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光緒原配孝定景皇后,清朝最後一位皇太后,親手結束王朝統治

說起清朝的皇太后,大家或許會想到昭聖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崇慶皇太后(乾隆生母),以及清朝後期著名的慈禧太后。而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太后,她不及前幾位出名,卻是清朝歷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就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就是光緒的原配孝定景皇后,她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太后,親手結束了清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在很多人心中,她不及慈禧有名,也不及慈禧有手段,甚至是一個只能被迫同意在清帝退位詔書上蓋章的人。

但實際上,隆裕太后在清朝即將滅亡的那段日子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她在“和平退位”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多人譽為“女中堯舜”的隆裕太后,有著怎樣的一生。

隆裕太后,也就是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靜芬,父親是一等承恩公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桂祥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所以靜芬是慈禧的侄女,按輩分是光緒的表姐。

光緒十四年,慈安太后早已去世,獨自掌權的慈禧為光緒欽點皇后,為了很好地監視光緒帝,她便選擇了自己信得過的侄女靜芬。在光緒與靜芬大婚的時候,還出現了一個插曲。

就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太和門突起大火被燒。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按照規矩,皇帝大婚之日,皇后要從大清門入,途徑太和門。而光緒與靜芬的大婚就定在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時間不多了。

沒辦法,慈禧就下令在太和門原處搭了一個綵棚,勉強應付過去了。不過太和門突然失火,這不是一個好兆頭,或許也就預示了,光緒與靜芬之間必定不會有好結果。

當年康熙的原配孝誠仁皇后,就是其祖母孝莊挑選的,康熙和孝誠仁皇后的感情就很好,二人所生的嫡子胤礽,更是早早就被冊立為皇太子。那麼靜芬這位皇后雖然是慈禧太后所選,那麼光緒會不會也有可能喜歡上她呢?

其實這與當年的情況完全不同,一來康熙與孝莊關係多深厚不用說,可光緒與慈禧關係如何,相信也不用筆者多說。二來之所以選擇孝誠仁皇后,就是看中她為索尼孫女的身份,大家的政治立場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制衡鰲拜。但是靜芬就不同了,她是慈禧派來監視光緒的,因此後者不可能喜歡她。

據史料記載,傳教士赫德蘭曾描述過靜芬的相貌,他這樣說:

“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

也就是說,靜芬憑藉與慈禧的關係,加上外貌也不討喜,還有珍妃的存在,一系列因素加起來,導致光緒根本不喜歡她,甚至厭惡她。而因為不受寵愛,她也無法做到監視光緒,如此一來,就連慈禧太后也不太滿意她。久而久之,靜芬這個皇后在宮中一點威信都沒有。

就像《老太監的回憶》中描述的那樣:

“(皇后)在宮廷里名有六宮之權,其實受制於太后和皇帝,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

清朝大多數皇帝的原配都是不幸的,靜芬也不例外。她雖然成為大清皇后,卻上有慈禧太后壓著,不受丈夫待見,對下沒有任何威望,可想平日生活裡有多難熬。

一直被丈夫漠視的靜芬,在光緒三十四年,迎來了喪夫的經歷。在光緒駕崩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臨終之前遺命讓溥儀繼承皇位,即宣統帝。由於溥儀還小,慈禧太后又去世了,所以靜芬被尊為隆裕皇太后,開始效仿她的姑姑兼婆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這個原本在宮中根本說不上話的皇后,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決定權的皇太后,面臨這個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足見她的壓力有多大,但她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可是到了這時候,她一個無依無靠的女人又能改變什麼呢?

宣統三年,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退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這樣的局面,隆裕太后並沒有亂,而是天天召見宗室王公重臣一同商議。這些宗室王公自恃高高在上,自然生怕清帝退位,失去所謂尊貴的身份,所以大多建議抗爭到底。

但隆裕繼續與袁世凱等人商議,後者都勸說她同意退位,隆裕儘管萬分不捨,卻也只能接受這個建議,她哭著表示:

“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看到太后大哭,群臣也忍不住跟著哭起來。

最終,在宣統三年的2月12日,清廷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統治了兩百餘年的清王朝正式宣告滅亡。隆裕太后親自做出結束清朝統治的決定,雖說是沒辦法,但她內心十分痛苦,以致生了重病。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隆裕太后在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為其辦理喪事,上諡號

“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簡稱

“孝定景皇后”

,與光緒帝合葬崇陵。

表面上來看,隆裕太后並沒有做出什麼貢獻,但她去世後,大眾對她的評價卻非常高。因為實際上當時隆裕太后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她決定和平遜位,被評價為“功不可沒”。

在《清帝遜位詔書》中有這麼一句:

“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這意味著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所有一切都交付於中華民國,且中國版圖基本保持了原樣,並沒有像其他王朝滅亡時,出現四分五裂的現象。

這樣的結果是最好的,因此做出這個決定的隆裕太后,也就得到了大家的敬重。她去世後,袁世凱下令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不僅如此,各國駐京公使對其逝世都深表惋惜,所以各使館也決定下半旗致哀。

其實在筆者看來,隆裕太后也只是個可憐的女人。在那個原本不許女人干政的封建統治王朝中,她被迫肩負起輔佐幼帝的重任,這個幼帝還並非她的兒子。

實際上隆裕太后也曾博覽群書,是個眼界開闊的女子,她曾表示外國看到的不是中國真正的樣子,希望有一天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這樣一個有著遠大願望的有知識且開明的女子,卻不得不以慈禧“棋子”的身份進宮,忍受丈夫的冷暴力,又被迫接受慈禧和光緒丟給她的重任,繼續扶起大清江山。

在大眾心中,她是一位偉大女性,甚至評價為“女中堯舜”。可是在筆者心中,倒不至於那麼誇張,因為面對那樣的局勢,隆裕太后也沒有任何辦法,她也只是做了一個就結果而論,最好的決定罷了。

拋開一切來說,她只是一個被架在那個位置上的無奈之人,在眾人都對她歌功頌德的同時,沒有人在意她心中的感受。只有隆裕自己知道,她成了愛新覺羅家的罪人,所以她心裡並不好受,逐漸抑鬱成疾。

在臨終之前,隆裕對身邊大臣說:

“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

這是何等淒涼!

(參考文獻《清史稿》《老太監的回憶》《權謀檔案: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