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富士康真造車了,名叫:Model B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金角財經,作者 | 夢清

電動車賽道迎來新玩家,這次下場的是代工大王富士康。

日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釋出了新車型Foxtron Model B的預告影片,將於10月18日舉辦的年度科技日正式揭曉。

與Model B同時釋出的,還有一款名為Model V的電動皮卡。

Model B、Model V乍一聽,還以為是特斯拉委託富士康代工的新車型出來了。

但實則不然,這兩款車真真是出自富士康的手筆。

2020年,富士康與裕隆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其中富士康持股51%,享有絕對的控股權,Model B與Model V就是由該公司推出並打造。

代工蘋果手機的富士康要造車,聽起來有些喜感,但富士康自己卻很認真。

多年前,富士康創始人兼前董事長郭臺銘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

“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

從2005年收購臺灣安泰電業算起,富士康佈局汽車領域,滿打滿算已有17年時間,期間內部經過3次造車的浪潮,最終富士康還是自己造起了車。

今年5月,富士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提出目標,到2025年富士康電動汽車全球市佔率達到5%、電動車產業營收規模達到一兆元、出貨量為每年50-75萬臺。

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只是在如今造車新勢力浪潮迭起,電動汽車競爭更加殘酷的世界裡,電子行業的代工大王富士康的造車夢,真的能如願嗎?

“碰瓷”特斯拉

從去年10月18日的年度科技日算起,一年的時間裡,富士康已經發布了共5款車型:

家庭用的SUV車型Model C、豪華轎車Model E、電動大巴車Model T以及已經預告發布的Model B與Model V。

其中Model T已經於今年3月交付給高雄客運並投入運營,Model C預計10月開啟預定,明年交車。

這樣的上新速度,比造車新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米看了只怕會汗顏。

如今富士康預告發布的Model B是一款定位純電動的兩廂汽車,內飾與價格尚未公佈,但從續航能做到500公里的配置來看,價格應該要比定價20多萬元的、續航超過700公里的ModelC要低一些。

從外部來看,Model B前臉採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設計,不過車頭的燈條並非完全連通,在中央被可點亮的品牌LOGO隔斷。車尾也是貫穿式的風格,其LED尾燈可以展示出特定圖案,比如前方有行人透過。

不過從側面看,Model B被吐槽很像大眾的ID3,再加上它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特斯拉,也難怪這款車一經發布就遭到廣大網友吐槽。

不過富士康車型的系列碰瓷之舉,恐怕也是富士康隊友裕隆集團帶過來的“老傳承”。

提起裕隆集團,大多人都感到很陌生,但若提起納智捷,想必會生出幾分熟悉——畢竟該款車在鼎盛之時,周杰倫為它帶過言,2015年的成都車展上還為它站過臺。

當初周杰倫一句“我們不必低調,華人有華人的驕傲。我是周杰倫,這是納智捷”,在大江南北引起了不少的關注,2015-2017年,納智捷的年銷量都在1。5萬臺以上。

納智捷紅極一時的同時,也被廣大網友吐槽,納智捷的車標,長得實在是像日產的豪華車雷克薩斯。

當時的雷克薩斯,被中國新中產階級奉若瑰寶,他們幾乎是用雙手捧著給豐田章男送錢,排著隊也要搶這款車。

不知道特斯拉看到做何感想,有網友替特斯拉抱不平,當時怎麼沒把Model系列字母車標全部註冊下來呢?

不過特斯拉被模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前,馬斯克曾經聘請菲斯克為特斯拉的汽車設計造型,但菲斯克當時拿出來的方案平庸臃腫,令人大跌眼鏡。

但在其離開後沒多久,卻創立了菲斯克汽車,並推出全球第一輛插電式電動跑車Fisker Karma,這時特斯拉的員工才驚覺,菲斯克將最好的設計留給了自己。

馬斯克曾在2008年對菲斯克提出法律訴訟,但最終輸掉了這場官司。不過沒過多久,Fisker 破產,賣給了中國的萬向集團,但菲斯克保留了商標權。

說來也是巧合,藉助商標再度出山的Fisker ,後來也成為了富士康的客戶。

不過還在造車起步階段的富士康,想要藉助當紅車企的流量也能理解,自己在造車領域沒啥品牌積累,起個全新的名字沒有關注,若是叫富士康電動汽車,知名度是有了,恐怕也沒多少人會買賬,想一想董明珠造的格力手機就知道了,怎麼聽怎麼彆扭。

第二個比亞迪?

