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青銅器裡的國寶,竟然藏著華夏命運之戰細節,這個細節你知道多少?

1976年11月份,陝西省臨潼縣零口鎮某位村民平整自家土地時,從地下發現一批青銅器,這批青銅器中有一件名為“利簋”的國寶。“利簋”其內壁上共刻有4行約三十三個銘文,正是這篇銘文卻引起史學界的軒然大波。原來“利簋”內壁上記載了一件有關華夏命運之戰的細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青銅器是我國有文字以來,最為重要的和象徵意義載體,並且不少青銅器器身都篆刻銘文。銘文對於古人而言,只是將他們生平所見所聞還有一些大事記載於上面。對後世專家來說,如果能弄清楚這些銘文到底記載著何種細節,便能結合史料推斷出歷史當中不為人知的大事小情。“利簋”是西周初期一件精美的青銅器,而它之所以會在史學界引起軒然大波,還是因為那篇銘文記載了牧野之戰的具體開戰時間。

牧野之戰標誌著商朝滅亡,周武王姬發則是順應天下民意成為華夏大地正統之王。然而,史學界一直對於牧野之戰到底發生於哪年有不同看法,譬如《竹書紀年》記載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27年;清朝初年的《歷代甲子考》則是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發動對商朝大戰。此外,各個朝代歷史專家都曾經提出過牧野之戰具體發生年代。之所以牧野之戰如此重要,就是因為這場戰役決定了商朝至周朝的延續。3000多年前華夏大地上,周王和商紂於河南中部發生的這場曠古至今的大戰,可以說徹底改變了華夏命運。

“利簋”內壁上原原本本記載了牧野之戰的開戰年代,原文如下“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銘文大致意思是:在歲星當的甲子日早晨,周武王與商軍展開大戰,過了一夜便,將商朝軍隊徹底打敗佔領朝歌。由於“利簋”上的這篇銘文並沒有寫出到底是何年何月發生的牧野之戰,據後世專家所推斷,這篇銘文有寫到“夙星”“昏星”。再結合星宿圖分析,應該是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間6:00左右,周武王對商紂發動“閃電戰”,12月29日,周武王便佔領了朝歌。

由於製作“利簋”的主人乃周武王手下一員虎將,他的所見所聞應該是比任何專家的說法都更有說服力。不過夏商周斷代工程科學小組給出的說法,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44年1月9日,與“利簋”所記載的1050年還差了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工程,1995年開始,國家科委邀請各地文史類專家多次召開座談會,因此這些權威大拿所給出的看法也頗有可信之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死物”記的時間對,還是近現代文史專家給出的看法準確?

在我看來,還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科學小組給出的說法更加靠譜。因為大家想想,“利簋”那篇銘文並沒有明確記載任何年代,只說了周武王是趁著早晨霧氣向著商朝軍隊發動決戰。即使銘文上寫道星象排列,後世專家也透過星宿圖認定牧野之戰是發生於1044年。然而這3000多年以來早已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不管是天上星宿,還是華夏大地上的地殼變動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則是結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夏、商、週三個歷史時代的綜合科學專案。所以筆者認為,僅靠星宿就想推斷出牧野之戰存續年代不太靠譜,還是要通過歷史典籍,結合出土文物,與科學分析化驗,才能得出歷史上的這些未解細節。

參考文獻:史記、竹書紀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