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細看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四大叛徒,結局如何慘不忍睹!

說到秦始皇嬴政,這位功蓋千秋的皇帝一掃六合統一了天下,為整個華夏文明奠定了基石,更成為了後世皇帝的楷模。他所創下的千秋霸業為後人一直歌頌著,然而嬴政的一生卻遭到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難。自小跟著父親異人漂泊在異地,受盡了旁人的欺凌和白眼。

在如此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嬴政沉穩早熟的性格。雖然後來與父母回到了咸陽,但在這咸陽城中的磨難,並不比在趙國為質時要少。在他的少年時期先後經歷了華陽太后專權、立儲紛爭、父親病逝、太后專權以及丞相專權等磨難。即便在加冠親政之後,依然遭到了所親信之人的背叛,其中這四人的背叛更是讓嬴政心痛。

公子成蟜是嬴政的父親嬴異人在撇下嬴政回咸陽後所生的子嗣,在華陽太后的干涉下早先被立為儲君,之後在嬴政被立為儲君後,成蟜被封為長安君。在宮廷內出生的公子成蟜與嬴政的經歷不同,他從小便生長在父母慈愛之中,所以生性單純腹中無韜略。原本可以在咸陽城內養尊處優地當個閒散王爺,對公子成蟜簡直再適合不過了。

然而在秦國與趙國交戰期間,公子成蟜突然不想這麼碌碌無為,而是選擇率軍親征上了戰場,在秦相呂不韋同意後要求讓公子成蟜帶著大將樊於期上戰場。然而戰爭並沒有少年心中想得這麼簡單,在與李牧的大軍交戰後,由公子成蟜所帶領的秦軍全然潰散,最終還是樊於期裹挾著他從戰場逃出。

由於秦軍法制嚴明,對於這種奇恥大辱的敗仗,如果樊於期帶著公子成蟜回到咸陽必定會遭到重罰。於是逃離戰場後的樊於期,便帶著公子成蟜投奔了趙國。這邊得知公子成蟜叛國後嬴政火冒三丈,於是派王翦、王賁等大將討伐趙國,最終將公子成蟜殲滅。

如果說公子成蟜的反叛不會對大秦造成什麼反噬的話,那麼羋啟的反叛則是對秦國和嬴政有著慘痛的教訓。羋啟同華陽太后是同宗,都是楚國人,而羋啟的父親就是當今的楚王。然而,羋啟多年來一直在秦國為華陽太后效力。

在朝臣和宗門內都有呂不韋的門生,嬴政想要親征就不得不啟用華陽的勢力,而羋啟在為嬴政效力後辦事妥當為人也謹慎謙恭,不久後便成了嬴政最得力的大臣,遂封羋啟為昌平君。此後在抗衡呂相黨羽和平叛嫪毐中昌平君都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作為嬴政最信任的人,羋啟卻背叛了秦國,回到楚國稱帝了。

羋啟最終的下場依然是在楚國滅後被嬴政所斬,但他的背叛著實讓嬴政感到傷心。而說到另一位秦國背叛嬴政的人,連死後都差點威脅到嬴政,這個人就是樊於期。

樊於期原本是秦國的將軍,然而在呂不韋執政期間,樊於期被排擠在秦軍的權力範圍之外,於是樊於期與丞相素來不和。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呂不韋居然派他跟隨公子成蟜出征。

樊於期並不傻,雖然他看不懂高層的博弈,但隨公子成蟜出征這件事很明顯就是一道催命符。首先命公子成蟜出征就是呂不韋害死成蟜的詭計,又因為樊於期與呂不韋不和,所以順勢讓樊於期出征。如果公子成蟜死在戰場上,即便樊於期能活著回到咸陽也免不了被追責。

所以從上戰場後,樊於期就想好了要叛國。於是他將公子成蟜從戰場上帶出來,對他和外界都說公子成蟜才是秦國儲君,理應成為秦王。如果樊於期自己叛國,可能嬴政並不會動怒,但如今他卻裹挾著公子成蟜要圖謀篡奪他的位置。這讓嬴政十分惱怒,於是便命人滅了樊於期的全族。

後來的樊於期逃到燕國後,得知了燕太子丹命荊軻刺秦的行動,還甘願奉獻自己的頭顱,由此可見兩人的仇恨有多深。然而樊於期也只能算是嬴政第二恨的人,嬴政最痛恨的人自然要屬他母后的男寵——嫪毐了。

結語:在嬴政還沒親政前,權力一直由太后趙姬把持。而作為趙姬的男寵,嫪毐結黨營私收納門生,在朝中的地位比丞相呂不韋還高。關於他,嬴政原本打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的嫪毐竟然打起了篡權的旗號帶著人佔領了咸陽城。雖然最終兵敗被擒,但這解不了嬴政的心頭之恨,於是將嫪毐用以車裂之刑折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