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G7夥伴大會:一場物流行業的"進化"論

文|智慧相對論

作者|曾響鈴

進化一旦開始,便不會輕易停止。

自2016年“智慧物流”被首次全方位提起後,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等發展,探究物流行業如何進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具體又落在兩個方面——進化力是什麼?進化方向往哪走?

7月30日,以“進化力”為主題的“2021G7夥伴大會”,拉開了物流行業關於“進化”探討的新序幕。

此次大會覆蓋了與物流相關的金融、能源、保險、裝備等諸多風口行業,彙集了消費物流和生產物流各個鏈條上的大小玩家,如物流公司、貨主公司,科技公司,汽車製造主機廠、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等。這給我們瞭解智慧物流的進化提供了一個絕佳觀察視角,不妨一起來看看。

一、像生物一樣進化的智慧物流,走到哪了?

過去多年,國家將智慧物流作為行業降本增效的重點方向。即透過智慧裝備、物聯網等提升貨運安全、貨運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來看,智慧物流在安全、效率和成本等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改善。而G7過去兩年的實踐資料,也是行業變遷的一個縮影。

以貨運安全為例,G7創始人&CEO在大會上跟大家分享了一組資料。透過智慧硬體裝置+平臺演算法+人工干預的主動安全協同管理模式,在過去兩年與G7合作的同一批客戶中,其運輸千公里高風險時長次數下降了49。3%,事故率下降了19。9%,賠付率下降了40%。簡單來說,透過G7服務,每天大概能將一個司機,從大家不希望看到的事故中拉回來。

再看幾個與G7合作的例子。

蒙牛20多個工廠、1600多條運輸線路,透過與G7的合作最終實現產品新鮮度100%,到達準點率99%的指標。

濱拓物流透過G7合作搭建數字化經營平臺後,從訂單、貨調、車調,從核算、財務到支付,透過一套系統即可全部搞定,效率大大提升,如整體調車效率直接能夠提升6倍之多。

而藉助G7的物聯網和智慧裝備、大資料,鄂爾多斯煤從坑口出來,到運到南方電廠的時間從原來的45天變成15天,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可以看到,藉助智慧物流,物流行業的安全、效率、成本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緩解,但還遠遠不夠。如總體物流成本依然偏高(當前我國物流成本佔GDP成本大約為14%,發達國家約為8%)。

簡單來看,當下運輸標準化消費品的消費物流數字化程度高,但用於運輸生產消費品製造原料的生產物流資訊化程度不夠,人貨車錢的數字化連結程度不夠,都讓物流成本變高。

比方說,企業製造商品要用電,運輸煤炭成本高,導致商品製造成本高,看起來商品快遞費不貴,但在其製造前的物流成本已變高了。再比如很多交易結算場景仍然線上下,帶來車隊管理司機開支困難、司機要款週期變長等,這些都拉昇物流成本(管理成本、信用成本等)。

如果一切都能數字化可視和線上化處理,成本顯然會大大下降。可見,物流行業的進化,跟生物以群體進化為基本單位一樣,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群體實現連結,並協同進化。此次G7夥伴大會提出“無夥伴不進化”的原因即基於此。

而基於物聯網帶來的產業協同、多元共生的生態資料驅動,才是物流行業的“進化力”。行業要駛向數字高速公路,這是“入場券”,需要整個物流生態實現數字化。

二、加速智慧物流進化,需要解決哪些難題?

那麼當下要加速智慧物流進化,如何將“進化力”進行最大範圍的提升,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是搭建全方位的物聯網基礎服務,即實現安全、裝備、結算等物流基礎的數字化,這是產生資料的基礎。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進行全鏈路的數字化升級。即將物流的三要素(流體、載體、流向),向著流體可量化、載體智慧化、流向可控化進化,從而實現經營數字化,以提升安全、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煤炭到電廠的運輸為例。由於流程複雜,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在冬季儲媒高峰期,在熱電廠門口司機要等待數小時乃至三天兩夜,導致司機運輸效率大大降低,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從煤炭運動電廠的途中,中途會不會出現換煤、偷煤的現象,不好把控。司機運費線下結算週期太長等等。

而透過G7與相關方的合作,是如何讓整個過程變得更高效和安全的呢?

首先是將整個這個場景中所有裝置全部智慧化。如吊車、集裝箱,運輸車輛的車頭、車掛、場站等,讓每一個裝置都能通話和連線。以小G(煤炭甩箱)為例,其不僅是一個物理集裝箱,還可以“說話”,能夠實時記錄其執行和使用軌跡,如位置、重量變化等等。

其次,搭建一個平臺,讓運輸途中煤炭的位置、載重和運輸路線實時可見,如車輛駛出電子圍欄會報警;運到電廠後煤炭質量檢測的資料可實時上傳反饋,從而構建一個可信任、可監控的閉環。

透過這一系列升級後。一方面司機等待時間變短了,效率大大提升,從三天一趟變成一天五趟。原因在於,透過數字貨艙(煤炭版),小G,司機運輸的煤炭成了一個可量化的、打包好的“標準商品”,既可以快速實現車貨匹配、裝卸等,也能裝上即走,且結算週期變短,在過磅的同時,結算已經結束(抬槓秒結)。另一方面,貨主也不用擔心被調換貨,因為整個過程都因為IoT連線實現“可視”。

