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案多星】檔案資訊化是如何成長的?記住這些,你的檔案會更加成功

我們上期說到了,檔案資訊化的起步階段,是從20世紀的70年代到90年代,

這段時間內,不少的檔案工作者為我們開拓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而在這之後,我們就需要將檔案資訊化進一步推動,為此注入新的動力,使檔案資訊化這一活動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資訊化是如何成長的

?記得收藏哦。

往期也分享了關於檔案管理的專業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檢視往期文章,關注並回復“檔案管理”即可領取精心準備的資料

檔案管理,我來幫你,我是案多星

一、 檔案資訊化的成長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這將近10多年的時光中,

檔案資訊化正式進入了起步階段,這也彰顯著, 檔案工作已經從傳統的手工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了。

而僅僅是短暫的起步階段,不能滿足檔案工作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所以要想辦法,繼續推動資訊化的成長,而資訊化的成長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概述:

1. 推進方式由自發向自覺過渡

這個階段檔案資訊化建設的主要推進方式仍以機構自發開展、分頭探索為主。

不過這種自發行為的規模迅速增加。

據統計,到20世紀90年代末,檔案工作中使用的計算機數量已超過1萬臺。

同時,在國家層面也逐漸採取了一些舉措促進檔案資訊化建設。

比如,1996年國家檔案局開始對國內的計算機檔案管理軟體進行測評和篩選工作。

不過,對於檔案資訊化建設,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尚無統一的規劃。

2. 設施部署很快,服務水平不高

此時購置計算機的檔案部門迅速增加,有些檔案部門開始部署內部網路,並和其他系統相連。

到21世紀初,全國檔案部門擁有微機26000多臺,伺服器1500多臺。

檔案管理軟體的應用較為普遍,據不完全統計,軟體種類達到1000多種。

但是總體上檔案資訊化得到的外部支援仍然較少,

面向檔案資訊化工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

很少有機構在運作檔案資訊化專案時向外部諮詢;外包業務主要在數字化操作、資料錄人等手工勞動領域;通用性的軟體有所發展但是尚未成熟。

3. 軟體獲得推廣,傳統方法得到改進

檔案輔助管理軟體的建設仍然是檔案資訊化成長階段的發展重點

光碟、條形碼、多媒體等技術不斷得以應用,其功能也不斷拓展

,包括:

(1)網路功能的增加,從最初的單機版發展到客戶機/伺服器(C/S)模式、瀏覽器伺服器(B/S) 模式的網路版,並開始與辦公自動化等其他應用系統互聯互通。

(2)覆蓋管理環節的增加,從編目、檢索發展到歸檔、立卷、庫房管理等多個環節。

(3)檢索功能的增加,從基於機讀目錄的自動編目、聯機檢索發展到檔案全文資訊儲存與檢索。

4. 電子檔案管理成為熱點

電子檔案的大量產生,採用

傳統的管理方法難以保護其作為檔案必須具備的原始性

、可靠性,甚至連起碼的可以識讀的要求有時也無法滿足。

這給檔案界帶來了巨大挑戰。鑑於電子檔案將是資訊社會檔案管理的主要物件,

電子檔案的歸檔與管理因而迅速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

從人們的生活發展至今,有很多的困難與挫折都在阻礙著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是隻要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就一定會有嶄新的明天。

如同現在的“

檔案管理系統

”一樣,雖然在資訊化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工具的弊端都解決不了,但是現在也同樣被解決。

“檔案管理系統”已經實現了對檔案管理工作的流程簡化。提升了工作效率,

並且還對檔案庫房,電子檔案等等帶來了新的管理方式,一躍成為了流行的檔案管理手段

如果是你,你會嘗試使用它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檔案管理系統”“檔案數字化”,關注搜尋“案多星”,你想要的都有!

這期就說到這裡,覺得有用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有問題可以關注諮詢我,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下期再見。

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