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創新】大興區榆鎮:打造與新國門、新榆定位相匹配的新模式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即將“一週歲”,大興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近一年來,榆垡鎮結合地域特色,緊跟市、區腳步,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創新工作形式,集全鎮合力,打造了與“新國門、新榆垡”定位相匹配的垃圾分類新模式。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

回遷居民成為垃圾分類的中堅力量

榆垡鎮現有21個小區,其中19個是回遷小區,如何做好回遷社群垃圾分類工作是榆垡鎮全面推進垃圾分類的重點和難點。“做好回遷居民的垃圾分類工作,關鍵是提高大家的參與度與自覺性,促進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據榆垡鎮環整辦負責人劉汝靜介紹,為破解回遷社群垃圾分類難題,榆垡鎮深入開展了“垃圾分類進社群”“垃圾分類鄰里節”“小手拉大手”等垃圾分類專題宣傳活動,營造垃圾分類濃厚氛圍,透過桶邊值守、上門指導、激勵引導,促進了回遷居民生活習慣養成,提高了垃圾分類質量。

新城嘉園北里社群是榆垡鎮一個較大的回遷社群,有居民1700多戶。在實行垃圾分類以前,每個單元門都設定了一組垃圾桶,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的同時也養成了居民出門就扔垃圾的習慣。隨著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新城嘉園北里社群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之路。

根據垃圾分類工作安排,榆垡鎮在全鎮範圍內陸續啟動了“撤桶並點”工作。在新城嘉園北里社群“撤桶並點”過程中,緊緊依託居委會、物業和社群志願者的力量,透過“前期宣傳告知、中期過度、後期完善”的方式,完成了11個桶站向3個桶站的轉變。“在桶站建設過程中我們充分調研了居民生活習慣和訴求,在位置適中、交通便利的空地建立了新式桶站,後期還安裝了防雨棚、隔離圍欄、宣傳欄、公示牌等,方便居民投放。”劉汝靜指出。

記者注意到,“撤桶並點”完成後,新城嘉園北里社群所有單元樓下的垃圾桶都被取消了,小區內的環境煥然一新。“在前期硬體設施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新城嘉園北里社群還充分利用垃圾分類指導員、桶前值守人員力量,加強對投放群眾監督、指導和勸阻,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高了居民自主分出,實現了‘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轉變。”劉汝靜表示。據瞭解,“撤桶並點”後榆垡鎮21個居住小區共建設桶站57組,放置各品類垃圾桶2101個,實現了桶站數量下降、分類效率上升的可喜局面。

精細化、智慧化

景家場村為農村開展垃圾分類開了好頭

作為全鎮唯一的 “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村”,景家場村垃圾分類之路為全鎮其他村莊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在實行垃圾分類之初,景家場村村民對於垃圾分類工作的熱情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展垃圾分類。”據景家場村黨支部書記景天江介紹,去年5月起,全村就有序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但村民普遍存在著“誰來分”“怎麼分”“分完之後如何處理”等疑問。為了逐步破解村民疑慮,景家場村慢慢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民情的垃圾分類之路。

明確“誰來分”。農村地區要做好垃圾分類,每個村民必須成為垃圾分類的主體。景家場村共有村民76戶、160多人,如果完全依靠外界力量做好垃圾分類,將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在開展垃圾分類之初,村兩委就明確每一戶村民都要成為垃圾分類的重要力量。

破解“怎麼分”。“垃圾分類是一場‘習慣革命’,為了逐步改變村民的投放習慣,我們廣泛發動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據景天江介紹,為了明確“農村生活常見的垃圾應該如何區分投放”,景家場村多次組織村兩委、村民集中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活動,邀請專家進村、入戶講解,推進“垃圾分類進村莊”落地。同時透過張貼垃圾分類海報、條幅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發揮村內“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功能,傳播常見的垃圾分類知識,做到正確認識、正確投放。“以前大家最常見的認識誤區是把大棒骨放進廚餘垃圾桶裡,培訓過後,大家都知道了大棒骨屬於其他垃圾,應該放進其他垃圾桶。” 景家場村垃圾分類指導員殷玉傑說道。

不僅如此,為了壓實垃圾分類責任,精細化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景家場村創新開創了“包街、包戶”制度,對垃圾分類實施網格化管理。其中,村兩委6人包街,兩委及黨員17人包戶。“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分管片區全權負責,從入戶宣傳講解到監督檢查,要做到樣樣不落。”據瞭解,“包村、包戶”制度的實施,充分發揮了黨員幹部“進得了門、說得上話、辦得好事”的優勢,透過勸導、督促、指導,有效改善了村民垃圾分類認識不清、意識不強、能力不夠等問題,從實踐中強化村民垃圾分類意識。“目前,全村已經實現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和參與率100%的‘雙百’目標。” 景天江介紹指出。

解決“分完之後如何處理”。景家場村按照“戶投放、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模式,透過發放戶桶,修建桶站、村級中轉站、大件、裝修垃圾投放點等,逐步完善垃圾分類硬體設施。全村還專門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1人,智慧垃圾收集車1臺,每天上午7時、下午15時對全村戶桶進行迴圈收集,實現了“垃圾分類扔不是麻煩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廚餘垃圾回收工作中,景家場村結合村域實際,實行“一戶一碼”“一碼一查”的工作模式,實現投放資料採集全覆蓋。“每天垃圾分類指導員駕駛智慧垃圾收集車,透過掃描戶桶上的二維碼,能夠識別投放人員資訊,車上的感應器能夠對投入桶內的廚餘垃圾進行實時稱重。資料中心還會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分析,為垃圾減量工作提供了有效資料支撐。”劉汝靜表示。據瞭解,透過稱重和實際檢視相結合的方式,垃圾分類指導員能夠判斷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對於投放不準確的家庭,垃圾分類指導員還會進行針對性培訓講解。

垃圾分類事關民生福祉、城市文明和首都形象。榆垡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抓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榆垡鎮將進一步鞏固現有成果,提高居民自主分類投放準確率,查漏補缺,不斷完善可回收物體系建設,推進精細化管理系統建設,爭取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更實、分得更細、管得更科學,助力新國門發展新需求。”榆垡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郭建強指出。

文/王武強

編輯/謝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