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竟然被誤解了千年,諸多傳說故事是真的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一句民間俗語,我們通常認為是“三個臭皮匠”抵得過一個諸葛亮的智慧,意思為人多力量大,但誰知著三個“臭皮匠”卻被誤解了千年,更是由此演變來了諸多傳說故事。

據說一次諸葛亮出訪東吳,目的是稱一稱東吳的分量,於是親自為孫權設計了一座“報恩寺塔”,試探東吳是否有能人能夠造的出來,而此塔要造高五丈,重達兩千斤,最難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塔頂上的銅葫蘆,若無模具根本就造不出來。

孫權怕東吳被小看,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找了許多能工巧匠前來,卻都對及銅葫蘆束手無策,孫權只能在城門口貼了一張招賢榜,眼看一個月過去了,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過來過去,搖著羽扇好不愜意。

附近有三個擺攤的皮匠,大字不識一個,卻也聽說了這麼一件事, ? 由於三人面目醜陋,大家都稱他們為“醜皮匠”,這件事事實上不僅是孫權一個人的事,而是事關東吳顏面,三人便聚在一起合計,終於想出了個辦法。

他們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剪出一個葫蘆樣子,然後又用牛皮開料,一錐子一錐子的將牛皮縫成了樂一個葫蘆模型,然後將其埋在砂裡再澆銅水,果然成功造出了銅葫蘆,諸葛亮聽說這件事,立刻起身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

後來便有了俗語“三個醜皮匠頂個諸葛亮”,臭皮匠由“醜皮匠”演化而來,但這個故事極有可能是在這句俗語出現之後才被編的故事,雖然不知道編這個故事的人,但可能此人就是東吳人。

許多人可能不記得,在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上也有一篇“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文章,其中說的是諸葛亮帶兵過江,但水流太急,礁石頗多,諸葛亮沒有辦法,就存在此時有三個皮匠經過,告訴諸葛亮買牛,然後將牛皮整張剝下來,封好後向其中吹起,如此便成了牛皮筏,果然有效,因此有了這句諺語。

那麼三個臭皮匠真的就是“皮匠”嗎?根本就不是,這三個臭皮匠根本就跟諸葛亮沒有一點關係,“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在古代“裨將”就是副將,意思就是說三個副將加起來的智慧完全能夠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

至於裨將之前的“臭”,應該是一個謙辭,略帶貶義,目的自然是使對比更加強烈。

之所以後來將“臭皮匠”解讀為“醜皮匠”應該是後世由於諧音以訛傳訛的結果,說是被誤解千年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