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匡胤當了皇帝,誰最不服氣?

那一年,趙匡胤終於黃袍加身。

他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尊祖崇母。

尊祖就是從他的父親開始,將他的祖宗一個一個地列出來,逐一追封。

一人做了皇帝,祖上全都追尊為皇帝;並建廟,建立祭祀制度。

崇母就是尊他的母親杜氏為皇太后。扶掖至御殿,接受做皇帝的兒子的跪拜之禮。

文武大臣也要朝拜皇太后,這也是一個要履行的工作程式。

趙匡胤兵變之時,就派楚昭輔先趕回點檢府,防止有人乘機謀害趙匡胤的家人。

楚昭輔趕到點檢府後,向杜老夫人報告了眾將士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的事情,當時,杜氏曾驚喜地說,我的兒子從小就有大志,今天果然成功了。

趙匡胤的元配賀氏,生有一子二女,子名德昭。

顯德五年,賀氏病逝。後來續娶彰德軍節度使王饒的女兒為繼室。

周世宗曾賜予鳳冠霞帔,封琅琊郡夫人。

趙匡胤做了皇帝,冊立王氏為皇后。

趙匡胤本有兩個妹妹,一個早年夭折,另一個曾嫁給米福德,不幸丈夫早已歸天,這個妹妹也就成了寡婦。趙匡胤封這個寡居的妹妹為燕國長公主,賜居宮中。

燕國長公主生得蘭心蕙質,明眸皓齒,算得上是一位美貌佳人。

只是命運不濟,正在青春年華、享受人生快樂的時候,死了丈夫,成了寡婦。

後來,由趙匡胤做主,嫁給了時任殿前副點檢的高懷德。

正當兩人甜甜蜜密享受新婚快樂的時候,一件突發的事情將高懷德拖出了溫柔鄉。

什麼事如此急迫呢?潞州節度使李筠反了,皇上下了聖旨,命駙馬爺率兵平亂。

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天下,面對新的政權,後周舊臣中識時務者俯首稱臣,但也有不甘心俯首聽命於趙匡胤的人,特別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

周世宗去世後,想做皇帝的何止趙匡胤一個,只是趙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機會罷了,但並沒有打消這些人想做皇帝的念頭,他們也在做皇帝夢。

駐潞州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就是這樣一個人,趙匡胤做了皇帝,他就很不服氣,他做了出頭鳥,率先發難。

李筠是太原人,勇健有力,善於騎射。歷任後唐、後晉、後漢三朝將校,後周立國,屢立戰功,被郭威視為創業功臣之一,官授昭義節度使。

他以昭義節度使駐守潞州,領澤、潞、邢、洛、衛等數州,跨河東、河北兩個重要財賦之區,是藩鎮中勢力最強大的一鎮。

李筠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既飛揚跋扈,又有些優柔寡斷,誰都不放在眼裡,如果搞煩了,就是朝廷派去的監軍他也敢關起來。

在轄區內恃勇專恣,常任意截留本應上繳朝廷的賦稅,周世宗在世的時候也要讓他三分。

如此一個專橫跋扈的赳赳武夫,他怎麼甘心俯首聽命於趙匡胤呢?

趙匡胤也知道李筠是一個不好剃的頭,受禪做了皇帝后,下旨加封李筠為中書令,這是一個副宰相的職位。

李筠根本就不領趙匡胤的情,拒不接旨,將朝廷派去傳聖旨的使臣晾在一邊,欽差大臣進也不是,退也不行,幸虧身邊的謀士極力勸說,李筠才勉強接了聖旨。

晚上設宴招待欽差大臣,酒過三巡之後,李筠突然命人取來周世宗的畫像懸掛在大堂上,手捧一杯酒,舉過頭頂默祝一會兒,然後將酒傾在地上,凝視畫像良久,突然放聲大哭地說:“先帝啊!你在世之日,是何等英勇神武,大周正在國力鼎盛之時,你卻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受小人欺凌,鳳巢反被雀兒佔,臣不能保護幼主,完成你未竟的大業,臣對不起你呀!”

