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這個決定了蜀漢的滅亡嗎?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的休戰恢復,使得蜀漢的國力得到了逐漸回升,彌補了之前幾次北伐期間造成的損耗。不僅如此,諸葛亮在此期間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朝廷中大力提拔嫡系人員,確保政令通達、口徑統一,為再次北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眼看身體日漸衰弱,諸葛亮內心無比焦急。所有的工作準備就緒之後,諸葛亮於該年春天發起了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北伐。

諸葛亮此次的行軍路線,是從漢中走褒斜道出斜谷,最後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紮營,並以此為基地對魏軍展開了北伐攻勢。諸葛亮選擇在五丈原紮營,可以說是眼光非常獨到。五丈原位於如今的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南部,背靠秦嶺山脈,北依渭河,東臨武功水,是一個三面凌空、兩面環水的天然高地。據宋代的《地理通鑑釋》中的記載,五丈原高約二十米,南北長約三千五百米,東西寬約一千米,地勢險要且居高臨下,視野極好,而頂部又較為平緩,歷來都是行軍者的必爭之地。

此外,該地向東距如今的陝西省西安市一百三十多公里,向西距如今陝西省寶雞市五十多公里,向北距隴道僅有幾公里之遙,佔據該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各個方面來看,五丈原都是諸葛亮選擇的最理想的紮營地。不過,最理想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地方,這從諸葛亮之後的遭遇就能看出來。

聽說諸葛亮率部出斜谷後,司馬懿急忙率領部將前往抵擋。當時,魏軍將領都以為應當沿渭水北岸列陣迎敵,但司馬懿卻認為,百姓們多聚集於渭水之南,渭南地區才是雙方爭奪的焦點。於是,司馬懿命令魏軍各部渡過渭水,沿渭水南岸背水構築營壘拒敵。據《晉書》載,當時司馬懿向諸將表示,如果諸葛亮出斜谷後向西駐軍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司馬懿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如果蜀軍出斜谷繼續向東佔據武功,既能遏制住隴道,阻斷魏軍與長安的聯絡,又能對西京長安構成嚴重的威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整個戰局的走向將會出現許多未知,而曹魏“堅守拒戰”的戰略與部署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反之,如果諸葛亮駐軍五丈原,對魏軍則不會造成任何威脅。

蜀軍出斜谷向東,要經過由渭水與秦嶺山脈之間一片狹長且平坦的河谷地帶才能到達武功。而司馬懿命部將過渭水,沿渭水南岸背水建壘迎敵的目的,也意在阻止蜀軍東進。也就是說,如果蜀軍出斜谷東進的話,將會在冒著側面被敵軍攻擊的威脅下行軍。諸葛亮向來用兵謹慎,自然不會採用這樣冒險的戰法。所以諸葛亮率部進駐五丈原看似穩妥,其實正中司馬懿下懷。

另外,還有一個人的意見更是令諸葛亮的處境陷入了絕境,此人就是曹魏集團的雍州刺史郭淮。郭淮向司馬懿進言,應當搶先佔領渭水北岸的北原,一旦此地落入蜀軍之手,不僅北原以東的軍事重鎮陳倉危在旦夕,整個隴右地區與關中的聯絡都將被斷絕。到時候司馬懿的部署依舊會被打亂。司馬懿採納了郭淮的建議後,隨即命令郭淮等人進駐北原。此時,諸葛亮面臨的處境,除了背後一條退路之外,東、北、西三面都被魏軍堵截了。

之後戰事的發展,也正如郭淮所料。郭淮等將率部趕至北原後,防禦工事還沒有完全建好就迎來了蜀軍的猛烈進攻。在郭淮等人的堅守下,蜀軍數次進攻始終沒能攻克北原。諸葛亮眼見遏制隴道的目的無法達成,繼續這樣僵持下去只會徒增傷亡,無奈之下率部西行。

然而,諸葛亮的舉動又被郭淮識破。郭淮上報司馬懿,蜀軍看似向西行軍,其實真正的目的在東邊的陽遂。司馬懿聽從了郭淮的建議,做出了相應的部署。果不其然,蜀軍在當天夜裡就攻到了陽遂城下。戰鬥結果可想而知,蜀軍數次攻城依然沒有任何收穫。

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就這樣在與魏軍的對峙中堅持了幾個月。在此期間,諸葛亮數次尋找時機與魏軍交戰,而司馬懿則命令部將們堅壁拒守,以逸待勞,對諸葛亮的計策更是見招拆招,概不理睬。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諸葛亮為了逼司馬懿出戰,給他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諸葛亮原本是想借此羞辱司馬懿的同時,激起曹魏眾將的憤怒,令魏軍主動出戰。

結果,司馬懿假惺惺地當眾表態,要上表天子,率眾將與諸葛亮一決雌雄。請戰書一來一去數日已過,眾將的怒氣已經消了一半,再加上衛尉辛毗帶著魏明帝的手諭,持節督鎮軍中,命令司馬懿等人一概不許出戰。此出鬧劇就這樣被司馬懿與魏明帝的一唱一和輕鬆給化解了。

諸葛亮的結局也都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在與魏軍對峙的過程中憂思成疾,最後病逝於五丈原。而五丈原也因為諸葛亮成了後世中家喻戶曉的一處名勝,至今在五丈原上還立有後人為紀念諸葛亮而修建的廟宇。據相關學者考證,五丈原諸葛亮廟應該始建於西晉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因為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曾於西晉時期在眉山縣擔任過多年的縣令,極有可能是他在職期間為了紀念先祖,於五丈原修建廟宇以供祭奠。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經過數次修繕,五丈原諸葛亮廟內的古建築,至今依然高大雄偉。

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地理通鑑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