第二 資料流通才能產生最大價值。即需要將物流的各種元素“人車貨錢”進行資料貫通,這決定能多大程度釋放數字化的賦能。

簡單來說,就是要用資料來“點亮”傳統物流運輸中的“盲區”,讓其變成“亮區”。

比如G7透過對6萬輛運營資料的實時跟蹤,從中總結出影響貨運安全運營的300個因子,為貨運安全風險提供了精細化管理的基礎。

再比如透過智慧裝置和物聯網,讓貨物運輸過程中載重變化、溫度變化、顛簸變化、行程變化等都可以看到,那麼貨物的安全隱患將大大降低。如透過震動地圖避開易發生顛簸的路線,透過遠端調節車廂溫度,降低生鮮商品的受損率。

當然,點亮還不夠,還要讓資料流動起來,最終實現全鏈路貫通

。如基於車輛和司機的資料,結合保險公司的出險資料,最終能讓車主與保險公司制定合適的保險費用,實現雙贏。又能給投資公司和金融公司作為重要參考,給物流公司和車主融資增加說服力。

總的來看,就是以大資料為支撐,建立去中心化的網路,實現多元共生、產業協同。最終實現讓資料為貨物流通創造舒適的體驗,讓物流行業從“人管人”變成“平臺管機器人”,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什麼意思呢?就是隨著貨運車輛駕駛、車廂、車掛等智慧化程度不斷變高,它們將變成一個個能自我感知、自動調節的貨運機器人,且這些機器人資料互通、相互連線成一個平臺可控的貨運機器人網路。

以冷鏈運輸水果為例。為新鮮水果安全運達目的地,需要考慮減少溫度、震動影響水果品質,也要提高運輸時效、避免不必要的損耗。

傳統模式下,司機先要依靠經驗選一條震動、運輸時間少的路線,途中又要不時停車檢視、調節車廂溫度。同時還要在保證安全情況下儘早送達(可能少不了疲勞駕駛)。而作為車隊管理者,要不間斷聯絡司機瞭解車輛在途情況,為貨主反饋資訊。

但在貨運機器人網路下,基於大量車輛感知資料早已為貨運路線描繪出“震動地圖”,基於溫度感知裝置,讓車廂溫度實時可知,並在必要時遠端調溫,並實時反饋車輛在途位置,水果所處狀態等。而藉助自動駕駛,又能減少司機長途駕駛疲勞,提前規避突發風險等、提升貨運安全。車隊管理者、貨主也無需聯絡司機,進行“人管人”,而透過平臺數字化資訊,管理一個個“貨運機器人”,不僅大大提升了可管理的車輛數目,也提升了效率。

三、物聯網浪潮下,進擊中的物流行業往哪走?

如今智慧物流要發展,以大資料為進化力,透過群體進化已成為行業共識,那麼智慧物流接下來發展方向有哪些變化呢?

第一,進化重心從“消費物流”到“生產物流”。

過去十年,藉助電商的快速發展,以非生產型商品或消費品為主的消費物流,其資訊化程度已經很高,無論時效(當日達、次日達)、成本、安全(可追蹤)與發達國家相比也不落下風,也誕生了很多行業巨頭,行業甚至開始內卷,如大家熟知的快遞價格戰。

未來十年,為生產型資料運輸的生產物流是一片新藍海。以大宗商品運輸為例,其公路貨運運費規模約為2。2萬億,佔了整個公路貨運物流6。2萬億的三分之一,但仍未有巨頭企業出現,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而隨著智慧裝備、物聯網、自動駕駛的發展等,將讓大宗商品運輸過程變得更加標準化和流程化。以及“雙碳”政策釋出後對節能減排的要求,也會讓更多企業藉助智慧匹配演算法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途中的碳排放,這些都將推動行業加速向前。

第二,進化主力從“頭部先行”到“腰部崛起”。

眾所周知,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很大,但運力相對分散。影響物流行業進化的既不是少數幾個頭部物流企業,也不是個體戶司機。其核心群體是物流中小企業,這是物流行業未來進化的主體。

原因很好理解,頭部企業擁有更好的技術和資本,自身的數字化建設能力更強,很多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已經相對較高。而個體戶司機,也不大可能有動力斥巨資進行數字化改造,投入產出比畢竟有限。

但是對中小物流企業來說,他們沒有大企業的資源,在前期的數字化上面可能進展較慢,更需要藉助整個行業的發展,實現自身的進化。此外,其彈性伸展空間更大,比如在人管車的時代,中小物流企業可能只能一個人管20輛車,但藉助數字化系統,管車的數量和效率將大增,投入產出也很可觀。

第三,進化路徑從“單點資訊化”到“全鏈數字化”。

物流數字化的程序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中小物流企業的數字化最開始都是從區域性開始。但最終的目的是透過資料讓“貨”實現舒適的運輸體驗,讓人實現高效、安全的管理體驗。

簡單來說,物流行業要提升效率,唯一的路徑就是能進行量化分析。而實現量化的基礎,必須要讓人、車、貨等要素,變成資訊化,然後再將這些單點的資料打通,讓資料流通起來,變得可分析可利用。從而激發智慧物流的最大潛力。從“單點資訊化”到“全鏈數字化”將是一個大趨勢。

總的來看,未來的智慧物流的發展,肯定不是巨頭生態,而是一個超大的去中心化網路。即不同的行業參與者在這個巨大網路中互聯連線,成為其中一個節點。

與中心化網路看重絕對實力不同。在去中心化網路中,超級節點賦能產業的“進化力”大小,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以G7為例,透過在貨運安全、智慧裝備、自動駕駛、數字結算等方面的佈局,已成為一個軟硬一體的開放物聯網平臺。雖然並非物流企業,但已成為物流行業中的超級節點,因在物流產業中連線諸多上下游企業而發揮巨大的影響力,這讓其未來充滿想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