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薩爾滸之戰明軍11萬大軍,清軍6萬人,為什麼會在這一戰中失敗呢?

薩爾滸之戰發生在1619年,這是明軍和清軍的一次戰略決戰。眾所周知,這一戰是明清對抗的一個轉折點,明軍有11萬大軍,清軍只有6萬人,但是清軍依舊勝利了,這一戰之後,明朝開始在戰場上陷入了頹勢。

在此戰結束8年後,皇太極帶領後金軍隊入朝,用武力將半島上的王朝打得俯首稱臣,但是當時的韓國人雖然表面上表示了臣服,實際上他們卻一直支援大明,大明很多的將領都在他們那裡得到了庇護。之後皇太極再次率軍攻打他們,並且抓住了他們的統治者李湨,韓國人再次在戰場是失敗,但是他們暗地裡還是非常的不服,在他們看來,大明是大中華,他們是小中華,而後金這幫人都是一幫野蠻人。

反清的情緒在韓國一度非常高漲,除了因為他們看不起清朝之外,清朝的統治者們也常常百般羞辱他們,總之他們就是不服。在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之後,韓國人依舊對明朝忠心耿耿,他們的大臣一直將復興大明王朝當成自己的責任,還提出了一系列征討清朝的方案,他們擴充軍隊,加強訓練,一切都為了報答當年萬曆皇帝和大明在抗倭援朝戰役中對朝鮮的再造之恩——當時如果不是大明王朝和萬曆皇帝慷慨相助,整個半島可能都已經是豐臣秀吉的天下了。以“小中華”自居的半島人民就這樣信誓旦旦的把復興中華的責任扛在了自己的肩頭。

當時的韓國人財力不足,於是他們就暗地想法子和日本,鄭成功等勢力聯合起來,在和清朝硬剛了近百年之後,他們終於發現自己的反抗收效甚微,他們也開始有了“阿Q精神”,每次清朝發生了隕石、地震之類的事情,韓國的大臣們就會拍手叫好:看吧!胡虜無百年之運!

韓國人對清朝的態度是一個漸漸改變的過程,從反抗到在心裡反抗,到一看見清朝倒黴就在一邊拍手叫好的“看客心態”,到後來慢慢的依附於清朝,甘當小弟。在這個過程中,清朝本身的日漸強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強大讓半島人民當初的雄心漸漸消失。

不過雖然官方已經不再叫囂著要怎樣怎樣了,半島的百姓們卻一直在不停的舉行各種活動,比如在明朝滅亡的60週年,他們就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祭祀活動,蓋起了一座超大的祭壇來祭奠萬曆皇帝,他們在暗地裡拒絕使用清朝的紀年方法,依舊使用的是明朝的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