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張居正與海瑞之間有什麼矛盾,為什麼張居正到死都不重用他?

明朝萬曆年間,年過半百的海瑞,復任南京都察院御史,這時的他已經在家閒居了十幾個年頭了。當時,明代的南京中央機構,自從永樂年間北遷之後,就比較閒散,秩序不良。海瑞復出後不久,就向萬曆皇帝上奏,希望皇帝可以效仿先祖的嚴刑法律,以此,來治理現在的官員貪腐行為。當今情勢變遷,眾人議論紛紛,皇帝不得不出面表明自己的決斷,來息事寧人。

當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海瑞身上,也並不用奇怪。當初,海瑞可是以《治安疏》“尸諫”聞名的直臣,隆慶年間,巡撫應天時,他就不識時務的強力遏制土地兼併,開罪前首輔徐階,鬧得官場沸沸揚揚。可以說,在官場上對海瑞的評價就是:迂腐、滯緩,不通曉施政的要領,但是,在道德方面可以威服風雅之士和流俗之人,振作日趨敗壞的風氣。

所以,他也算是有價值的存在,當時的首輔張居正對海瑞的評價也大致如此。

但是,他對海瑞道德方面的表現卻不屑一顧,壓根沒放在眼裡。因為,他覺得海瑞做事嚴峻剛直,他比較擔心,當國數十年始終沒有召用他。就在海瑞閒置的時候,張居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之路,使得當時的明朝有了中興的跡象。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張居正的胸襟非一般官員可比,但是,為何他的眼裡卻容不下這個道德模範海瑞呢?

其實,他們二人之間的矛盾在“祖宗之法”上面。根據《萬曆十五年》等相關記載,當時的張居正和海瑞都希望尋找一種合適可靠的方法,來將國家融入到他們所規劃的政治規範之中。但是,張居正提出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一些變法的意思在裡面,海瑞則是希望把洪武年間的法律制度重新施行起來。

張居正作為儒家思想中的代表人物,心裡還是比較尊重祖上的制度,但是,稽古而不泥。他以幹才入主文官系統,尊崇主權,考核吏職,信守賞罰,統一號令。經濟上對土地進行徹查,對稅賦進行改革,軍事上派用戚繼光等名將管理邊務,開創了“萬曆新政”的局面。

比如:推行的“考成法”就是在祖宗之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改革了官僚體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官場風氣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而海瑞雖追求考成法,也心繫百姓,但不贊成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他巡撫應天的時候,就銳意興革,執著“祖宗之法”的形相。

但是,由於其內心迫切急於求成,反而,最終沒有什麼作為。

對於海瑞的性格以及思想,張居正看的一清二楚。海瑞這樣的性格造成了他在官場上的結果:海瑞的剛直一直被作為一種武器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用來反對政敵。這時候他就成了一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定時炸彈,甚至你是提拔他的恩人,他之後也有可能會炸了你。

並且,之前張居正在給海瑞的信中,就表達過他對海瑞的做法不是很支援,並且,也說道:如此做法已經不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變化。儘管,張居正和海瑞都倡導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但是,張居正是務實的改革派,海瑞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二人之間的矛盾也難免會激化。

李贄是當時思想的異端者,近禪宗默觀取道陽明之心學。在他的眼裡,二程,朱熹不足論,就連孔子,老子,莊子一類人也如此。那麼,這樣的一位狂生對這二人又有何評價呢?他認為:張居正是歷史上位居宰相的傑出者,是興國安邦的重要人物,有著崇高的地位。而對海瑞的看法則是,雖然,他清正廉潔,但是,思想迂腐沒有太大作為。

從這個評價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李贄喜歡“酷評”,但是,在人物判斷上不失公正,還是有理有據的。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張居正的改革相比海瑞更理性一些,海瑞的做法讓人感覺木納迂腐,甚至有,些意氣用事,但是,他們也有相同的地方。

在那個年代,國患嚴重,到處危機四伏,自然災害頻發,民不聊生,二人在振興國力,改善民生的行為上比較一致,把國家安危的責任都放在自己身上。所以,二人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很多官員便嫉妒在心,各種言語嘲諷,暗地裡搞一些小動作,以企圖給這二人點顏色看看。可見,這些人的陰險狡詐,無德無能。

最後,總結一下就是兩點:一是、海瑞本人作為政治上的不安定分子,容易被人當槍使的性格讓張居正很不安;二是、因為治國方略實在是不相同不融洽,所以張居正終生不用海瑞。

如今這個時代,張居正改革一以貫之的實踐精神,還是一個比較珍貴的思想遺產,他啟示著我們要抓住機會大膽改革創新,敢於面對各種言論和攻擊,絕不能半途而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來,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命題,更是一種歷史經驗。

萬曆十五年,古稀的海瑞死在了自己的職位上,他在臨終之時更是明白了自己的思想覺悟還需有所提高。至於張居正,在他去世的前五年就已經先行離開人世了,並且,海瑞一生都沒有對張居正有任何負面言論,堅定的認為張居正的功德之高,不可一世。

正所謂“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參考資料:

【《萬曆首輔張居正改革朝政述略》、《明史·海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