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回鶻文契約文字結構研究的新成果

我和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劉戈教授是在民族古文字學術會議上認識的,她研究西北民族古文字回鶻文。我主要研究西南地區苗、侗等方塊民族文字以及女書,後來又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中國西南地區瀕危文字的搶救、整理與研究”。雖然我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不同,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友誼。每次參加學術會議,我們都彼此感受到一種學術情懷,欣賞對方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一開始的“投緣”,到後來越發明白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太較真”。

最近幾次開會再次遇見,雖然我們都已經退休了,但都忙得不亦樂乎。劉老師向我介紹了她的近期工作和遠期規劃,話語間流露出焦慮,既為發現的問題又為那麼多要做的工作,感到時不我待。每當說起一些關鍵、要害之處,她總是很激動,希望把一些學術問題匡正,不能給後人留下一堆糾纏不清的問題。

近日,劉老師給我寄來了她的新作《回鶻文契約文字結構與年代研究——于闐採花》(中華書局2020年版)。我看了一下,僅目錄就有好幾頁。那密密麻麻的條目,都是作者憑著一種責任感而致力於澄清的學術問題,也是她給自己出的難題。那一條一條的考證、一字一字的推敲,都是作者的心血!雖然我完全是一個外行,但忍不住談一點粗淺的感受和深深的感動。

第一,學術的連續性,層層深入。真正的學者對自己研究的領域,不是蜻蜓點水,而是不斷深入。前些年,劉老師曾經給我郵寄了她的一本大作,即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的研究成果《回鶻文契約斷代研究——崑山識玉》(中華書局2016年版)。這次寄來的《回鶻文契約文字結構與年代研究——于闐採花》,也是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的研究成果。前者不僅發現了回鶻文契約中帶有規律的文字現象,而且透過8件文書驗證了自己的成果。後者則進一步從文字角度找出了針對契約的斷代因素,並由此產生了一批研究古代突厥語的語言結構、歷史分期的調查材料。這些紮實可靠的調查資料,對研究回鶻文契約手寫文書所承載的資訊具有重要價值。

第二,學風紮實,老老實實,對文獻進行調查研究,可信可靠。作者透過對回鶻文一字一字臨摹抄寫的“笨”辦法、真功夫,奠定了紮實的學術功底,所以才能咬文嚼字地做文獻調查研究。因此,材料經得起檢驗、觀點經得起推敲,是科學可信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三,堅持真理,不盲從權威,不人云亦云。作者不僅敢於對國內學者的某些材料和說法提出質疑,而且對頗有影響的外國學者所依據的材料、所得出的觀點,公開在國際會議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顛覆了一些成見,這尤其難能可貴。劉戈教授的工作已經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要感謝劉戈教授給了我一個瞭解和學習回鶻文的機會。做學問就如同登山,有時路很清晰,險峰在望;有時風雨不期而遇,看不清方向。但是,攀登者心中有目標,堅持走下去,最後就有領略無限風光的幸福!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