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薦讀】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呢?看完你就懂了!

所謂的千古一帝,必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皇帝,是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大貢獻的皇帝。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呢?

唐太宗提出一個命題:為什麼近代以來的皇帝不如古代?

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幾百年的長期分裂,讓人們變得急功近利,過度追求權力和拳頭,而沒有形成統一的仁心。唐太宗提出這個命題,是為了找到社會的病根,從而做到治病救社會。

把這個問題具體化,就是唐初李世民和大臣們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魏徵提出以德化人,以封德彝為首的關隴貴族提出武力治國。

武力治國在當時有社會背景和歷史淵源,但也有明顯弊端,河北問題就是一例。李世民武力解決河北,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河北很快又反了,亂了。後來,李建成在魏徵的建議下采取了懷柔政策,以德服人,河北地區才安定下來。

這一次,魏徵一個人對抗一群人。李世民最後採取了魏徵的建議,這就為貞觀之治打下了思想基礎。

有自己的思想,再加強學習,唐太宗不斷豐富自己。就像做武將在戰場上學打仗經驗一樣,唐太宗在皇帝這個戰場上,一方面向古聖先賢學習,一方面向屬下大臣學習。虞世南很博學。有一次,唐太宗向他請教天象的問題,虞世南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象不重要,重要的是修德。

虞世南的話很有道理,但唐太宗向虞世南請教問題的態度更重要,它顯示了一個帝王虛心好學的氣度。

當然,唐太宗最大的優點還是他善於納諫。在貞觀時期,除了魏徵,還有很多敢於勸諫皇帝的人。張玄素是其中一個。

貞觀四年,唐太宗讓人修洛陽宮。大臣張玄素勸諫說,洛陽的宮殿不著急修,還有很多比修宮殿重要的事。隋朝的時候,隋煬帝修了很多宮殿,用了很多民力,結果導致亡國。所以,國君應該珍惜民力,注意節儉。

唐太宗聽張玄素這樣說,很不高興地問,你說我不如隋煬帝,那你覺得我和商紂王比怎麼樣呢?

皇帝惱了,張玄素聲音小了,但還是說,如果你堅持的話,最後和商紂王也是同歸一路。我不管後人對你的評價如何,反正最後國家要亂,要倒黴。

聽到這裡,唐太宗居然不生氣了,因為他看到,張玄素是真心為國家著想。為國家著想也就是為皇帝著想,就是為他著想。他採納了張玄素的意見。

一個皇帝在生氣的時候還能想到這些,能善意地理解大臣,看到大臣是為國為民擔憂而不是針對皇帝本人,唐太宗的容忍之心和理性態度值得稱讚。

唐太宗為了讓大臣提意見,給他們每個人留了一份家庭作業:回家寫一份提意見的奏疏。有一個叫常和的將軍領了作業回到家愁眉苦臉,不知道怎麼完成。他有一個門客叫馬周,這人很有才華,就以常和的名義寫了一份奏疏。

常和去交作業,唐太宗奇怪這個大老粗怎麼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常和老實交代,馬周就這樣被挖掘出來得到重用,後來還當了宰相。

唐太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心存百姓。有一年鬧蝗災,唐太宗在皇宮裡抓住一隻蝗蟲吃進肚子裡,他邊吃邊說,你吃老百姓的糧食,讓老百姓怎麼活?你不要吃老百姓的糧食了,還是吃我的肚子吧。

一個皇帝,寧肯讓蝗蟲吃自己的肚子,也不願老百姓受損失,這是真切地為百姓著想。

有思想,善學習,虛心納諫,心存百姓。唐太宗這些優點讓他在中國古代帝王中脫穎而出,被稱為千古一帝也算是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