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軾的綽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蘇東坡的名字叫大,小字呢?

一個人稱謂的多少,與性別有關,與時代有關,與名氣和社會地位有關。

芸芸眾生都是有名無字,古代普通女性,連名也沒有,大都以大妮、二妮呼之。普通男性除了有名外,頂多會有個乳名,或者有個綽號。只有知名人士則有更多稱謂。

中國古代文人中,蘇軾稱謂之繁多之複雜大概是絕無僅有的。袁庭棟先生在《古人稱謂》中,蒐羅蘇軾的稱呼有:蘇軾、蘇子瞻、蘇子平、蘇和仲、蘇同文、大蘇、蘇二、大蘇公、蘇長公、眉山公、蘇眉州、峨眉先生、蘇賢良、蘇太史、蘇使君、東坡居士、蘇東坡、雪堂、蘇副使、狂副使、老農夫、雪浪翁、長帽翁、蘇尚書、蘇禮郎、蘇學士、蘇翰林、蘇內翰、蘇端明、蘇徐州、蘇惠州、大坡、老坡、謫仙人,東坡翁、坡翁、東坡道人、坡仙、坡公、東坡老人、東坡病叟、坡老、蘇公、蘇仙、蘇子、西湖長、禿鬢翁、白髮兄、香案吏、玉堂仙、老泉山人、鐵冠道人,思無邪齋、笠履翁、蘇玉局、玉局翁、德有鄰室、毗陵先生、髯蘇、髯公、髯翁、文星、奎宿、妙喜老人、蘇文忠公、蘇文忠……

除以上所列,蘇軾還有戒和尚、眉陽居士、仇池公、泉南老人、水東老人、海上道人等別稱。

蘇軾為什麼有如此多的稱謂?這麼多稱謂從哪來的,有什麼區別?

strong一、名與字——來自長輩的期望/strong

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也是第一個見面禮,是父母對孩子一生的美好祝福!當子女出生後,長輩要給子女取一個名,在一生中,只有這個名才是最正式的稱謂,因此稱“大名”,而在古代社會這個名要入官服的戶籍簿,因此這個名又叫“官名”。

蘇軾,字子瞻。名和字都是其父蘇洵所起,並寄託了對兒子的期望。《嘉佐集·名二子說》:“輪福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字字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勵以成大器”之意。字子瞻之“瞻”,即遠望,蓋取《左傳》“登軾而望之”之意。蘇軾之“軾”字的古義,是指車子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子瞻”即憑欄而望,恰是對“軾”的發揮。

為什麼古人起了名,還要起字呢?古人認為成年之後,直呼其名就是不禮貌的了,所以取一個字讓人稱呼。什麼時候才起字?給孩子起字是件很莊重的事。《禮記曲禮》記載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論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人稱呼他。

名與字之間有什麼關係?《顏氏家訓·風操》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名”是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含義的詮釋或名的內涵的發揮,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不僅如此,名與字之間,其意或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或由此及彼。例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鮑照字明遠,陶潛字淵明,杜甫字子美,白居易字樂天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的。

一般來說,名是留著自稱的,對人稱自己的名,是一種謙虛與禮貌。比如,孔子在學生面前常自稱“丘”。一般地說,下級面對上級,臣子面對君王,晚輩面對長輩,要自稱名。稱謂對方時,稱對方的字比較禮貌。尤其是下級談及上級、臣子談及君王、晚輩談及長輩,絕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稱字。至於平輩之間,為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也以稱字的多。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杜甫在成都時,曾作嚴武幕僚。一次醉酒後,杜甫竟當著嚴武的面說:“不謂嚴挺雲乃有此兒!”因為直呼嚴武父親的大名,把嚴武惹火了,他“回罵”杜甫“杜審言之孫敢捋虎鬚乎?”杜審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嚴武“回罵”又升一級,可見相互稱謂要求之嚴格!

strong二、號——自稱/strong

蘇軾最著名的號便是“東坡居士”。蘇軾貶黃州後,友人馬正卿為他在郡中請得“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他為這塊親自躬耕並解決生活問題的荒地取名“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取“東坡”為號還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於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言及“東坡”,蘇慕而效之,遂以為號。蘇軾還自稱“蘇子”。

別號是本人所起,不受家族、行輩的限制,也和名字沒有必然聯絡,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號;陸游憂世憤俗,被權貴們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明末畫家朱耷在明亡後取號“八大山人”(“八大”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

也有人喜歡以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李白五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後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晚年在洛陽香山寺居住,因號“香山居士。

strong三、綽號/strong

蘇軾的朋友多,朋友給他起的綽號也多,如長帽翁、禿鬢翁、白髮兄、笠履翁、蘇大鬍子等。

“綽號”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幹別的事,時人稱其為“三旨相公”;《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如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小旋風柴進、花和尚-魯智深、急先鋒索超、神行太保戴宗、赤發鬼劉唐、黑旋風李逵等等。