酒筵上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奉命陪酒的官員們面面相覷,顯得很尷尬。

幾個幕僚出來打圓場,說李公喝醉了,酒後失態,請飲差不要見怪。

欽差回京後,如實地把李筠先是拒接聖旨,後是看著周世宗的畫像痛哭流涕的經過,詳細地向趙匡胤作了彙報。

趙匡胤聽後,只是淡淡地一笑,冷冷地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看來,李筠的態度,似乎在他的預料之中。

潞州的筵席風波很快傳到了北漢。

此時,北漢皇帝劉崇已死,繼位的是他的兒子劉鈞。

北漢對高平之戰的恥辱一直牢記於心,劉鈞即位後,總想向後周尋仇,無奈北漢是一個小國,兵力薄弱,不敢貿然興兵。

劉鈞聽說李筠對宋不滿,覺得有機可乘,便派人到潞州,給李筠送來一封蠟書,約李筠一同舉兵攻打大宋。

李筠接到劉鈞的來信,當即便想舉兵反宋。

李筠的兒子李守節認為潞州乃一隅之地,很難與大宋為敵,請父親慎重考慮,不要輕舉妄動。

李筠怒喝道:“你知道什麼?趙匡胤欺負先皇孤兒寡母,謊稱遼、漢舉兵南侵,騙得了統兵大元帥之職,出兵陳橋驛,買通一些人,擁立他做了皇帝,然後回京逼宮。廢少主,幽禁太后,這是大逆不道,傷天害理。我能向這樣的亂臣賊子俯首稱臣嗎?我要為周室討個公道,死而無憾。”

李守節哭著勸道:“父親要伸張正義,也要有個萬全之策,依孩兒之見,不如將北漢的來書送往汴梁,趙匡胤見我們如此忠心,當然不會起疑心,我們再暗中準備,伺機而動,打他個措手不及。”

李筠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便派李守節親自將北漢劉鈞的書信送往汴梁。

趙匡胤看信後,對李守節說:“你們父子忠誠,朕感到很欣慰,你就留在京師效力,你父親那裡,朕派人前去慰問。”

李守節留在汴梁做了皇城使,趙匡胤親自寫了一封詔書,派人送往潞州。

李守節留在汴梁,見京城的形勢穩定,各鎮都先後上表歸誠,並沒有什麼異常情況,於是寫信給父親,勸他不要再生異心,歸順大宋。

李筠一意孤行,不聽兒子的勸告,竟然扣押了朝廷派去的欽差。

趙匡胤得知這個訊息後非常惱火,立即召見李守節,冷笑著說:“你父親反情已現,你就留在汴梁抵罪吧!”

李守節慌忙拜倒在地,顫聲地說:“臣勸過父親,叫他不要生異心,陛下若放臣回潞州,臣將會極力勸阻父親棄邪歸正,歸順朝廷。”

“好!”趙匡胤不假思索地說,“朕知道你不像你父親,現放你回去,告訴你父親,朕沒有做天子的時候,他可以自由行動,朕既然做了天子,他就得守臣節,不可輕舉妄動,如不識時務,公然與朝廷為敵,必將是死路一條。”

李守節回到潞州,發現這裡早已是弓上弦、劍出鞘,大戰在即的氣氛瀰漫著每一個角落。

他急忙趕到父親的官邸,苦苦地勸說父親不要輕舉妄動,免遭殺身之禍。

李筠是個犟驢子脾氣,鐵了心要反宋,誰也阻擋不了,他不但不聽兒子的勸告,反而將兒子臭罵一頓,說他是個沒有骨氣的孬種,不配做他的兒子。

李守節大哭而去。

李筠採取行動了。

他向天下發布檄文,歷數趙匡胤的罪狀,說他起兵反宋,並不是與趙匡胤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趙匡胤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中謀奪了後周天下,他要為周世宗的後代討回一個公道。

