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棵白蠟樹的堅守——記湖南洪江市巖壠鄉竹坪壠村教學點教師楊宗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林 向靜楠 龍嶽俊

一片土地,一棵白蠟樹,一所學校,一名教師,一種信仰,一輩子。

“兩隻老虎愛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蘿蔔,我和小鴨子學走路……”

站在講臺上的楊宗龍,一臉黝黑褶皺,講起課來,眉飛色舞,精神抖擻。

窗外,一棵白蠟樹筆直佇立。半個世紀來,白蠟樹一直為身後的學校遮風擋雨,楊宗龍像這棵白蠟樹一樣,牢牢紮根在湖南省洪江市巖壠鄉竹壠坪村,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稚嫩的“花朵”,堅守著最初的信仰與承諾。

只為那份承諾,他像白蠟樹一樣矢志不渝

上世紀80年代的竹坪壠村,山連著山,嶺靠著嶺,山嶺之間,一條彎彎曲曲的爛泥路蜿蜒盤旋,一直延伸到村裡……

楊宗龍是土生土長的竹坪壠村人,王文斌是從城裡來的下鄉知青,楊宗龍的啟蒙老師。第一堂課,王文斌給每位學生髮了一顆五顏六色的紙包糖,講述山外的故事,鼓勵大家努力讀書走出大山。

那是楊宗龍第一次吃紙包糖,糖很甜,更讓他感到甜的是大山外面的世界。

楊宗龍一直用功讀書,但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中途輟學。初中畢業後,他進城賣菜、打零工,無論身處何處,在幹什麼,始終不離身的是他喜愛的書。

“我不想一輩子打工,想走出大山。”楊宗龍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眼神堅毅。

“阿龍,鮑書記找你,小學缺代課老師,要你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1983年,他成了一名代課老師,離他走出大山的夢又進了一步。

當代課教師後的第一個假期,不期然的一次聚會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師範讀書的梁同學、在教育局工作的欽同學回家過春節,他們跟楊宗龍聚在一起聊起了各自的未來。

看著曾經的同學,在城裡工作的工作,讀書的讀書,楊宗龍滿是羨慕地說出自己將來準備進城的想法。

“宗龍,進城挺好的,我支援你。只是擔心村裡的孩子以後沒人來教?”

“村子這麼偏僻,我們本村的老師都走了,外地的老師更是留不下來,今後孩子讀書不方便了。”

兩位同學的擔憂之情、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城裡繁華的世界,在楊宗龍腦海裡交替閃現定格。

“放心吧,我不進城了,打算一直待在這裡教到退休!”楊宗龍沉思片刻許下承諾。

“小時候媽媽常說,人不能忘本,再說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或建設家鄉。”聊起當初的承諾,楊宗龍說這是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之後,好友馬義國在深圳發財回家邀請他一起去那裡從事高薪工作,因教學能力突出教育局調他進城,親戚幫他改行從政,他都一一拒絕,像白蠟樹一樣矢志不渝堅守這裡。

只為那份責任,他像白蠟樹一樣堅韌不拔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專一行就要精一行。”楊宗龍總是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他就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從青春到白髮,紮根竹坪壠。

1990年,楊宗龍被任命為竹坪壠村小的校長,他深感責任重大,積極想辦法改變學校的面貌。

當時教學條件異常艱苦,冬天沒有爐子,他怕孩子凍著,自己出錢上鎮裡買木碳供學生取暖;學生付不起學費,他就從自己不多工資裡自掏腰包幫忙墊付;學校門窗破爛,他動手修理,屋頂漏雨,自己爬上屋頂撿漏。

楊宗龍還帶領老師們整理校園環境,植樹種草。透過他的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給予學校大力支援,學校修好了圍牆,豎起了旗杆,新修籃球場,教室裝好了強化地板,學生用上全新的“愛心”桌椅,重建了校門,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學環境改善的同時,楊宗龍一直不斷給自己充電。

1991年8月,正是農忙雙搶時節,當時兒子生病需要住院,家裡缺人手,可是楊宗龍報名的中師班開學上課了。

“宗龍,這次就不去了,孩子要住院,農活這麼多,我一個人真的忙不贏。”妻子再三懇求他。

耽誤進修學習,就是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平素疼老婆孩子的楊宗龍,這次狠心偷偷地留了張紙條,就趕去教師進修學校學習去了。

“事後想想真是對不起他們,還好孩子沒住院幾天就好了,要不然我內疚一輩子!”楊宗龍愧疚之情溢於言表。

竹坪壠村小學學生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近些年,隨著外出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學校生源不斷減少,到如今只有5名學生。

2008年,竹坪壠學校改成教學點,整個學校從校長到炊事員都是楊宗龍,學生都稱他為“全科教師”“全職保姆”。

一路走來,苦與累、汗與痛只有自己知道。楊宗龍說,所有的一切,都是應該做的,這是他的責任。

只為那份愛,他像白蠟樹一樣無私奉獻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這是楊宗龍的口頭禪。

在楊宗龍的辦公桌下有個特殊的小櫃子,裡面存放著幾套乾淨衣服。

不少學生從家到學校有十多里路,為了防止在來校途中遇雨淋溼衣服,他專門用自己的工資購置了這些衣服,放在辦公室的小櫃子裡面。一旦有學生被雨水淋溼,他立馬從小櫃子裡翻出乾淨衣服給孩子換上,預防孩子感冒。

梅雨季節,溪水暴漲。

“老遠就看到楊老師在溪邊,打著赤腳在水裡揹小孩過溪。”家長馬葉軒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熱淚盈眶地說,“這樣的老師我放心!”

每到這個時候,楊宗龍早晚來到溪邊,背一個又一個學生過溪,安全上學,安全回家。

鄧陽松孩子左手骨折了,楊宗龍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堅持接送。鄧陽松很是感動,默默地記在心裡。楊宗龍家建房子,他第一個趕過來幫忙。

“其實我只是做了一名老師應該做的,沒想到建房子時候,全村的老百姓都來幫忙。”楊宗龍說,“你付出一分,就會收穫十分,這也是我堅守下來的動力!”

40多年前的竹坪壠村,“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在村裡橫行,很多家長認為,讀書還不如外出打工來的實際,因此村裡很多孩子面臨輟學的危險。

為改變家長們輕視教育思想,楊宗龍到家家戶戶做工作,講述一些孩子讀書成功、有用、有出息的事給村民們聽,引導村民們重視教育,村裡形成了家家戶戶比讀書比學習的良好氛圍。

楊宗龍說:“我的初心就是讓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

“作為楊老師的學生,我雖然沒有走出去,但是我現在用他教的知識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感覺很有意義。”竹坪壠村村委委員梁少華說。

如今的竹坪壠村,漫山遍野果木飄香,漂亮的小洋房一棟接著一棟,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村民收入逐年增長……

“看到村裡近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覺得付出一切都值了!”楊宗龍說,這幅令人嚮往的鄉村幸福美景正是對自己當初承諾的最好回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楊宗龍任教以來,多次被評為原黔陽縣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師,洪江市十佳山區教師、“懷化好人”(敬業奉獻),2022年榮膺“湖南好人”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39年過去了,青絲成了白髮,但楊宗龍初心不改,一份堅守深埋心底。

楊宗龍就像校門口的白蠟樹,默默奉獻,依然堅守在他最熱愛的家鄉教學,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做大山裡孩子們的引路人,照亮孩子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