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磨盤山之戰:南明政權的滅亡

天剛剛亮,空氣依舊是溼冷的,薄霧籠罩了磨盤山區,一滴露水從一片葉子上滴落下來,撲通一聲掉進了樹下的小水窪中。“嘩啦嘩啦”這是盔甲甲片相互碰撞的聲音,雖然伏擊清軍的戰事已經安排下去了,但是李定國依舊十分緊張,他從椅子上站起來,向上走了幾步,俯視著山下那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他在此地為即將到來的吳三桂準備了三道伏擊,6000名精兵,此時是永曆十三年(公元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

幾個月前,李定國在貴州堵擊清軍失敗,三路清軍殺入雲南,1658年12月15日,李定國保護永曆皇帝撤出昆明,臨行前,鑑於清軍一貫的作風,李定國傳諭於昆明百姓“

爾等宜乘本藩未行時,各速遠遁,毋致自誤”。

而接下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託孫可望的福,省城昆明堆積了大量的糧食,鞏昌王白文選準備將其全部燒掉,以防止被尾隨而來的清軍所利用,李定國卻說“

我等到雲南十餘年,也作踐百姓夠了,若不留下蒼糧,深為民累

”。

大概意思就是:我李定國把這些糧食留下來,清軍就不會過分禍害百姓了,而《安龍逸史》記載說,實際上留下糧食的命令可能出自於皇帝朱由榔,但即使出自於朱由榔,李定國也是默許了,總之,這些糧食被丟給了尾隨而來的清軍,並且供應了入滇清軍半年以上的補給,要知道,清軍在貴州收集糧草是非常困難的。

退出昆明之後,清軍已到曲靖,此時,永曆朝廷還可以由建昌退往四川匯合劉文秀殘部聯合夔東十三家之兵,然而,馬吉翔等奸臣擔心劉文秀舊部“

奪其權

”,力阻之,於是永曆朝廷繼續南撤,沿途兵民隨駕逃亡,艾能奇之子和叛將狄三品想要劫駕,李定國聞之,親自斷後,二人不敢追趕,皇帝車駕到達碧雞關,沿途逃亡的兵民數量眾多,把路塞住,哭聲驚天動地,永曆皇帝朱由榔失聲痛哭:“朕行未遠,已見軍民如此塗炭,以朕一人而苦萬姓,誠不如還宮死社稷,以免生民慘毒!”

不久,退至大理,李定國欲在大理決一死戰,白文選不同意,引兵繼續南逃,吳三桂追之,在玉龍關擊敗白文選,又在普洱驛殺死明總兵王國勳,當年,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兄弟合力經營十幾年的雲南,就在不到三個月之內,被人奪去了大半,連一場像樣的阻擊都沒有。等到了二月份,明朝君臣已經快到西南邊境,李定國決定在決定在怒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盤山中的羊腸小道兩旁茂盛的植被中以6000人的兵力設下埋伏。

中間是羊腸小道,兩邊是有著茂盛植被的緩坡,羊腸小道僅能容一人一馬並行,明軍共設三伏,如果計劃成功,那吳三桂部將無一人倖免,因為羊腸小道十分狹窄,而山坡之上都是明軍的伏兵,而且一些地方還埋設了地雷,潰軍是想逃跑都沒有路。

李定國大概是對自己的伏擊圈相當有自信的,因為這種地形打一個伏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吳三桂肯定是插翅難逃,但前提是“不出意外”。

突然間,遠處槍聲炮聲大作,隨即是廝殺聲,李定國一驚,頓時渾身冷汗直冒,因為按時間推算,此時清軍還沒有完全進入伏擊圈,此時遠處卻傳來槍炮聲,只能說明一點,伏兵暴露了。

吳三桂絕對是明末清初最幸運的傢伙,在松錦大戰之時,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只有他所部的三萬明軍幾乎全師而還,1643年,在寧遠城下又大敗清軍,山海關大戰之後投降清朝,受封王爵,隨後追殺義軍,幾乎沒有遇到敵手,在保寧孤軍守城,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之下還能絕地反擊。磨盤山之戰,在他即將踏進陷阱之時,有一個人幫了他。

這個人叫盧桂生,時任大理寺卿,在吳三桂軍隊即將踏入陷阱之時,他從隱蔽處逃了出來,向吳三桂報告明軍埋伏的情況。這簡直是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作為打了二十年仗的老兵,吳三桂當然知道在這種地形,一旦遇到伏擊會是什麼下場,想到自己居然離敗亡這麼近,吳三桂倒吸一口涼氣,隨後在盧桂生的指引之下,向著明軍的隱蔽處發炮,隨後派兵上前搜殺,明軍士兵們在最後一刻也維持著紀律性,雖然死傷慘重,但不得命令,絕不出戰,一伏將領泰安伯竇明望知道大勢已去,伏擊已然失敗,於是領一伏兵殺出,二伏兵也從隱蔽之處衝出,李定國見此,只好下令三伏兵全部衝出,雙方在狹窄的山道之上展開了殊死搏鬥,激戰一天之久,已經完全進入伏擊圈的一萬多名(一說8000餘人)清軍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而李定國損兵三分之二,再也無力對清軍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戰,雲南淪陷,已成定局。

磨盤山之戰後,南明政權依舊有大量的軍隊,但士兵和將領慌亂異常,最後不是降清,就是失散在叢林之中,根本無法集中兵力對清軍展開一次有力的反擊,而皇帝朱由榔早在當年的一月,就逃入緬甸,隨從1000多人被迫放下武器,近兩年之後,緬甸人發動了咒水之難,把朱由榔的隨從近臣全部殺害,遇難者包括黔國公沐天波,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等人,朱由榔一家隨後便被緬甸人出賣給吳三桂,1662年一月,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弒殺,年僅40歲。

李定國於磨盤山戰役之後,轉戰於西南邊境,聞聽皇帝被緬甸人扣住,向緬甸人交涉,結果交涉者被殺,李定國白文選發兵進攻緬甸,緬甸人雖多,卻擋不住明軍的進攻,但當時皇帝尚在緬甸人之手,李定國投鼠忌器,不敢大舉進攻,直至皇帝被吳三桂擄走,最終在昆明遇害,這時李定國已經撤入勐臘,準備去暹羅借兵,同時聯合雲南境內還在活動的明軍殘部,一同反攻雲南,聞聽皇帝的死訊,李定國悲痛之下,發病去世,年僅42歲,死之前告訴兒子李嗣興“寧可死於荒草之中,也絕不可投降清朝!”在此之前,白文選已經投降吳三桂,但李嗣興終究還是沒有聽從父親的命令,在李定國死後不久,就到昆明接受吳三桂的改編,此時,他手下僅剩下1200餘人,李嗣興後來擔任寧夏總兵一職,一直活到1693年,也就是其父親李定國死去31年之後才去世,至此,南明永曆政權徹底滅亡,同時,這也標誌著張獻忠大西軍餘部抗清鬥爭的結束。

永曆政權雖然滅亡,但永曆年號並未停止使用,活動於川鄂一帶的夔東十三家明軍以及沿海的鄭氏軍隊,依舊在使用永曆年號,直到1683年明鄭政權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