有些文人還因傳聞軼事或佳句而得號,如晚唐溫庭筠年輕時參加科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宋代詞人張先因有三句寫“影”的佳句,被譽稱為“張三影”;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遂號“王桐花”,都有“綽號”的意味。

strong四、諡號/strong

蘇軾於1101年病卒於常州,直到南宋孝宗朝(1163),才給予平冤昭雪,恢復名譽,並贈太師,諡號文忠。後人遂稱蘇軾為“蘇文忠公”。

古代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去世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用來高度概括其生平。這個稱號就是諡號。由皇帝頒賜。諡號有褒貶之分,一般以褒為主。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嶽武穆、明徐光啟稱徐文定、清紀昀稱紀文達等。用封號的,如唐代顏真卿封魯郡公,故稱顏魯公;宋代王安石封荊國公,故稱王荊公;司馬光追封溫國公,故稱司馬溫公。

諡號一般strong當朝追諡/strong,個別是strong後朝追諡/strong。蘇軾的諡號就是南宋朝追諡的。對於特別人物,如孔子和關羽,則受到strong歷代皇家追諡/strong。

對孔子的追諡,幾乎歷代都有,封號大概有二十多個。元代以前多封為”王“,如“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代以後多封為”先師“,如“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成至聖先師”。

對關羽的追諡,歷代封號多達五十多個。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從宋徽宗開始,歷代皇帝對關羽的推崇不斷升級,特別是明神宗和清朝歷任皇帝,對關羽不斷加封,最終使關羽成為遠超過一般俗世帝王的關聖大帝。光緒五年(1879年),關羽得到清室最後一次加封,稱號最終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全長二十六個字,可謂尊奉之至、無以復加了。

strong五、後人譽稱/strong

後人常譽稱蘇軾為“坡仙”、“蘇仙”,也有稱“蘇公”、“坡公”或“坡老”。元好問《奚官牧馬圖息軒畫》雲:“奚官有知應解笑,世無坡仙誰賞音?”黃升《花菴詞選》論陳與義詞,曾雲:“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有人將“坡仙”改作“蘇仙”,同樣是譽稱。黃庭堅《次韻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觀翰林公出邀詩》雲:“還作遨頭驚俗眼,風流文物屬蘇仙。”

strong六、地望代稱/strong

蘇軾的地望代稱有“眉山公”、“蘇徐州”等。地望稱的地名可以是出生地、籍貫地、為官地、居住地或族望所在地。

這種稱呼有“姓+地名”格式,如韓昌黎(愈)、柳柳州(宗元)、袁項城(世凱)、李合肥(鴻章)、翁常熟(同龢);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人稱孟襄陽;柳宗元,河東人,人稱柳河東,他的詩文集因而也叫《柳河東集》;王安石,祖籍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稱王臨川,作品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傳世;曾國藩,湖南湘鄉人,人稱曾湘鄉;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人稱張南皮;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

還有“地名+先生”格式,如潦溪先生(周敦頤)、橫渠先生(張載)、船山先生(王夫之)。

strong七、官稱/strong

蘇軾的官爵代稱有蘇使君、蘇賢良、蘇翰林,蘇徐州、西湖長等等。

官爵相稱指用官名或封號稱呼。用次稱呼,都是為了表示對被稱呼者的尊崇和敬仰,而被稱呼者本人是不使用的。如晉代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因稱王右軍;唐代王維曾任尚書右丞,因稱王右丞;杜甫曾任檢較工部員外郎,因稱杜工部等等。

strong八、行第相稱/strong

蘇軾又稱蘇二,因為蘇軾上面的一個哥哥夭折了。蘇軾又稱大蘇,人們為了區分“三蘇”,稱蘇洵為老蘇、蘇軾為大蘇、蘇轍為小蘇。

所謂行第,就是某人在家族中排行的次序。唐人行第是按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出生先後而定。唐人詩文集常有以行第(排行)相互稱呼的例子,如《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與元九書》、《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答王十二》、《問劉十九》之類。朋友之間,稱李白為李十二,稱杜甫為杜二,稱高適為高三十五,稱韓愈為韓十八,稱柳宗元為柳八,稱元稹為元九,稱張籍為張二十八等,這是當時通行的習慣。宋代亦沿襲這種風習,如秦七(秦觀)、歐九(歐陽修)、黃九(黃庭堅)等。

綜上所述,蘇軾和古人一生有這麼多稱謂,strong來源不同,作用也不同,是不能互相替代的。/strong因為除了名字由父母長輩起、“號”由自己起外,其他的都是由別人所起。這裡的“別人”越多,給你起的名就會越多。稱謂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各種稱謂各有妙用,如名,莊重;字,正式;號,隨性;行第,區別;綽號,調侃;官爵、地望名,尊重;諡號,褒貶。

除此之外,近現代以來,還有藝名和筆名,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