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最年輕校長:他46歲時娶小16歲美女,陳丹青:“無恥文人”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蘇軾《戲贈張先》

關於老夫少妻,一旦提起,大部分人的腦中都會有一種不好的印象。畢竟按照正常的角度來理解,哪一位丈夫不期望自己的妻子年輕漂亮,而哪一位妻子又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年輕有活力。

也正因為如此,一旦出現老少配,便極其容易引起人們的爭論。有人認為老少配是愛情,有人認為這是出於利益考慮。這兩種說法都很難分出對錯。

在中國的老少配夫妻當中,就有這樣一對,男的年輕有為,是中國最年輕校長,但他卻在46歲時娶了20歲的美女,因此招致人們的議論。那麼他是誰呢?

事實上,他便是一代文化巨匠餘秋雨,在他46歲時娶了小自己16歲的美女為妻,社會各界的巨大爭議。

一、中國最年輕校長

1946年,餘秋雨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浙江自古便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餘秋雨便是在浙江的煙雨之中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

1957年,餘秋雨進入中學讀書,在這裡,他的文學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文化素養得到了提升。透過6年的中學生涯,餘秋雨儲備了足夠的文化知識,1963年餘秋雨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在他入學以後,由於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他主要是以下鄉參加當時浙江地區的勞動為主。這使得他對於中國的山水田園文化有了極為深刻的瞭解。

經過上世紀60年代特殊的事件之後,1977年,餘秋雨全身心的投入到當時的文化重建浪潮之中。他以一位學者的身份,陸陸續續出版了有關於戲劇的一系列書籍,包括《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等,對推動當時的學術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正是由於餘秋雨的這些工作,使他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認可。

1985年,在上海的一些學術前輩聯名推薦下,餘秋雨沒有經歷過副教授這一職位,直接被授予了正教授的頭銜,他也是當時全中國最為年輕的文科正教授。可想而知,當時得到這一榮譽是多麼的不容易。

1986年,當時的國家文化部出於對教育的評估,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了三次民意測驗。而餘秋雨在這三次民意測驗當中排名均列第一。由於他突出的表現,因此他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的副院長,院長。這可是當時中國最為年輕的一位高等學校的校長。在他主持工作一年之後,他的工作受到了文化部教育司的認可,他還拿到了許許多多的頭銜。

進入新世紀以後,餘秋雨還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不過由於一些特殊原因,餘秋雨在社會當中受到了不少的批評。以後他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對中國文化的宣揚和與世界文化的交流當中。

縱觀餘秋雨的學術成就,可謂十分輝煌。不過他的個人生活卻給他招來了巨大的爭議,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實際上,餘秋雨的爭議主要在於他拋棄了自己的患難妻子,娶了當時年僅20歲的一位叫做馬蘭的女子。

二、餘秋雨的婚姻生活

在那樣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餘秋雨的結髮妻子李紅並沒有拋棄他,一直與他患難與共。不僅如此,李紅還為他育有一個女兒。

在最艱難時期的患難與共,在人生最低谷時的不離不棄,李紅可以說是餘秋雨婚姻當中犧牲最大的女性,也可以說是餘秋雨一切文化成就背後站著的那個女人。可惜的是,餘秋雨的文化成就並不能寫上這位幕後英雄的名字。

事實上,李紅與餘秋雨之間的婚姻,一共經歷了14年。在這14年之內,李紅跟著餘秋雨四處顛簸,餘秋雨吃過的苦,她也同樣吃過,餘秋雨受到過的榮耀,她卻未必曾經感受過。

即便是如此的不對等,依然沒有讓她產生離開餘秋雨的想法。而他們之間的婚姻之所以出現裂痕,主要是因為一個女子的出現。

這個女子便是馬蘭。李紅相當於是餘秋雨生命當中的一汪湖水,從來都是波瀾不驚,不曾有過半點漣漪。而馬蘭則相當於滔滔不絕的黃河水,從西向東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奔流,將餘秋雨的心,也一併包含在了這奔流之中,讓餘秋雨的內心,一直都無法得到寧靜。

馬蘭是一位美女,她不僅長得十分漂亮,而且還十分的有才華。她是一位黃梅戲演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她自身獨特的見解。兩個文化界中的人,都對對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馬蘭喜歡餘秋雨,優美的文筆,喜歡餘秋雨描述下的中國文化。而餘秋雨則喜歡馬蘭對文化的演繹,喜歡馬蘭所演唱的黃梅戲。兩人都對對方相互傾慕,相互吸引。

最終,餘秋雨與李紅之間1 4年的婚姻落下了帷幕,他轉而與馬蘭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自然餘秋雨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大家的爭議,文化界都是一些清高的文人,眼睛裡容不下沙子,他們紛紛指責餘秋雨。面對這些批評,餘秋雨也只是淡淡的寫道,他與馬蘭的婚姻就如同紅木傢俱一般,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才愈加有價值。

關於餘秋雨與馬蘭之間是否真心相愛,我們無從判斷。畢竟相愛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旁人再怎樣觀察,都無法知曉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

但是,餘秋雨拋棄自己的原配,與小自己16歲的馬蘭結婚,卻是不爭的事實。從大眾的眼光看來,餘秋雨此行是對李紅的背叛。他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偽君子,雖然在學術中多有造詣,但他的人格無疑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大汙點。

曾經,有一位著名畫家陳丹青批判餘秋雨,他認為餘秋雨是一位“無恥文人”。

從現在來看,餘秋雨似乎也不是那樣的不堪,或許是進入新世紀以後,人們的思想觀念變得更為開放,不再到處以道德楷模的標準來要求其他人,婚姻與品德都變成了個人的事情,只要事情並不關乎公眾利益,那公眾便能夠對此加以理解。

目前,餘秋雨依然活躍在文化學術領域,為中國文化的發揚貢獻著他的一份力量。或許人都是矛盾的吧,一個優秀的人,那麼他的缺點也必然同樣的突出。餘秋雨便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三、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這本書相比大部分人都曾經讀過,即使沒有讀過,也一定聽過這一大名。餘秋雨在他仕途無比順暢的90年代,毅然決然拒絕了領導的挽留,辭去了他所負責的所有職務,開始了行萬里路,寫一卷書。

相比之於在故紙堆之中尋找靈感的文化學者,餘秋雨著書的這一行為,無疑更加具有傳奇性。在中國的歷史遺蹟當中去,探索中國文化的脈絡,身體力行的去感受曾經消失的輝煌,餘秋雨做到了,而且他拿出了自己的成就,便是《文化苦旅》,並且他還讓所有人都對他的這一成就表示肯定。

著名作家白先勇和散文大家余光中都對餘秋雨有著極高的評價,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無疑將他的文化成就推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缺點與成就同樣突出的餘秋雨,對於這樣的作家,大家又持以怎樣的態度呢?

小結

真愛值得人們鼓勵,餘秋雨與馬蘭之間的感情,就留給時間來進行判定吧。文化是一場苦旅,對於秋雨而言,人生同樣是一種苦旅。正是由於餘秋雨所得到的榮譽,這才使得他得到了如此之多的批評。正如老子所言,福禍相依,餘秋雨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大家,想必他也明白這一道理,所以才能對一切看得那麼淡然。

參考資料:《戲贈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