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風電全球第一,國產化率95%,那5%為啥就沒有國產,難在哪?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貧油富煤的國家,這由此決定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電佔比高達70%以上,雖然燒煤發電的成本較低,但是由於存在著大量的碳排放以及汙染問題,也讓國家和民眾有強烈的危機感,希望儘快最佳化能源結構,讓我們的中國的能源更加趨向於綠色化和環保化。

一般來說綠色能源包括風電,水電、核電和光伏等等。於是早在2007年,中國就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規劃,並且在2010年中國就實現了4,2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量一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裝機國。

中國的風電產業用了5年時間,就走完了歐美國家將近3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讓很多中國人感覺到驕傲,但是在2010年左右中國的風電裝置水平相比國外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裝置完好率和發電能力方面,跟歐美日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

哪怕是同樣的裝機量,中國的發電量仍然低於美國。在併網容量和吊裝容量方面也跟歐美有著不小的差距,當時國外的先進的併網容量不超過10%,中國卻達到了30%以上,這也表明中國的風電效率和效益水平仍然在全球的低位,中國國內廠商的風電裝置只能在國內消化,很難出口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

到2020年,原本專家預計中國的風電裝機量會達到2。3億千瓦,然而截至2021年底,中國的裝機量卻達到了3。3億千瓦,尤其是2020年中國的風電新增吊裝容量達到了55。8G瓦。

更重要的是全球製造的風力渦輪機部件,有一半是中國生產的,2021年全球前十大風電製造商中有6家來自於中國,其中中國最大的風電裝置製造商是金風科技,去年的裝機容量達到了12:04際瓦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丹麥的維斯塔斯。

更重要的是,中國本土的風電裝置公司,在2021年都已經來了蓬勃的大發展,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節節攀升,甚至有的增幅高達70%以上,反觀歐洲前五大風電裝備製造商,其中4家都是虧損狀態,並且還啟動了裁員,並且關閉工廠的計劃。

最讓國人感到驕傲的就是,2019年歐洲從中國進口的風力渦輪機只有2。11億歐元,但是短短的兩年後,從中國的進口額一月變成4。11億歐元,中國供應商以很低的價格方式參與到競爭,並且在技術上也迎頭趕上了歐洲。

例如過去由於中國風電裝機規模全球第一,因此故障率高,維護成本大,執行安全性差成了問題,但是中國的西安交大透過發明機械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列產品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得風電裝備的維護成本下降了30%以上。

國產風電裝置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95%,歐美三大風電巨頭,歌美颯、GE和維斯塔斯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僅4%。

要知道在2000年左右,這三大巨頭的市佔率超過了80%,直到2006年,國產風電裝置也未能佔領一半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去年全球最大的風電整機裝置製造商歌美颯竟然表示要退出中國陸上風電市場,在中國只經營海上風電。

為啥?

因為中國的價格實在是“進攻性”太強了,2020年全球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風機價格在700美元/kW到910美元/kW之間,

中國平均僅540美元/kW左右。2021年中國最低中標價格中一度達到了2100元/KW,也就是300美元/KW的水平,這讓歐美廠商一陣傻眼。

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國國產風電裝備企業在國內以及國際就所向無敵了嗎?

現實並不是。

在陸上風電方面,我國的國產化率幾乎達到了100%,在在國內以及全球都建立了競爭但是在利潤更大的海上風電市場,我國的國產風電裝置國產化率雖然也達到了95%,但是在海上升壓站塔筒領域的輸變電裝置方面,跟外資企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典型的就是閥控內晶片、IGBT、中壓變頻器、開關櫃等裝置、部件,大部分來自於進口或者是國內市場的外資企業。這一部分的核心技術依賴於半導體,但是眾所周知,半導體是我國科技產業中的一個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