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孫傳庭是明朝的軍事家,為何在明朝滅亡後卻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人?

孫傳庭本是山西代縣人,在萬曆年間的科舉中考中進士,在崇禎明朝末年時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官升一級,成為兵部尚書。在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的時候,由於糧草兵力不足,裝備損耗嚴重,朝廷催戰急切,不得不草草率兵出征,力戰而死,馬革裹屍。次年北京被闖王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明朝滅亡。

孫傳庭真的像明史中那麼厲害?大明失去他之後就不行了嗎?其實並不然,孫傳庭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明朝外又內患的時候,他多次的擊潰農民起義軍,維持了明王朝的延續。雖說在他戰死的第二年裡,明朝滅亡,但是我感覺明朝滅亡並不是他所能夠扭轉的,所以說就是他沒有戰死,頂多能讓明朝多延續幾年,但是絕對不會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明朝早在根子上就腐爛了。其實早在萬曆年前的時候,明朝的下坡路就走的非常快速,自從萬曆三大徵之後,明朝的國力就有所下降,大家都知道,在萬曆初期的時候,內閣大學士張居正改革朝政,實行一鞭法的收稅政策,在初期的時候確實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張閣老死後,民間的稅吏就採用兩個收稅的器具,一個大斛一個小斛。年景好的時候用大斛,年景不好的時候用小斛,所以自從張居正死後,民間的百姓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境地。年景好的時候面前過活,年景不好的時候流民遍野,大明的江山社稷已經動搖了。

加上後來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朝堂上的黨爭嚴重,內廷和士大夫相互潑墨,早就沒有了原來眾志成城一心治國的景象。到了天啟皇帝的時候,內廷掌權極大,士大夫階層被迫害嚴重。朱由檢就是這個時候看出了宦官的禍亂後果,等到他登基的時候,一心的重整朝堂,忽視了士大夫的害處。造成崇禎早年的時候,官員之間貪汙受賄等等惡行橫行。百姓生存環境大大縮減,起義反抗已經成為百姓的唯一活路。

第二,天災人禍。雖然崇禎皇帝勤於政事,隨後也整治了士大夫階層,大明朝有了喘息的空隙,但是隨之而來的確實天災,各地都處於乾旱之中,加上邊關戰事吃緊,賦稅徭役還保持著高壓的形態,民間百姓的不滿終於爆發,形成了清剿不滅的起義軍。所以說天災是起義運動的導火索,也是壓倒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三,多年的宿敵。眾所周知,明朝建立之後,軍事實力的重心一直處於北方,對於草原上的威脅一直都非常的看重。不過隨著蒙古王廷的分裂,邊疆不再和原來那樣一般,可是隨後崛起的女真就打破了這種安靜,加上三大名將的相繼逝去,大明的邊關再次吃緊,遼鎮成為九邊中受力最嚴重的一方。多方的原因,大明在遼鎮節節敗退,已經不敵滿清。

所以除非孫傳庭當上皇帝,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否則大明的敗亡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一個孫傳庭已經救不了大明,所以說他的死只能是加快了明朝的滅亡,而不能說大明因為他的死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