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進入隆冬時節,現如今有供暖等措施,古人又是如何生存的

導語: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類基本已經不再受到外來環境的威脅,即便是北方地區,到了冬天也能過上一個暖和的節日。

但在古代,即便到了明清時代,普通人沒有空調和暖氣瓶等先進機器,他們就只能依靠增添衣物去抵禦寒冷,但對於上層皇族或者達官貴人來說,在保暖問題上手段就要比他們先進多了。

古代冬天,與現代的冬天的區別

相比於古代,由於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冬天的寒意已經不沒有過去這麼難熬。不過在工業還的技術還沒有出現的古代,冬天寒冷遠比現在高,還曾出現過四個讓人恐懼的寒冬期,這四個寒冷期不僅讓無數的老百姓生活艱難,甚至連皇朝的統治也面臨著滅頂之災。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的一次寒冷期在西周時代,由於年代久遠,具體如何發生已經無法查探,唯一知道的是這次寒冷期的出現地點應該是在河南。

因為在《孟子》一書中曾提到這次的寒冷期的情況,它寫道“豹、犀、象而遠之”,從中國的地理環境分析,有大象繁衍的古代應該是河南,而從考古者們那裡也發現,周朝確實出現過一次溫度急降的時期。

而第二次則是五胡亂華時期,有不少人認為晉朝的滅亡是晉朝皇族子弟互相殘殺造成,但從史書瞭解到,北方的極度寒冷,導致五族無法生存,這才導致五胡被迫向中原遷入,進而引發戰爭。

第三次則是南宋時期,根據《宋史全文》記載,當時“西湖冰河”,西湖地區附近的河面結成的冰厚實程度比以往都大,連行人都能走,所以後世將其定位中國的第三次寒冷期。

至於第四次便是明末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小冰河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因為這個而頻繁與明朝南下開戰,從而導致明朝在內外交迫中滅亡。

古代的禦寒手段有哪些?

上述四大寒冷期,對中國生存環境影響最大,不少老百姓因此死亡,但對於高貴貴族的人來說,他們的保命手段可多的去了。

以皇族為例子,他們身在皇宮之中,有高大的城牆作為掩護,為他們抵禦不少寒風的侵蝕,同時他們的保暖方式也花樣繁多。這裡舉例說一些古代皇室較為常見的保暖方式。

第一是火地取暖,這是一種原本流傳在少數民族的保暖方式,但在明清交替的時候,這種手段開始在全國流行起來,根據《東韃紀行》記載,這種保暖方式屋內亦感溫暖,不穴居亦可過冬。

火地取暖的基本手段,首先在屋內建設一個火坑,然後在地面下用磚石打造一條連線火坑的煙道管,那麼燒火的熱氣便會順著煙道管流入房內,讓房間的溫度升高。

另外皇宮內還有一些地方安裝了排煙道,這些排煙道有兩種用途,一種是將屋內的部分熱氣排出,保障屋內空氣流通,防止熱氣中的有害氣體長期留在屋內,對住宿者產生危害。第二種則是透過排煙道將熱氣流向屋外,讓它流向紫禁城的其他地方,使得紫禁城溫度升高,讓宮中的人也能得到暖氣的保護。

第二種就是暖閣,這是一種有著長遠歷史的保暖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不少詩人的詩中都有對這些暖閣的描述,如白居易的《別春爐》就這麼寫道:暖閣春初入,溫爐興稍闌。可見暖閣的實用性有多好。

暖閣的製作方式很簡單,那就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房間放置一個暖爐,這些房間一般不大,以便將暖氣集中在一起,同時在宋代有些人還會使用紙帳放在床上,這些紙帳一般很厚,傘面都是密封,以保證睡覺的時候,暖氣流入不易散出。

不過相對高官子弟的暖閣,皇宮內的暖閣就要更為先進許多,它們不用火爐,而根據火地取暖的方式,將火坑地區改造成火道,在火道下建立一個地下室,將火炭放在地下室中,讓他們產生的熱氣順著火道灌入房中。同時清代的的時候還有專門負責幫助皇族取暖的特殊機構,名叫惜薪司,據說地位還十分高。

取暖不易,防火更難,古代的防火技巧同樣不簡單

除了這些,古代還有其他的保暖方式,如手爐、暖氣火牆、湯婆子等,都是古代上層人士常用的保暖手段。

至於一般老百姓,他們一般只能依靠挖坑取暖,燃燒炭柴的方式讓自己保暖,然而這種手法危險很大,在冬天時節,寒風經常吹起,導致不少火炭被吹起而導致火災的出現,那麼這時候如何在冬天防火,就成為統治者的難題。

在現代社會,防火滅火有消防人員,而在清朝時期也有專業的救火人員,那就是火班。不同的時候這些火班一般只負責紫禁城的防火事務,人數大概在數百人左右。

不過他們防火的手段卻是十分的多樣,除了長期使用的水桶,負責應急施救以外,也會使用其他的手段,如火叉、火鉤以及鉤鐮等,這些都清朝以及過去年代最常用的防火工具。而除了這些,明清時代因為西學東漸的原因,還衍生出其他的防火道具出來,那就是水銃。

水銃的使用原理,與現代的抽水器有一定的相似,那就是利用氣壓原理,將水抽出,進入加大放水量和力度,它由四個人負責操控,一半的人負責壓水,一半的人負責抬水。抬水的人利用水銃的機器將真空灌入水銃的水桶之後,再有壓水的人將水桶的水射向火場。

結語:

這些隱藏在皇宮的保暖和防火手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消失在世人的眼中,不過並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古代人在生活應用上智慧。

人類現在文明的延伸,就是靠著他們古代人一步步探索走到現在。瞭解和研究歷史,有時候從細節入手,或許能得到更多讓人意外的答案。

參考文獻:

《宋史全文》

《東韃紀行》

《三輔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