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不廢話速評 篇三十四:一板一眼的達音科Vulkan

作者:李凌佳琦

今年的第一個大型耳機展落地在成都,許多廠商都在這個展會上亮相了自家憋了一年的大招,所以我的那篇報道里充滿了溢美之詞,但呼聲特別高的Vulkan我反倒是沒有給出太高的評價,因為達音科作為一個很會“調”的品牌,Vulkan這款產品居然是一個典型的中正器樂塞的聲音,我當時的評價是基於EST112音色的一個延展,通透細膩的底子下有著更好的聲場、聲音厚度、更加大氣的古典表現,我認為是近幾年達音科做過的最為“標準”的聲音,甚至有點科學HIFI那味兒,在展會上所呈現出來的辨識度確實比友商要低出很多。

達音科的絕大部分產品我認為都是略偏科的,回顧了一下他們之前的代表作,例如最為火熱的DK系列的圈鐵,都是比較具備高辨識度的泛流行走向,反正主觀揣摩一下達音科的的意圖的話,也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具備把聲音做“標準”的能力?

Vulkan的外形設計我個人倒並不是太能欣賞,但在金屬工藝方面倒是充滿了炫技的痕跡,它本底的殼子是經過了傳統工藝的加工後再進行了磨砂+電鍍+酸液蝕刻的處理,經過了蝕刻以後表面就會呈現出磨砂和鏡面兩種“高階灰”的質感來。腔體形狀還是沿用了EST112的模子,佩戴舒適度不錯。

達音科的配件是一如既往的厚道,禪同款的皮質收納盒、可換插針系統、Litz結構的四芯OCC(單晶銅)鍍銀、以及三種不同音色的耳塞套。也許出於成本原因,這次倒是取消了SpinFit耳塞套的標配。

Vulkan兩圈四鐵的配置無疑是最大的賣點,雖然本身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如果把它落到2K出頭這個價位,而且用的還是樓氏動鐵,“賬面價效比”真的是同價位滿配中的滿配了。兩顆動圈使用了同軸的方式來保證相位一致性和規避銜接問題。其實銜接問題在圈鐵剛誕生的時候是每個人都會熱議的話題,但似乎在今天已經不再那麼受人關注、也不再是什麼技術上的瓶頸,更何況達音科本身在圈鐵領域已經有了十年的積累。

15歐+109dB的組合是妥妥的低阻高敏,事實上Vulkan也確實很好驅動,用達音科自家的尾巴都可以出不錯的效果,總體而言,出於Vulkan自身的風格,我傾向於推薦大家使用厚聲、強控制力的前端來搭配。

Vulkan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發燒友來說很可能呈現出一種“無聊”的聲音——任何素質都是非常一板一眼的,幾乎每一項的表現都超越這個價位正常產品的水平,極致的透明度、兩端延展優秀、聲場寬大、結像清晰,呈現出了非常乾淨且有層次的聲音。人聲的部分偏薄一些、保留了適度的齒音,但結像部分不會像EST112那樣偏細,所以搭配上密度優秀的前端時流行雜食度也極高,只是不會有什麼抓耳感罷了。

Vulkan這種無功無過的低頻我們在很多耳塞上都感受過,說是一個彈性更好的小4也不為過,如果覺得不夠過癮的話可以試試更換紅黑色的耳塞套,總體是一個殘響較為剋制、但也不顯得乾癟的低頻,在流行樂中的存在感並不強、如果碰上優質低頻錄音的話其“回放”能力還是非常到位的。高頻的部分是Vulkan比較出彩的地方,充沛的延展和細節帶來了良好的頭部空間延展,聲場顯得十分規矩、規模也相對寬大,邊界感的模糊程度適中。也許是因為保留了適度齒音,它的高頻器樂張力十分充沛,動瞬態的爆發力隨叫隨到、收放自如,該銳的地方夠銳、該肉的地方也能保留出其豐厚的形體,是那種比較放得開手腳但並不過分誇張的高頻表達。

雖然人聲的口味是千人千面的,但我個人眼裡Vulkan應該是達音科家為數不多做的明顯偏冷、不傳遞任何自身染色的型號,ACG萌音的表現還算可以、男聲厚度不佳,需要耳塞套/前端/線材/來互補,但如果本身喜歡聽這類曲目的話還是得注意一下齒音和錄音質量的問題,日系ACG的錄音懂的都懂。如果你手裡的前端本身是染色較重、或者符合你自己口味的,那麼Vulkan的作用就是給到你非常高的、遠遠高於你對2K價位期待值的一個表現,尤其是剛剛入燒、想要買到一個相對準確的器樂向耳塞的使用者,Vulkan是絕對不會出錯的那種聲音。

Vulkan是繼禪Pro後達音科又一款調的非常周正、甚至更加偏監聽和冷聲的作品,我並不推薦純流行黨去入這個產品、尤其是你手頭本身的前端也比較偏直白的話。而若你是個有一定折騰經驗的使用者,能夠把這個Vulkan透過換線、換套、搭配前端等方式完全打造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且並不需要付出多高的成本即可。雖然我作為一個手頭有上百副耳機的使用者,可能並不會常聽Vulkan這種風格的產品,但它看似“未經過深度調味”的聲音其實背後反而是更加考驗功力的。

現在的這個HIFI市場即便確實是魚龍混雜、新品高產似母豬,但其實是個利好發燒友的時代,而我也看到了有人在傳Vulkan比肩萬元塞的說法,這個表述肯定不嚴謹,我來改一下——“當年萬元塞才能聽到的東西,現在你確實花兩千塊就能感受到了”,Vulkan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