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低慾望青年王國安:我不是慾望控,我只是愛好不夠

近日,一則微博話題衝上熱搜:

年輕人適合過低慾望生活嗎?

一則綜藝節目“新相親大會”上有一位男嘉賓,名叫王國安,他碩士畢業,今年26歲。

據他自述,隨著年齡漸長,他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了“低慾望青年”。

該話題獲得了2。4億閱讀,1。8萬討論。

明星、大V、網友紛紛討論轉發,該節目嘉賓、演員柳巖也強調:“低慾望並不是對自己不好,理解別人並不干擾旁人為前提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不同,也不失為一種真善美。 ”

“低慾望”就是和消費主義相反,對物質的慾望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過一種簡單、平凡的生活。

01 生活的減法

提到“低慾望”生活,

許多人浮現的會是一種苦行僧式禪修。

吃粗茶、飲淡飯、食冷水……

實際上,低慾望≠無慾望,

而是降低某些非必需的慾望。

近幾年,消費主義大行其道,

《女生必敗的十個大牌包包》、

《2021新款電子產品》、

《家居必買智慧家電》……

可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每當我們想要購買時,有多少次不是出於“必需”

而是被廣告的氣氛多打動?

“這麼多人買,我也要。”

“買就買了吧。”

但是慢慢的

身旁、家裡的東西越來越臃腫不堪。

買來就擱置的跑步機

用了一次就懶得用的麵包機

酸奶機、豆芽機、消毒櫃……

網友甚至總結了《買了就後悔的十大家電》名單

物質

的極大豐富導致了人的生活疲憊不堪

“極簡”、“斷舍離”、“北歐風”

開始在小範圍內流行

人們慢慢意識到,生活需要做減法。

02內心的平靜

看過一個影片,日本有一類特殊的人群

“啃老族”:他們通常和父母住在一起

10年不出門,不工作、不社交、不結婚

家裡一團亂,父母苦不堪言

這種並非是“低慾望”

而是將壓力轉移到了別人的身上

真正的“低慾望”是自我生活的簡單

簡單的人際關係

簡單的生活方式

簡單的社會交往

生活簡單了,時間變多了,人也擁有很多快樂

也許,從明天開始

我們也可以嘗試低慾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