接著,他將趙匡胤派到潞州的監軍周光遜五花大綁捆起來,派人送往北漢,交給北漢皇帝劉鈞作為覲見之禮,請他派兵前來助戰,共同攻打汴梁。

北漢援軍還沒有到,李筠的軍事行動就開始了。

他派驍將儋珪,率兵數百,襲擊澤州。

澤州刺史張福,並不知潞州李筠已經反宋,當儋珪率兵到達澤州城時還以為是友軍來了,大開城門,迎接儋珪。

誰知他迎來的不是友軍,而是煞星,結果就可想而知。

儋珪率兵進城,在張福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張福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莫名其妙地去了枉死城。

李筠得知儋珪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拿下澤州,高興異常。

李筠手下有個幕僚叫丘仲卿,此人對兵法頗有研究,頭腦也很冷靜,他向李筠獻計說,潞州孤軍起事,非常危險,雖然有北漢支援,但趙匡胤兵多將廣,很難與其抗衡。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駐紮虎牢關,據洛陽,向東以爭天下,這才是上策。

丘仲卿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從潞州、澤州一帶撤軍,西下太行。

這樣,就會點據黃河上游、進而控制黃河沿岸的回洛、河陽等大部分糧倉,切斷東京汴梁的漕運之路,因汴梁的糧食都是從江南透過漕運運來的,切斷漕運之路,就是斷了宋的糧道。

如果真的這樣,到底鹿死誰手還真的不好說。

李筠剛愎自用,狂妄無謀,不但沒有采納丘仲卿的正確建議,反而還沾沾自喜地說:“我是周朝老臣,與周世宗義同兄弟,禁衛軍中很多人都是我過去的部下,知道我起兵討逆,一定會倒戈歸我。”

丘仲卿見李筠固執己見,默然退出。

北漢皇帝劉鈞接到李筠請求信,決定揮兵南下,會同李筠攻打汴梁。

有人說,李筠舉事輕浮,不足以成大事,傾舉國之兵貿然與宋宣戰,是很危險的。

劉鈞不聽,率兵南來,李筠迎接到太平驛,向劉鈞行跪拜之禮。

劉鈞笑納了李筠的跪拜,封李筠為平西王,並賞賜三百匹戰馬。

李筠為劉鈞擺酒接風,筵席間,李筠說自己世受周室厚恩,無以為報,趙匡胤是個卑鄙小人,欺負人家孤兒寡母,謀奪了周室天下,心裡不服,故而起兵反宋。

他的本意,無非是說他與宋勢不兩立,反宋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

李筠算得上是一個沒腦子的赳赳武夫,他忘卻了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北漢與後周,有不共戴天之仇,周太祖郭威奪走了後漢江山,劉家的兩任皇帝,一死一廢。

周世宗指揮的高平之戰,更是讓劉鈞刻骨銘心。

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引起了劉鈞的極大不快,並對李筠的忠心產生懷疑。

由懷疑而起了疑心,他將宣徽使盧贊派到李筠的隊伍中任督軍,監督李筠。

李筠見劉鈞給自己派了個督軍,心裡很不舒服,認為這是不相信自己,在返回潞州途中,與盧贊不斷髮生摩擦。盧贊將這件事情密報給劉鈞。

劉鈞反過來又派人前來替他調解矛盾。李筠心裡終究還是不舒服。只是箭在弦不得不發,只好命兒子李守節留守潞州,自己率兵南下。

李筠是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與趙匡胤叫板的人。

李筠在潞州公然起兵反宋、並勾結北漢興兵來犯的訊息傳到汴梁,舉朝震驚。

文武百官紛紛上表,請求平定叛亂。

趙匡胤並沒有驚慌,反而非常平靜,因為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區區一個有勇無謀的李筠想與趙宋叫板,那就是螳臂當車。

他知道自己做了皇帝,不服氣的人很多,李筠只是第一個站出來公開叫板的人。

趙匡胤要殺一儆百,槍打出頭鳥。打掉了出頭鳥,看你其他鳥還敢叫?

