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大理上千條魚跳出洱海引發市民擔心,這是魚類發出的預警嗎?

最近大理洱海出現了魚兒翻滾跳出水面的現象,在洱海中,大量魚兒爭相躍出水面,引來大量市民圍觀。

我們知道,在我們的文化中自然界的異常現象總是關乎著人類的命運,此次大量魚兒爭相跳出水面也引來了當地人的擔憂:這會不會是地震的前兆。

魚兒為什麼跳出水面?

雖然地震發生之前,會有一些動物出現異常行為,但是此次魚兒跳出水面的行為和地震無關,而是自然現象。

我們知道, 魚兒的生活也離不開氧氣,但是它們和人類不同,不能透過肺部呼吸,而是透過魚鰓進行呼吸。

魚鰓上有很多絲狀的組織,像梳子一樣的結構,這些被稱為“鰓絲”,在呼吸過程中,魚兒會先用嘴巴吸入水,然後將水從魚鰓處流出,而鰓絲可以捕捉水流中溶解的氧,供身體發育需要。

一般情況下,魚類紛紛跳出水面多發生在夏季,尤其是在一天之中最炎熱的時候。

在正常情況下,空氣中的氧氣會溶解在水中,但是在不同的溫度下氧氣的溶解度不同,在20攝氏度的環境下,1公斤的水能溶解9mg的氧氣,但在0攝氏度時,1公斤的水能溶解14。6mg的氧。

也就是說,水的溫度越高溶氧量越低。當水中的氧氣減少時,此時魚類就可能會因為缺氧而窒息,從而導致紛紛跳出水面。

除了溫度的變化,暴雨也將會導致魚類在水中難以呼吸。

前陣子廣東一個地方的池塘中也發生了大量魚類紛紛跳出水面的事件,經過當地調查發現,當天曾經下過一場暴雨,而該池塘的水質比較差,暴雨導致底層的腐質物漂浮在水面上,導致魚類難以呼吸。

除此之外,微生物在分解腐質物的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氧氣,產生很多酸性物質,導致池塘環境不適合魚類生存,所以魚類才紛紛跳出水面。

不過洱海的魚類跳出水面的情況和廣東池塘的稍微有些不同,廣東池塘跳躍出的魚類是攀鱸,這種魚類可以用魚鰭在陸地上短暫行走,尋找別的水源。

而洱海跳出水面的魚是白鰱魚,這種魚生性好動,喜歡跳躍。據當地漁民介紹,這群白鰱魚很可能是追逐食物,而聚集到當地,由於活潑好動的性格,使得當地的魚類受到驚嚇而引起騷動。而這又引起白鰱魚紛紛跳出水面,因此才出現了當地上千條魚紛紛跳出水面的奇觀。

魚類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美國科學家們曾經做了一個動物是否能預測地震的實驗,在該實驗中,科學家們測試了動物的異常行為出現的原因,結果發現,動物的行為並不能準確預測地震,比如:雖然在地震狗會狂吠,但是當外面經過了一輛小卡車或者有異常聲音時,狗也會狂吠。

換句話說,動物雖然能夠對地震做出反應,但是它們並不會單獨為地震做出特定的反應,因此我們無法從動物的行為判斷地震是否到來,所以動物的異常行為和地震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絡。

其實這一點比較好理解,我們知道,生物的行為是受基因控制,而基因又會接受自然選擇所控制,而大多數生物壽命較短,能夠遇到地震的次數有限,或者完全不會遇到,因此它們沒必要浪費能量專門演化出一套應對地震的機制。

比如:人類的嬰兒在看到蛇時會哭,但看到殺傷力更大的槍時卻不會害怕,這就是因為在過去我們不會遇到槍,所以我們的身體沒有演化出應對槍的機制。

其次,動物並不能未卜先知地判斷當地會發生地震,而是地震發生之後發出的聲波,被動物捕捉到,導致動物出現異常行為。而現在在地震發生之時,我們國家也可以透過地震預警提醒人們撤離,這種地震預警模式比動物的行為更高效且準確,所以我們現在不用透過動物的異常行為來判斷地震是否發生。

總結

魚類集體跳出水面其實是非常自然的情況,這是因為水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在缺氧環境下魚類有可能因窒息而跳躍出水面。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魚類在受驚時會跳躍出水面,比如:東北地區冬季捕魚時,魚類會因受驚而跳出水面。

此次洱海的魚類之所以會跳出水面,一方面和水中的溶氧量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受驚而跳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