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朝滅亡時,武功高強的15萬錦衣衛為何不見蹤影,他們去了哪裡?

寒月化五龍,飛魚瞻玉京。詔獄喪易牙,繡春照雪明。這是詩歌《繡春刀》中的對於錦衣衛的描繪。提起錦衣衛,大家通常都會聯想到神秘而武功高強的形象。錦衣衛之所以會給予人們這樣的印象,與其作風和職能密切相關。

錦衣衛最早誕生於明太祖時期,朱元璋為了政治的需要而設立了這麼一個情報部門。這個部門由拱衛司、親軍都尉府、儀鸞司、到後來演變成了錦衣衛。在初期,錦衣衛最主要行使的便是巡查緝捕的權利,不過在不同的時候會被用於其他的職能。譬如,在和平年代之時,錦衣衛會充當起保鏢的作用,明朝皇帝通常會在一個名為奉天門的地方,舉行御門聽政,而此時錦衣衛便會守護在一旁,保衛安全。而在戰爭時期,比如朝鮮戰爭錦衣衛也會被派遣去刺探地方情報,為戰爭勝利做出了強有力的貢獻。

不過,由於只聽命於皇帝一人,錦衣衛的權利越發的膨脹。擁有皇帝頒發的免死金牌與審問的權利,不論是皇親貴族還是朝廷重臣沒有他們不敢抓的人。當然嚴刑逼供也是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正是如此,在當時可謂是聞風喪膽。錦衣衛甚至專門修建了關押犯人的機構—詔獄。著名的胡藍之獄,便有足足四千五百餘人被逮捕入獄,甚至是被殺害。

但是成也權利,敗也權利,如此興盛的背後必然也會引人忌憚。據說在當時,一個人抱怨了朱元璋幾句,第二天上朝時候朱元璋能當面一字不落的說出原話,可見錦衣衛的恐怖之處。

正因如此,朱棣繼位後便開始盤算起削弱錦衣衛的實力。錦衣衛由此由盛入衰。明成祖永樂18年,東緝事廠被建立,也就是後來廣為所知的東廠,皇帝的親信宦官擔任統領,以此來分離錦衣衛的權力。到了明憲宗時期,誕生了西緝事廠,也就是所謂的西廠,錦衣衛的權力再次被削弱。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三方制衡的場面。東廠在權利不斷融合之中,開始凌駕於錦衣衛的權利之上,開始慢慢的替代了錦衣衛的職能,對皇上一人負責。而明朝宦官亂政的場面也拉開了序幕,大明王朝開始走向了末路。比如,臭名昭著的魏忠賢,在當時權利巨大,甚至有著“九千歲”的稱號。

雖然宦官權利急劇膨脹,但刺探軍情的工作卻始終需要有人來做。到了明末,錦衣衛的人數規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5萬人,規模之大嘆為觀止。但是不為得知的是,闖王李自成破城促使崇禎自縊而亡時,卻未曾出現。

錦衣衛在明末之時,已經分化成了三股力量,各自為營。提督李若璉是錦衣衛最後的輝煌,李自成破城而入的時候,各大臣都一鬨而散,唯獨只有他選擇為崇禎爭取時間逃離,面對十幾萬的大軍,最終孤不敵眾,在部下全軍覆沒後自我了結。可以稱的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位勇士。而另一人,卻截然相反。駱養性,在當時手下仍有不少的錦衣衛,卻攜帶著鉅額的銀兩投奔李自成,再後來又投靠了滿清勢力,成為了“三姓家奴”。永明之有吉翔,猶福王之有士英矣。這句話是形容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他領著自己的親信一路保護大明皇朝南遷建立了南明政權。可惜的是這一位衷心耿耿的錦衣衛,最終也無力迴天,在咒水之戰中陣亡。至此明朝宣告了滅亡,而貫穿整個大明歷史的錦衣衛也消散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錦衣衛對於皇室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樣也具備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清朝和周邊的國家也都先後設立了相似的部門。隨著皇權和封建時代的過去,這樣一個效忠於皇權的部門也慢慢的淹沒在時代裡。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