他命令石守信為統帥,高懷德為副帥,率兵北上。

這就有了新婚燕爾的高懷德告別嬌妻燕國長公主,披掛出征的事情。

趙匡胤久經沙場,對戰事顯然是胸有成竹,他命令石守信、高懷德統帥前軍,從西路洛陽出發,再由孟津北渡黃河,晝夜兼程,直插太行。

臨行前,他再三叮囑,大軍渡過黃河後,要快速前進,直撲天井關,扼守險要,不要放李筠西下太行,以防他切斷宋軍糧道;告訴他們,他將命慕容延釗、王全斌從東路出兵,與西路軍遙相呼應,叫李筠插翅也難飛。

真是智者所見略同,趙匡胤所施用的排兵佈陣之道正是李筠的幕僚丘仲卿向李筠所獻的進兵之策。

石守信、高懷德大軍走到長平,發現前方有敵軍營寨,迅速列陣待敵。

李筠率兵前來挑戰,見是石守信、高懷德,大家都是熟人,便大聲叫道:“石將軍、高將軍,你們是周室大臣,為何要依附逆賊,趕快倒戈,隨我一同殺入汴梁,取了趙匡胤的首級,也好將功補過。”

石守信大怒,呵斥道:“李筠,你是唐、晉舊臣,為何又改投於周?唐、晉亡了,你坐視不理,今日趙宋受禪,周朝幼主安然無恙,你反而跋扈猖獗,是何道理?快快下馬投降,免你一死。”

兩人的觀點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沒有調和的餘地。嘴巴上不能分勝負,那就手頭上見高低。

兩軍立即展開了一場混戰,從上午殺到天黑,互有死傷,卻是個不勝不敗之局。

各自鳴金收兵,約定次日再戰。

次日再戰,還是勝敗難分,正在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際,忽見慕容延釗率領一隊宋軍從斜刺裡殺入李筠陣中,李筠的軍隊頓時大亂。

石守信、高懷德的隊伍見援軍到了,頓時士氣大漲,乘勢一陣猛殺,李筠見勢不妙,不敢戀戰,殺開一條血道,拼命逃去,宋軍追了一陣才收兵。

宋軍清理戰場,殺敵三千餘人。

慕容延釗告訴石守信、高懷德,說王全斌已繞道直搗澤州,孤軍深入,必須趕快去接應。

石、高二人不敢耽擱,命士兵飽餐一頓,立即拔寨起行。

長平到澤州,必須要經過大會寨這道關卡,大會寨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李筠收拾殘兵退守大會寨。

宋軍雖然組織了幾次猛烈的進攻,都被滾木礌石擊退,高懷德殺得興起,欲親自帶兵攻打山寨,被幕容延釗一把拉住。勸說高懷德不要操之過急,如果王全斌到了澤州,寨內必有動靜。等他們的軍心一亂,再乘機攻寨,定會事半功倍。高懷德覺得有理,於是擇地安營,命士兵們休息。

次日再戰,無奈山勢險要,仍然不能接近山寨一步。晚上,幾個人商量戰事,慕容延釗提出,不能強攻,改為智取,接著便說出了他的謀略。慕容延釗的戰略思路立即得到了石、高二人的贊同。

第二天,慕容延釗帶兵到山寨前,點名向李筠罵戰,聲言要與他大戰三百回合。李筠先是龜縮在寨內不理不睬,罵得多了,終究還是忍耐不住,率兵出寨迎戰。

兩兵相見,也不答話,掄刀便是一場大戰,剛戰到二十餘回合,高懷德挺槍縱馬上前,大呼道:“慕容將軍退下,讓我來殺這個叛賊。”

