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雲並沒有背棄公孫瓚而轉投劉備,史實的真相還原趙雲的忠義無雙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官員(時為常山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成為其麾下一名騎兵將領。

在當時的冀州,因為大家都預感到了即將到來的戰爭,都想投靠實力強大的諸侯獲得進身之機,所以紛紛趕去投靠有四世三公家庭背景的袁紹,而袁紹來者不拒,都待之以禮。

公孫瓚對此事有些憂慮,在與趙雲交心時有些輕慢地說道:“聽說你們州郡的人都願意投靠袁紹,為何單單你來歸附我呢?”趙雲回答道:“天下大亂,不知道是非對錯,百姓等待拯救,我們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這是我們要疏遠袁紹而投靠於將軍您。”

《三國志·趙雲傳》: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趙雲,選擇了一條看似不那麼主流的道路:投奔公孫瓚。目的很清楚,想做的就是挽救蒼生於水火,還一個盛世太平,所以只嚮往仁德之處,不因為強大的袁紹而放棄明主!”這是他一生的信念。

後世有把此話作為趙雲背棄公孫瓚而轉投劉備的原因,認為公孫瓚並不信任趙雲。其實大錯特錯!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得以有機會與劉備交好。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現在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奪,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亦跟隨劉備出征,為劉備騎兵主將。

《三國志·趙雲傳》: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193年,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依依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會辜負你的。”

《三國志·趙雲傳》: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二人分別後七年,趙雲到鄴城投靠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秘密派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並不知情。劉備在汝南侵擾曹操後方失敗後,趙雲便隨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趙雲在跟隨公孫瓚的三年時間裡,與公孫瓚一起剿滅黃巾叛亂,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俘虜七萬餘人,獲得車甲財物無數,使得公孫瓚威名大震。之後,被委派給劉備做幫手與袁紹交戰無數,但一直沒有得到公孫瓚的信任和重用。

正在此時,傳來了家兄逝世的訊息,趙雲也覺得在公孫贊手下難以施展畢生的抱負,加上對公孫瓚這個主公的一些做法有些不認同(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隨藉此離開公孫瓚,一直在家休養7年(其實古代父母喪,守孝三年即可,兄長的喪期更短)也不出仕,一直等到199年先主公孫瓚兵敗自焚而死後,才重新出仕投靠名聲“仁義”的劉備,可見其忠義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