,藩王不得朝覲。魏明帝時,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為常。”

李晨飾演的曹丕

魏明帝太和五年,曹植上《求通親親表》,對“婚媾不通,兄弟永絕,吉凶之問塞,慶弔之禮虛,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 殊於吳越”的異常規定和現象,提出質疑,請求改革。魏明帝收到曹植此表後,雖頗覺父親的規定有違人倫,但為維護先帝顏面,還是找“臨時工”來“背鍋”:“本無禁錮諸侯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 已敕有司,如王所述。”

魏明帝雖允許“諸王及宗室公侯各將嫡子一人入朝”,但這並不意味著放鬆了對諸王的控制,諸王地位與待遇並無多大改善。即便在特許朝覲期間,對諸王仍有諸多限制,“犯禁”諸王,動輒遭到削奪封國領土的懲罰。如“(曹)袞來朝,犯京都禁 。……詔削縣二,戶七百五十。”

五、嚴禁諸王任職

魏文帝、魏明帝時規定,宗室不能任政職、軍職。即便任職,也是卑微官職。將他們完全排斥在政治權力之外。魏明帝時,曹植生活待遇雖有所改善,但他屢屢上表,請求為國效力,但都被婉拒,“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曹冏曾為此而大聲疾呼:“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而宗室子弟曾無一人廁其間,……今之用賢,或超為名都之主,或為偏師之帥。而宗室有文者必限小縣之宰,有武者必置百人之上”。

文史君說

曹魏苛禁諸侯政策,追根溯源,在於曹操大力推行法術之治。其直接誘因,則在於曹操晚年儲嗣之爭,曹丕雖年長,但武略不如曹彰,文才輸於曹植。其之所以能夠勝出,在於治國能力,略優於諸弟,因而最終為曹操選擇為繼嗣。由此,曹丕對宗室諸王,防範之心尤其嚴厲。魏明帝雖在表面上對宗室有所禮遇,但本質上並未改變限制之策。以至臨終,也改變初衷,將最初確定的宗室燕王曹宇領銜輔政,改為宗室曹爽與司馬懿聯合輔政。

曹魏苛禁諸侯的政策,就其後果而言,雖在表面摧殘了宗室諸王的勢力,鞏固了曹丕父子的統治,但從長時問的效果看,嚴重危害了曹魏的統治根基。以至於司馬懿父子篡位時,宗室諸王束手無策,毫無作為,束手待斃。真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