慕容延釗虛晃一槍退下陣。李筠殺得興起,叫他們兩人齊上。說罷,舞起大刀,雙戰高懷德、慕容延釗。

寨內的盧贊、衛融兩人恐李筠有失,率兵出寨助陣。李筠越殺越勇,慕容延釗佯裝大驚失色,勒馬就退,高懷德也裝著招架不住,招呼部下,一齊後撤。

李筠、盧贊、衛融率兵奮力追趕五六里路程,突然從山後閃出一隊人馬,原來是石守信率領伏兵殺出。

盧贊、衛融見中了埋伏,慌忙率領部下兵馬向北落荒而逃。

剩下李筠一支孤軍,勢單力薄,只好且戰且退。

剛到寨旁,突見山寨內豎立了趙宋旗幟。

一員金盔鐵甲的宋將帶領宋軍從山寨內殺出。嚇得李筠心驚膽戰,大吼一聲,向西北角逃去。

從山寨衝出的宋將,正是王全斌。

原來,王全斌同慕容延釗分手後,欲潛入澤州,行軍途中,因山路崎嶇,難以行走,擔心孤軍深入會出問題,便率軍中途返回,從大會寨後面殺過來。

恰巧李筠他們在寨前廝殺,寨內沒有主將,王全斌出其不意,輕而易舉地就掏了李筠的老窩,攻佔下了大會寨,再大開寨門,從寨子內殺出,助寨前宋軍一舉殺敗李筠。

宋軍攻克大會寨,趙匡胤率主力部隊隨後趕到,下令休兵一日,然後再進軍澤州。

宋軍艱難地在崎嶇的山路行軍,速度緩慢,當走到半山腰時,崩塌的亂石阻塞了去路,趙匡胤率先下馬,親自搬起石頭拋向山澗,將士們見皇上身先士卒,誰也不敢怠慢,爭先恐後上前清道,沒用多長時間便清除了路障,大隊人馬繼續前進。

李筠自大會寨敗下陣來,一路向西北逃走,趕上前面的盧贊、衛融,合兵一處,在離澤州十里一個叫英山的地方,選擇險峻之地紮下營寨。

趙匡胤率軍行至英山,見有敵兵擋路,命令宋軍立即發動進攻。

李筠、盧贊見宋軍殺到,立即率兵迎戰,慕容延釗、高懷德雙雙上前,李筠接住慕容延釗,盧贊敵住高懷德,四人四騎捉對廝殺,殺得難解難分。忽聽高懷德大叫一聲:“下去吧!”盧贊應聲墜落馬下。

李筠陣中衝出一將,殺向高懷德。高懷德見是河陽節度使範守圖,吼叫道:“又一個找死的來了。”說罷,挺槍迎上去。

宋軍陣中,王全斌閒不住了,挺一杆亮銀槍上前助戰。範守圖戰高懷德一人尚且吃力,哪能抵擋兩員虎將的圍攻?嚇得手忙腳亂,被高懷德賣個破綻,活捉了。

李筠見兩將失手,撇下慕容延釗,衛融打一聲招呼,二人勒馬逃回澤州。

宋軍追至澤州,立即攻城,並不給李筠喘息的機會。

李筠逃進澤州,安排儋珪守城,誰知儋珪見宋軍勢大,口頭上答應,暗地裡卻從西門逃跑了。

李筠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侍妾劉氏勸李筠投降。

李筠哭喪著臉說:“降是死;不降也是死啊!”

李筠絕望了,他將自己關在屋裡,點了一把火,自焚而亡。

衛融見李筠自焚,自知難有活路,抽刀一抹脖子,追隨李筠到閻王那裡報到去了。

北漢劉鈞聽說趙匡胤御駕親征,潞州被宋軍攻克,李筠舉火自焚,早已嚇破了膽,連夜拔寨起兵,逃回北漢去了。

潞州李守節得知澤州兵敗,宋軍大舉殺向潞州,不敢拒戰,在宋軍抵城之日,即刻獻城投降。

趙匡胤見李守節確是誠心歸降,赦了他的罪,並命他為舜州團練使。

李筠也算是一條漢子,有敢於做出頭鳥的膽量,也有敢於赴死的勇氣,可惜是有勇無謀,不識時務。

趙匡胤果然有魄力,率領大軍到潞州走了一趟,輕而易舉地就打掉了李筠這個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