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索尼都要造車了,三星還在等什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跨界造車,見怪不怪。網際網路公司、手機數碼品牌,甚至搞房地產的都想摻合一腳……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之前很明確地說,“雷軍都能幹,我有什麼不能幹的。”說這話的時候,360正宣佈要和哪吒汽車聯手造車。友商在前評估風險,虧錢有個伴,但拉一有經驗的合夥人,興許更加保險。

按照這個思路,索尼和本田順理成章成了一對好基友,五五開的電動汽車合資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成立了,聽說新車還會使用PS5的開發技術。而海的另一頭的三星也頓悟了:新能源是條好賽道,怎麼能少了韓國財閥。

於是,三星幾個子公司連夜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開始研究電動汽車。其中一家公司的員工不經意間透露,最近拆解了一臺Model Y(老明星了)。

在這件事上,吃瓜群眾的態度出奇的一致,不關心三星到底為啥拆解,為啥偏偏是特斯拉的Model Y,反正結論只有一個:三星要造車了!

羅永浩退圈前在《晚點》發表了一些肺腑之言,造車是個長期活,同時也很燒錢。除了蔚小理,很多超級重量級選手都已陸續進場。現在造車,有點晚了。

這番感慨若放在三星身上,明顯過於矯情。時間和錢,恰恰是三星多出的兩樣東西。

去年,三星營收279。6萬億韓元(約22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淨利潤39。9萬億韓元(約310億美元)。相比之下,車圈最會賺錢的特斯拉收入538。23 億美元,淨利55。19 億美元。

把一家大型財團和車企做對比,缺少了點公正性,但三星在韓國的地位確實舉足輕重。曾有觀點指出,韓國人的一生中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不僅僅是因為財大氣粗,還關乎三星掌握著大量的“韓國國家戰略技術”。

比如,5G/6G、半導體/顯示面板、可充電電池等等。

三星帝國的枝枝蔓蔓上有多達幾十家子公司,與汽車有直接關係的有:三星SDS(國際物流公司,客戶有賓士、豐田等)、三星電機(汽車半導體和相機模組)、三星顯示(顯示屏)、三星SDI(動力電池)和三星電子(5G汽車處理器、車載影象感測器、儲存器)。

三星電子下設的半導體部門還從事著大家熟知的晶片代工業務,去年拿下了Waymo下一代自動駕駛晶片訂單,還獲得了特斯拉HW4。0的外包生產合同。

此圖為三星會長李在鎔股權圖譜(前會長李健熙(Lee Kun-hee)去世前)

三頭六臂,讓三星少了羅永浩對於入場時間的擔憂,多了一些從容。

看到這,你會發現,索尼造車的亮點可能在攝像效能,在娛樂系統功能;而三星,硬體方面似乎太過全能,5G、OLED面板、電池和記憶體全球數一數二,ADAS和娛樂系統產品也不少(有電機的話就更完美了)。產品多元到你無法想象如果它造車,那會是一臺怎樣的車。

所有證據都表明,三星隨時隨地可以跨界造車,但它偏不,言辭鑿鑿,就像華為一直宣稱的“要做增量部件供應商”。

持續的利潤,增長的訂單曲線,汽車行業一家親,看起來比自己造車強太多了。至少,現階段可能是這樣。

和華為相比,三星其實有著更多的顧慮。子公司名義上分工明確,實際互相牽制。

以晶片代工為例,蘋果、華米OV的手機處理器都是找臺積電代工,而非三星。眾所周知,全球能生產先進處理器的除了臺積電,就剩下三星。由於三星自己也做手機,比起合作伙伴其實更傾向於競爭對手。

天生的對手,要坐在一桌上談合作本就不容易,何況還是一位有威脅力的對手。

除了這些手機廠商,AMD、高通和英偉達的晶片訂單大頭也基本給了臺積電。如果三星打算造車,在座艙和自動駕駛晶片這塊可能會面臨同樣的處境。

進為攻,不知成敗,那不妨退守。

早些時候,三星電機與特斯拉簽署了一份價值30多億美元的相機模組供應合同,特斯拉整個車系的8成左右相機模組都被三星收入囊中。而當前,三星 SDI、LG 能源解決方案和松下三家公司都卯足了勁,開發特斯拉所需的4680電池。

有人說,三星這次成立特別小組,就是為了拿下電池訂單。也許這是真的,誰不想成為“車界蘋果”的第一供貨商呢。

但總有個聲音告訴我,華為和三星遲早有一天會自己造車,就像各路媒體每每擦邊報道的一樣。蘋果、華為、三星和小米終會在這個略顯擁擠的賽道上再度成為競爭對手。

和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一樣,三星前會長李健熙也是一位汽車發燒友。上世紀90年代,他一手創立了三星汽車。雖然這個“與現代一較高下”的目標,最終在債務危機和走私醜聞中,淪為了時代的剪影,但三星的“造車夢”或許和蘋果一樣,只要焰心在,就還會繼續燃燒。

有人拿出了三星今年拋售雷諾三星的持股來說事,其實三星退出,主要原因是雷諾太虧錢,孩子熬不住了。比起說這是三星與造車事業的道別,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場華麗而隱忍的蟄伏,只為等待那個最完美的登場。

三星若造車,第一個該擔心的會不會是老對手“韓國國民車”現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