富士康的車,是一款接一款的推出來了,而且其中的“含富量”很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並非靠他人代工。

雖然Model B詳細引數尚未可知,但今年上半年,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透露,

在電動車關鍵模組及零元件方面,電芯是與國際大廠合作,但模組自制。

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佈局可追溯至十多年前,鴻海旗下的臺灣鋰科科技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北汽集團有過合作,共同開發過車用動力鋰電池。

今年6月,富士康中國臺灣高雄的新工廠破土動工,用以生產電池模組,劉揚偉透露,這是今年電動車重點發展的專案,預計將在2024年一季度試產。

同時富士康也在補足自己在電芯研發生產方面的短板。今年9月富士康宣佈與Indika Energy在印尼成立合資企業,致力於開發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及生產電動汽車。

同時富士康正致力於研發固態電池,宣佈將於2024年實現商業化應用。固態電池被業內視為繼鋰電池之後下一代電池,

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超前的佈局,看來也是想分到一杯大羹。

與此同時,富士康也在自動駕駛領域施展拳腳。

畢竟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幾乎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標配,現在就連造低價神車的五菱,也在與大疆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L2級自動駕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滲透率超過了30%。

從去年富士康的科技日現場來看,富士康的車型也將裝載來自合作方Mobile Drive 配備的自動駕駛功能。

Mobile Drive是富士康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入合作的夥伴,去年5月,富士康和車企 Stellantis決定,聯合向 Mobile Drive 注資,比例各為 50%,而富士康旗下的鴻海全資智慧駕駛技術公司富智捷也由此逐漸融入Mibile Drive之中。

此外,富士康還涉足汽車晶片領域,去年6月,富士康入股馬來西亞科技公司DNeX,間接擁有8英寸晶片工廠;同年8月,富士康收購宏旺電子6英寸晶圓廠。今年5月,富士康再傳出佈局晶片的訊息,其將與DNeX合資在馬來西亞建造和運營一座12英寸晶片工廠。

目前來看,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佈局涵蓋了動力電池、電機、晶片、車聯網、雷達等多個領域,涉足全球多個國家,幾乎已經擁有造車所需要的全部東西。

看這個架勢,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是朝著比亞迪的方向邁進,不僅要造車,還要深入到產業鏈的上下游。

富士康給誰造車?

儘管富士康造車很努力,但實際情況卻頗有些尷尬。

一方面,富士康努力造車不是為了賣車,而是為了謀求代工。

比如與美國初創企業Fisker 簽署合作協議,兩者將合作打造電動車PEAR,預計到2024年量產,年產能25萬輛;最近,富士康又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INDIEV簽訂協議,為其第一款量產車製造原型車。

甚至,富士康還幫加州的Monarch Tractor代工造起了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拖拉機,預計2023年一季度開始全面投產。

但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並不想只充當代工的角色,它想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安卓系統。

由此,富士康推出了模組化純電動平臺MIH聯盟。基於該平臺,主機廠可自主選擇SUV、轎車等底盤設計,並根據主機廠的意願選擇車輪的距離、電池大小、自動駕駛等定製化方案,其中一些元件未來可以進行OTA。

這可類比手機的安卓系統,在安卓系統提供一個底層架構之後,其它廠商基於這個架構來開發個性化功能。

而藉助富士康推出的MIH平臺,車企只要出品牌,設計等,剩下的萬事都可有富士康代勞。

因此,富士康雖然接連推出了5款車,但到現在為止,也未曾宣佈要進入到C端市場中。在去年的科技日一口氣釋出三款車型時,富士康表示,這些都是參考原型車,也就是說只是提供給品牌客戶作為製造參考,可以在富士康提供的樣車基礎上做定製或者改變。

不過MIH聯盟的合作伙伴已超過2000家,但用到該聯盟平臺的車企卻寥寥可數,

目前來看,只有富士康自己推出的Foxtron品牌Model系列車型採用的是MIH平臺,以及上述提及的,還處於初創階段的Fisker,或將採用該平臺。

出現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富士康關於MIH聯盟的構想並不容易實現,一方面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電動車企都具有一定的實力,他們更願意自己研究車型的平臺架構,而非將核心命脈假手他人。

而扶持弱勢的車企,則是前途難料。此前,富士康曾為國內的拜騰汽車輸血,希望藉此開啟中國市場,但可惜拜騰汽車折戟,該公司前後耗費80多億元連一輛車都沒造出來,富士康在國內拓展汽車客戶,可以說是,寸步唯艱。

而且,國內傳統車企吉利與比亞迪也想做汽車界的安卓。

吉利與比亞迪耗費巨資分別推出了SEA浩瀚平臺、e3。0平臺,已經算的上是業內頂尖的水平,而且兩者也宣稱也對外開放,是比富士康更有力的對手。

但這或許也是富士康在今年接連線連推出Model E與Model V的重要原因——提供更豐富的選擇,覆蓋更多的潛在客戶。

或許富士康也在考慮放手一搏,參與到C端使用者的市場中,成為眾多新能源車企的對手。

但這毫無疑問是一條更加難走的路,因為如今電動汽車C端市場的競爭太激烈,尤其在比亞迪全面崛起和特斯拉降價預期的大背景下,造車新勢力步履維艱。

往後看,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已經從產品延伸到供應鏈的全方位比拼,富士康造車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章:

1。未來汽車日報《富士康造車,撕不掉“代工”標籤》

2。電動星球《38張圖解析富士康3款電動汽車,Model C/E/T「致敬」特斯拉,還有自研智慧駕駛

3。新熵《富士康造車背後,電動汽車的“圈地運動”開始了》

4。《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