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阿里雲李中雨:以普惠的數字技術推動全球40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

2021年10月19日,在雲棲大會首日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服務”論壇上,阿里雲創業孵化事業部李中雨出席並發表演講。

會上,李中雨表示,雲棲大會已經連續舉辦了13年,這13年是陪伴著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13年。各行各業對於IT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從傳統的IDC變成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面向客戶需求,更加彈性、更加定製化的一套支援數字經濟發展的雲端系統。 一產的農業、畜牧業,二產當中的生產製造增值的環節,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飛鶴、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這些企業,數字經濟在過去十年和實體經濟充分融合在一起。 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敏捷創新和高效協同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功”,隱私計算等成為企業安全發展的“護城河”,數字技術成為減排提效、綠色發展的“主打牌”。“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拉動生產、消費、貿易、投資等穩定復甦,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現場圖片

李中雨發言稱,阿里雲創新中心是基於阿里雲技術、產品,做前沿和創新的事情。今年在雲棲大會的展區看到的不僅是方案,還有很多的硬科技、智慧製造、消費級的新品,有不少是阿里雲創新中心孵化的企業,包括今年大火的“元宇宙”。 “我們希望創造更多的場景為社會做服務,這裡面蘊含了巨大的機會。 釘釘、達摩院、平頭哥做了一系列自己的創新,如無影、小蠻驢、平頭哥晶片等,阿里雲不僅在自己做科技創新,更希望透過阿里創新中心能夠把產品技術和商業場景能力開放給各位創業者,把技術的領先點、差異化的點,直接讓ISV、創業者能夠享用到,這也是阿里雲創新中心的核心能力,是與市場上其他服務機構不一樣的地方,這也是65%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選擇阿里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中雨說,中小企業的成長非常難,阿里雲創新中心拉通內部業務團隊,透過“線上+線下“平臺向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從企業註冊到場地租賃、投融資,一直到產品的原型實現,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服務。過去的幾年當中,阿里雲創新中心已經服務了200多萬家創企,孵化出360多家非常優質的企業。“如果把我們當作一家投資機構,我們能夠獲得的IRR在25%左右,算市場偏上的成績”。

取得以上的成績,除了阿里雲產品、技術優勢外,阿里雲創新中心把市場更多的合作伙伴引進來。 一是與大企業的合作。 2020年的時候,阿里雲創新中心與寶馬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大中小融通型的創新中心,把大企業的場景、需求開放給中小企業。 “除了幫助創企獲得更大的市場,更重要是認知的提升。因為這樣兩家企業結合在一起,能夠給創新企業帶來的是商業判斷和技術路徑的選擇,錯誤率降低、容錯性提高,這種模式今天希望能夠繼續放大,其實也是政府引導的方向,我們希望跟國內所有的大企業合作起來”。 二是與研究機構的合作。 阿里雲創新中心在積體電路、低碳科技、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製造、新零售等領域與本應科技、前瞻產業研究院等多家研究諮詢機構合作,輸出行業know-how、研判行業趨勢,有助於更好的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對於創業者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三是與創投機構的合作。 目前,阿里雲創新中心與市面上200多家創投機構展開合作,不僅在投前提供對創企的分析和判斷,而且在投後上結合阿里雲和阿里巴巴集團的優勢,給被投企業豐富的資源連結。

李中雨表示,下一步阿里雲創新中心將從六個方面持續深化服務,拓寬服務邊界。

(1) 立足自身,除了產品和解決方案外,把阿里雲的原子能力等開放給創新企業;

(2) 加大與創服機構的合作,延展中小企業服務的上游和下游;

(3) 擴大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服務範疇,促進各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特別是與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上,推進融通創新,需求場景持續開放;

(4) 與投資機構推進聯合基金合作,賦能募、投、管、退各個環節;

(5) 擴大與產業研究機構合作,輸出優質內容和觀點,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6) 圍繞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推進國際化程序,服務全球的中小企業創新創業。

李中雨表示,阿里雲創新中心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將阿里技術、產品、業務的生產力,轉化為對企業發展有價值的推動力,將更普惠、更安全、更綠色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日常運營、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支援、跨境出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帶動中小企業走向“共同富裕”。

“未來,阿里雲創新中心希望服務40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2000家左右的潛在獨角獸企業,從初期階段就和他們一起成長。阿里雲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望和大家一起參與到數字化的大潮中,推動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和快速成長,這些目標需要大家的支援。”李中雨說。

最後,李中雨提出阿里雲創新中心立足“三大戰略“——消費、科技、全球化,緊盯資料、協同、可信安全、綠色發展的“四大主題”,重點支援相關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