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明朝和清朝的大臣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看看這個朝代就知道了!

明朝和清朝這我國封建專制的巔峰,但這兩個王朝給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是兩個極端。比如,明朝時皇帝經常懟大臣,而大臣們就算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寫奏摺罵皇帝;到了清朝,從未有大臣敢罵皇帝了,反而皇帝想處置哪個大臣就處置哪個。為何兩個相近的朝代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明朝由於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與百官之間就沒有丞相這個緩衝紐帶,必須直面大臣們。朱元璋一開始是並不相信百官的,於是老朱給了官員史上最低的工資,導致那些官員們一個個都很窮,但是古代講究的就是人窮志不窮,不蒸饅頭爭口氣,就算你是皇帝,也要使勁給你罵(誰叫你給工資給這麼少)。

再加上明朝時,宋明理學的儒家風氣影響,導致明朝中後期的官場也出現了一股怪現象。那就是那些官員敢於挑戰權威,挑戰至高者!以懟天對地懟皇帝為榮,就算皇帝沒毛病,也要給你找點毛病出來,然後上奏疏請皇帝不要怎麼做。要是哪個大臣因為“勸解”皇帝而打屁股(廷杖),甚至砍頭,那你會成為百官的楷模,百姓的偶像。

尤其是御史,深受宋明理學影響,把名聲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所以他們為了名揚天下,雞蛋裡挑骨頭,專找皇帝茬。要是皇帝忍無可忍,讓他告老還鄉,那些御史並不會認為這是恥辱,反而以此為榮,連回家都會挺起個腰板,走的時候不但百官給你送行,就連家裡鄉親們,都提前給你立好牌坊了。

到了清朝,則立馬不同了,眾多官員甘願長跪在天子腳下,以獲得聖寵,甚至為了能親近皇帝,還爭著去當“奴才”。再者就是清朝因為統治者是滿洲人,雖然清廷入關後重用了很多漢臣,但是朝廷高位依舊是滿洲人,而那些漢臣再努力也無法得到高位的。

這就導致佔據絕大多數的漢臣處於朝廷的邊緣地區,為了在官場更加順風順水,大臣們便紛紛巴結,跟皇帝套近乎。再者則是滿清文字獄的影響,文字獄在清朝有多少起我就不說了。但如此盛行文字獄,則讓那些官員們彎了熊腰,成了一個只知道阿諛奉承的呆滯形象。當年的劉墉劉羅鍋,就是靠著舉報他人,專門弄文字獄起家的

還有一個原因,在清朝,給官員的工資還是相當可觀的,但是普通民眾的生活則非常貧窮,於是很多人當官就是為了利益,升官發財的說法,就是在清朝才開始流行的。那些官員,許多人為了利益,還管什麼名聲,只要別讓他們做回清苦的平民老百姓就萬事大吉了。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總的來說,明朝的大臣圖名聲,而清朝的大臣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