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華為新專利曝光,可為智慧汽車無線充電車位 上崗 !

今日華為公佈一項技術專利,為「智慧汽車無線充電車位」;該技術可以為所謂的智慧汽車、新能源汽車與自動駕駛汽車充電,車輛可以雲端查詢停車場資訊、將車輛資訊與預儲資訊進行匹配,根據車輛的尺寸匹配車位尺寸和無線充電裝置安全裝資訊,以綜合分析車輛是否能進行無線充電。

在檢索出有或有多個充電車位之後,雲服務端可以透過計算地面發射端與車輛接收端的重合面積或其他因素,以引導車輛前方最佳充電位置。

圖1:專利

圖2:使用方式

對於華為申請的專利似乎總能夠引起熱議,不能否認華為在IT領域有相當的成果,不論5G技術還是鴻蒙系統都有很大的意義;但是華為在汽車領域畢竟還只是“新秀”,解讀華為的技術成果應該理性與“剋制”一些,這項無線充電技術實際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首先透過軟體實現雲服務端與作為終端的車輛進行聯動,透過車型的技術特點引導車輛選擇適合的充電位——在充電樁陣營中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技術,充電樁分為直流快充樁和交流慢充樁,插電混動與增程電動汽車多隻能使用第二種,電動汽車絕大多數用第一種。所以在軟體中註冊登記車型之後,各個品牌的軟體基本都能夠幫助車輛區分識別快慢充,這與華為區分不同標準的無線充電位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核心問題:華為的無線充電技術是“顛覆性技術”嗎?

當華為推出這項無線充電位的專利之後,網路上關於“充電樁要被淘汰”的說法不脛而走,似乎華為推出什麼技術都能顛覆整個行業;然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說無線充電位是一個補充,最有價值的方式並不是在充電車位進行普及。

無線充電技術並非華為發明,首個進行無線充電技術常識的人是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也就是與愛迪生有很多恩怨糾葛的那位發明家;不過這項技術初期沒有得到認可,在燃油汽車普及之後也被擱置了很長時間。近些年因智慧手機需要無線充電才被關注,不過在汽車上的應用其實比智慧手機更早,國內研發車輛無線充電技術的企業有中興和比亞迪,重慶大學也有深入的研究。

【2005年-非接觸式充電專利】已經應用,這個專利屬於比亞迪;這家企業不僅是乘商用車和軌道交通的製造商,同時也是化學電源和IT代工知名度非常高的企業,2003年就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所以在充電技術領域顯然也是有領先優勢的,在這項技術研發成功之後,實際上2014年比亞迪出口美國的電動大巴就裝備WAVE無線充電裝置,而且還被猶他州大學拿去研究和試驗。

所以華為的無線充電來的其實比較晚,在傳統車企中也有賓士、寶馬和沃爾沃等品牌應用過這種技術,但是無線充電很難普及。

無線要如何充電呢?

無線充電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車輛的底盤位置安裝“接收線圈”,在連線電網的充電裝置上安裝“發射線圈”;兩驅線圈的振動頻率要相同,送電端透過線圈形成電磁場,受電端的線圈產生電流即可為動力電池組充電。

無線充電器在汽車上還比較少見,但是在手機和車載裝置上就很常見了;比如手機的無線充電底座,以及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車載手機架。這種車載手機架要透過12V點菸器取電,之後在底座內部的線圈裡形成電磁場,夾住的手機只要有無線充電的功能,受電線圈就能夠產生電流來充電了,但有沒有發現充電的速度其實很低。

無線充電的功率確實很低,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品牌的手機支援7-10W的無線充電,大部分裝置都只有3-5W的標準,如果再加上在損耗實際會更低;但是接線充電的功率可以達到50-65W,充電效率會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就是無線充電至今也沒有普及的原因,使用體驗實在是比較一般;比如正在使用的手機在室內從來不用無線充電,因為無線充電也還得把手機放在充電板上,都已經找到充電板為什麼不接線快充呢?會使用無線充電也只是在車上而已,預留的無線充電板可以免去插線的煩惱,那麼在汽車上還有應用的價值嘛。

如果追求時效性的充電當然只能選擇快充,慢充用無線充電和交流充電樁也沒有什麼區別;所以無線充電普及的意義並不大,因為車輛要增加受電線圈和充電裝置,這會造成車輛價格的提升,智慧電動汽車的製造成本本就偏高,沒有必要再進一步地提升了,除非是充電會比較麻煩的大型客貨車可以考慮。

無線充電最終的應用方式是什麼?

重慶大學從2002年開始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是有很大前景的,因為這種無線充電不是應用於固定的車位——而是應用於【道路】。只有讓公路實現“邊走邊充”、讓公路成為無線充電送電端,這種技術也才有普及的價值。

原因非常簡單,無線充電的效率低,雖然理論上也可以實現大功率充電,但很多無法預測的問題也會隨之而出現;但是電動汽車是車速越低耗電量越低(沒有怠速概念且有恆扭矩優勢),其次中高速巡航駕駛的電耗也比較低,此時用無線充電邊走邊充是可以實現“電池組容量不下降”的。說白了就是能實現無限續航,道路有多長、續航就能有多長。

無線充電適合離地間隙比較低的家用汽車,因為送電線圈和受電線圈的距離不能太大,否則無法感應並充電;尺寸較大的客車與貨車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但更理想的方式還是採用與高鐵和有軌電車一樣的架空接觸充電,車頂的充電弓搭上充電網的充電效率會高很多,這種方式適合耗電量較大的過載車型。

而不論使用無線還是有線充電,車輛的接收器單元又能夠精準地記錄充電量;那麼這就能實現無限續航和低成本通勤兼備了,這才是無線充電技術的意義吧。至於固定車位的無線充電更像是一種“輕奢技術”,實際應用價值與充電樁相比也許並不高,用無線充電手機的你在家裡還會用無線充電嗎?

編輯:天和Auto-小編

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