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演算法不是算計,警惕"網際網路思維"淪為"殺熟思維"

明明是在同一平臺購買同樣的外賣,可透過兩個賬號登入所顯示價格卻不同;明明是掏了錢的會員使用者,購買商品價格卻可能比普通使用者更高……生活中,許多人都遇到過類似情況。近日,多部門聯合釋出《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其中明確提出“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徵利用演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

網友紛紛為新規點贊,可見使用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近些年,我們不僅體會到了“千人千面”的差異化定價之弊,更憤怒於演算法這一新技術被無底線地濫用。早些年,網際網路平臺的“拉新”比較簡單粗暴,主要透過自己“砸錢”以及老使用者的盈利來補貼新使用者。而隨著平臺補貼滑坡以及平臺競爭日益激烈,挖掘新使用者的成本逐漸升高。於是,很多公司轉而利用技術優勢來算計使用者。愈發聰明的演算法表面上是個性化地為使用者匹配優惠,實則可能以更復雜且隱蔽的方式,加劇了不同賬號間的價格歧視。可以說,演算法已然成為很多網路平臺經營的“核心武器”。

企業逐利無可厚非,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也不是不可,關鍵是不能越界。精準的“大資料殺熟”,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有違商業道德和公平公正。要知道,在網路交易中,買賣雙方掌握的資訊量完全不對等。一些平臺利用資訊優勢,制定不同價格不說,還在雲山霧罩的使用者條款中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勢單力薄”的消費者很難走出平臺的套路。若任此風發展,“網際網路思維”淪為“殺熟思維”,受損的將是更多人的利益,斷送的可能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相關部門及時出臺《規定》,為演算法戴上避免作惡的“緊箍咒”,及時而且必要。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社會對新規遏制“大資料殺熟”亂象抱有厚望,更希望這能成為引導相關行業反思演算法的契機。技術是中性的,向善還是向惡,歸根結底取決於人。具體到演算法,究竟是用來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還是用來精準化地“算計”使用者,直接反映了一個網路平臺的價值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總要兼顧公信力和美譽度。讓“科技向善”“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引領技術,而不是隻顧眼前利益,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或許會走得慢一點,但一定會走得更遠。

曾有網友分享如何規避被“殺熟”:必須透過自己的使用習慣“告訴”演算法“我很窮”。這當然是笑談,但希望更多企業從使用者的“吐槽”以及相關部門的動作中認識到,少一些算計,多一些真誠,才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